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制火炮
壓制火炮
壓制火炮是用於壓制和破壞地面(水面)目標的火炮。包括加農炮、榴彈炮、加農榴彈炮、火箭炮、迫擊炮等。加農炮,身管長、初速大、射程遠、彈道低伸,適用於對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射擊。榴彈炮,身管較短、初速小、彈道較彎曲,適於對水平目標射擊,主要用於殲滅、壓制暴露的和隱蔽的(遮蔽物後面的)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破壞工程設施等。
加農榴彈炮(簡稱加榴炮),具有加農炮和榴彈炮兩種彈道特性。火箭炮,一次可發射一發至數十發火箭彈,具有發射速度快、火力猛、機動性好等特點,主要用於射擊面積目標。迫擊炮,初速小、彈道彎曲,主要用於殲滅近距離遮蔽物后的目標和射擊水平目標。各種壓制火炮在戰鬥中可構成直曲結合、遠近結合的較完整的炮兵壓制火力配系,壓制和摧毀地面(水面)的多種目標。經過三十八年的建設,到一九八七年,人民解放軍的地面壓制火炮不但數量比較充足,而且性能較好,品種齊全。
66式152毫米加榴炮
一九五三年底至一九五四年初,在中央軍委召開的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上,總參謀部裝備計劃部部長萬毅,根據中央軍委領導人的意圖,提出了在國民經濟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自己生產解決武器裝備的方案。根據這個方案的安排,先後仿製成功82、120、160毫米迫擊炮和122、152毫米榴彈炮,並及時投入批量生產,陸續裝備部隊。至一九六二年,部隊裝備的國產火炮已達到火炮總數的79%,舊雜式和進口的不少陳舊火炮基本被淘汰,師以上炮兵部隊實現了摩托化。
一九六二年後,相繼仿製生產的123、130、152毫米3種加農炮和152毫米加榴炮又先後成批裝備部隊。但是,由於國防光學儀器生產能力的建設沒有與火炮生產能力的建設同步進行,致使炮兵偵察、測距、指揮等器材發展緩慢,造成了儀器不能與武器配套發展的狀況。國產的炮兵儀器直到六十年代初才開始裝備部隊,比火炮的發展大體上晚了十年。一九五八年,根據中央軍委批准的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十年規劃綱要,國防工業有關部門和軍隊科研單位開始設計新型火炮及彈藥。同年十月間,副總參謀長張愛萍上將主持召開常規武器專業組擴大會議,認真審查了有關單位提出的研製項目和方案。會後,總參謀部即向中央軍委呈送了專題報告,計劃試製新122毫米榴彈炮、幾種口徑的自行加農炮和幾種射程的野戰火箭炮等33頃新型火炮、彈藥。十月底,中央軍委批准了這個報告,並確定把野戰火箭炮列為發展重點。從此,中國自行研製炮兵武器的工作便全面展開。
一九五九年一月十六日,解放軍炮兵司令員陳錫聯上將在北京主持審查了軍、師、團三級裝備的野戰火箭炮的研製方案。同年三月,幾種野戰火箭炮集中在國家靶場進行了綜合試驗。隨後,張愛萍主持召開現場會,調整落實了科研任務,確定軍級大威力火箭炮的研製任務由東北地區的工廠負責,師、團級野戰火箭炮的研製任務,由太原地區的工廠負責,從而改變了原來東北、太原地區工廠同時研製軍級和師、’團級火箭炮的狀況,促進了研製工作的開展。
到一九六三年,107、130毫米火箭炮研製成功。這兩種火箭炮具有較好的戰術技術性能,與當時美軍裝備的M91式l15毫米火箭炮和蘇軍裝備的6M14/17式140毫米火箭炮相近。同年,63式60毫米迫擊炮也研製成功。這3種火炮於一九六四年裝備部隊后,使人民解放軍陸軍部隊的壓制火炮體制更趨完善,迫擊炮、榴彈炮、加農炮、火箭炮等炮種和口徑系列基本齊全,一九六五年以後,壓制火炮的發展,由發展新型大口徑、遠射程火炮為主,轉為改進提高現裝備為主。改進提高的重點放在保持原有威力的前提下盡量減輕重量上。經過幾年的努力,火炮輕型化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九七一年裝備部隊的67式82毫米迫擊炮,炮重比仿蘇的82毫米迫擊炮減輕34%。同年裝備部隊的59—l式130毫米加農炮,與仿蘇火炮比較,不僅減輕了重量,提高了射速,操作使用的方便程度和火炮的機動性能也有明顯改善。一九七一年,還研製成功100毫米迫擊炮,炮重僅74.5千克,作為南方部隊團屬火炮,其機動性能比120毫米追擊炮要好。該炮於一九七二年裝備部隊。但在這幾年的實際工作中,有過分強調“輕型化”的傾向,對增大射程和威力重視不夠。一九七一年二月,經中央軍委批准,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吳信泉主持召開了炮兵武器裝備科研項目的落實會議。會議確定壓制火炮的發展,要重視提高精度,增大威力和射程,並重新安排了師屬新榴彈炮、火箭炮、追擊炮的研製工作。會議還確定恢復一度中斷了的新152毫米加農炮的研製工作。但是,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動亂,發展新型火炮所需的新材料新技術和高能量發射葯沒有新的突破,加上科研管理體制方面的問題,新型火炮的研製工作進展不快。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國務院、中央軍委進一步明確指出,在壓制火炮的發展上,要加強自行火炮的發展;在發展新型火炮的同時,要重視現有裝備的改進提高和加強彈藥、偵察指揮儀器的發展。按照上述要求,加快了研製進度,先後研製、仿製和改進成功一批性能較好的壓制火炮和儀器,並陸續裝備部隊。第六個五年計劃(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五年)期間,裝備部隊的新型壓制火炮有83式122毫米榴彈炮、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81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82式130毫米自行火箭炮。此外,還研製成功了新152毫米加農炮、273毫米火箭炮和新82毫米迫擊炮,改進成功107毫米自行火箭炮。這些火炮的威力和機動性比過去仿蘇的同類火炮均有顯著提高。如83式123毫米榴彈炮,重量與仿蘇122毫米榴彈炮相當,射程卻增大近三分之一。上述新型火炮,加上七十年代已陸續裝備部隊的71式100毫米追擊炮、改進的59—l式130毫米加農炮,形成了新一代的壓制火炮系列,從而使人民解放軍的壓制火炮開始全面更新。在此期間,壓制火炮配用的發煙、照明、燃燒、宣傳等特種彈,遠程彈,鋼珠榴彈和無線電引信及時間引信等也有較大發展,進一步改變了過去壓制火炮基本上只能完成單一殺傷爆破任務的狀況,增強了適應現代戰場目標變化的能力和火炮的效能。在地炮儀器方面,從一九七九年起,一方面抓緊已定型產品的生產,加強新產品的研製,同時從國外引進一些先進的儀器器材陸續裝備部隊,使炮兵部隊有了可見光測距機(亦稱光學測距機)、激光測距機、活動目標偵察校射雷達、炮位偵察校射雷達、改進型聲測站、射擊諾元計算器、射擊指揮系統、炮兵專用通信設備、測地連測車和氣象雷達等儀器裝備,初步形成了光、聲、電結合的偵察、指揮、保障裝備體系。人民解放軍裝備了這些火炮和彈藥、儀器后,壓制火炮的火力、機動性和反應能力得到較大的加強,炮兵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一九八三年,全軍裝備的122毫米以上口徑的加農炮、榴彈炮和火箭炮數量,比一九七一年增長65路;摩托化步兵師建制內的最大口徑壓制火炮的射程比一九七一年增大45Sd,全師壓制火炮發射管數達684管,一次齊射彈丸總重量和有效殺傷面積,比一九七一年分別增加108%和89%。炮兵部隊擁有較多的偵察手段,提高了全天候、較遠縱深偵察保障能力。炮兵營、連的射擊指揮可實現半自動化,計算作業速度比過去手工操作提高6—7倍,精度提高l倍以上,火力的反應速度大為提高。步兵團以下部(分)隊的壓制火炮在增大射程、威力的情況下,保持了較好的機動性,既有便於伴隨步兵作戰的輕便火炮,也有車載和汽車牽引的射程較遠、威力較大的火炮。師以上部隊裝備的自行火炮逐步增多,機動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此外,在六十年代,中國還自己製造了雙管130毫米海岸炮系統,逐步取代五十年代從蘇聯進口的76.2、100、130、152和180毫米口徑的單管海岸炮(其中76.2毫米單管海岸炮系美式火炮)。這個海岸炮系統配有雷達、測距機和指揮儀,射擊精度高、射速快、火力猛。它的服役,增強了人民解放軍的海岸防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