鳳屯鎮

雲南省楚雄州牟定縣轄鎮

鳳屯鎮地處牟定縣城西部,東與共和鎮相鄰,南與楚雄市呂合鎮接壤,西與南華縣龍川鎮相接,北與姚安縣前場鎮毗鄰,鎮政府駐地颯馬場村委會,距縣城14公里;全鎮轄臘灣、新房、建新、鳳屯、颯馬場、田豐、龍豐、牌坊、河節沖9個村委會,有90個自然村,141個村民小組,4207戶農戶,常住人口18173人(2019年)。

地理環境


鳳屯鎮
鳳屯鎮
鎮黨委轄9個村黨總支,57個黨支部,總計有黨員774名。國土總面積206.23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23002畝,其中水田14997畝,旱地8005畝。林地面積226491畝,其中省級公益林139848畝,商品林地86643畝。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1830米。

經濟


鳳屯鎮是一個集山區、民族、貧困等多位一體的民族集聚鎮,近年來,鳳屯鎮始終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消除貧困的治本之策,按照“長短結合、種養兼顧,近抓糧煙,中抓畜牧,遠抓經濟林果”的發展思路,穩步推進糧煙畜牧產業,依託鳳屯鎮現有的產業基礎和優勢,按照產業有效覆蓋所有貧困村、100%覆蓋貧困戶的原則,打造了11700畝雲南紅梨、56000畝核桃、3000畝櫻桃、2100畝花椒、600畝葛根、3200畝中藥材種植及加工基地,5000畝烤煙、1800畝荷蘭豆、400畝大粒蠶豆繁種,鳳屯鎮產業發展逐步呈現出多點開花新格局,切實為群眾持續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至2019年末,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1億元,同比增長9%;招商引資2.03億元,同比增長3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885元,增長8.8%;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18億元。

政治


脫貧成效不斷鞏固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鳳屯鎮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貧困村退出為目標,始終聚焦“六個精準”,深入實施“五個一批”,舉全鎮之力推進脫貧攻堅,帶動貧困戶發展種植雲南紅梨287畝、核桃753畝、花椒95畝,發展養殖251戶,項目惠及28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從貧困人口中落實護林員20人,河道保潔員8人,鄉村公共服務性崗位38個,轉移就業460人,發放小額扶貧貼息貸款858萬元,入股分紅74戶,多措並舉確保貧困戶收入持續穩定。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16戶1119人,已脫貧311戶1106人,未脫貧5戶13人。

經濟質效穩步提高

粉桿青菜
粉桿青菜
堅持穩控規模、提質增效的工作重心,圓滿完成縣下達的67.5萬公斤烤煙收購任務,實現煙農收入2054萬元。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4萬畝,總產量達1.4萬噸。持續力推增收致富產業,在管好1.17萬畝雲南紅梨、5.6萬畝核桃、0.32萬畝中草藥,0.3萬畝櫻桃、0.18萬畝荷蘭豆的基礎上,新發展蔬菜種植250畝、大粒蠶豆400畝。抓實非洲豬瘟疫情防控,確保轄區肉食品安全,持續鞏固畜牧業發展,5戶規模養殖戶逐步發展壯大,新簽約生豬養殖項目2個,全年出欄生豬2.14萬頭、牛2326頭、羊9206頭、禽類3.6萬隻,肉類總產量2500噸,禽蛋產量150噸,實現肉類總產值8500萬元。

基礎建設持續完善

化佛彝村
化佛彝村
始終把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基礎,積極爭取資金完成河節沖309萬元的滬滇扶貧合作項目、龍豐大凹子116.88萬元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項目、6個貧困行政村60萬元補短板項目、臘灣咀子村80萬元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建設項目、河節沖50萬元民族團結示範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新房小利黑13.7萬元公路擋牆附屬設施建設。投入524萬元對龍豐村委會老旱壩、牌坊村委會徐壩等9座壩塘進行除險加固,投入84.6萬元對建新村委會黑家灣、迷樹郎、龍豐村委會龍潭村、牌坊村委會習家人飲工程進行修繕,解決了4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165戶682人的飲水困難問題;投入118萬元對清水壩進行修繕加固;投入223.7萬元新建龍盤山公益性公墓。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定期發放各項惠民資金,發放農村低保金305.42萬元、城市低保金37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8.6萬元、臨時救助2.49萬元。清理核減併發放定補資金86.58萬元。申報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補助69人,辦理60周歲以上老人意外傷害保險362人。全年依法審核登記發放一孩《生育證》62本、二孩《生育證》97本,辦理獨生子女證4戶8本,審核上報養老生活補助140人。審核上報2020年度新農合減免對象1940人34.9萬元,申報獨生子女保健費48人,農業人口獨生子女教育獎學金80人。全年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新參保擴面118人,參保12971人,領取養老金待遇2620人,生存認證2659人,符合參保條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100%參保。城鄉居民醫保參保17266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完成家庭醫生簽約9221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率達100%,鎮村醫療衛生軟硬體進一步完善。農家書屋、村民小組活動場所配套建設持續推進,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食品安全、全民科學素質、文化體育、工會、共青團、婦聯、民族宗教、教育、防災減災、應急管理等各項工作全面協調發展。

生態文明日益提升

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主體責任,嚴守生態紅線,強化林草資源管理,認真實施四大生態工程。全年完成陡坡地治理3000餘畝,兌現種苗和生活補助費240萬元、生態公益林補償金13.984萬元;聘請護林員85人,加強對全鎮森林及13.98萬畝省級公益林森林資源管護,兌現退耕還林補助政策資金65萬元;配合縣級森林公安、林業等部門嚴厲打擊盜伐林木、毀林開荒、燒炭、亂伐林木和亂占林地等違法活動,全鎮林地面積達22.6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9.2%,颯馬場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大力發展和推廣清潔能源,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一河一檔”“一庫一策”機制全面建立。集中飲用水水源地、農業面源污染專項整治持續推進,紫甸河河道治理及水污染治理工作成效凸顯。人居環境及村規民約機制不斷完善,廁所革命穩步推進,群眾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人居環境提升成效明顯。

社會和諧穩定向好

雲南紅梨
雲南紅梨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工作,法制宣傳教育廣泛開展,全民法治意識不斷增強。人民調解作用發揮充分,大力化解信訪積案,全年受理信訪41件46人次,信訪訴求及時受理率達到100%。壓緊壓實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責任,將掃黑除惡工作納入全鎮重點工作,與其他重點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深入田間地頭、走家串戶,實現涉黑涉惡線索摸排和宣傳全覆蓋,增強人民群眾滿意度和安全感。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不定期開展消防、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每月深入企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藥品安全整治等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感恩教育覆蓋所有自然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法治政府建設有力推進,公共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

文化


民族風情

臘灣.新民民族團結日
臘灣.新民民族團結日
鳳屯鎮境內資源豐富,民族文化濃厚,有神奇美麗的紫甸河;有美味可口的野生菌;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活動;有熱情好客的彝家人。鳳屯鎮的民族活動日主要是每月的初一、十五、二十三;臘灣.新民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民族團結日民族“;歌舞主要有左腳調、老人舞;民族文化工藝主要有“龍頭四弦”製作、“三胡”製作、挑花刺繡等。民族美食主要有:羊肝生、豬肝生、坨坨肉、大碗酒、小米酒、蕎粑粑沾蜂蜜、羊湯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