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城街道
江北城街道
江北城街道位於重慶市江北區嘉陵江與長江交匯口北岸。嘉陵江自西向東,至江北城東南角覲陽門匯入長江。長江沿江北城東面覲陽門、匯川門、東升門、三洞橋由南向北而去。轄區東阻長江與南岸區相望,南隔嘉陵江與渝中區為鄰,西接五里店街道皂角嶺、簡家台,北西與寸灘街道溉瀾溪相接。轄區幅員面積1.66平方公里,河岸線長約3公里。
重慶市江北區轄街道。位於嘉陵江、長江交匯處北岸。東隔長江與南岸區相望,南隔嘉陵江與渝中區為鄰,西接五里店街道皂角嶺、簡家台,西北與寸灘街道溉瀾溪相接。面積1.6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16人(2010年六普)。景點有嘉陵江索道、天主教堂、明玉珍墓,以及津門、東升門、保定門等古城門、古城牆遺址。重慶大劇院在轄區內。
江北城歷史悠久,周朝為巴國故地。東漢設柑桔官。1954年設立米亭子街道,1958年體仁堂、木關街併入,1960年稱城市公社,1962年復置街道,1966年更名江北城街道。
1996年,面積1.4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轄黃坡村、放生池、永平門、上橫街、中山林、撐花街、岳家井、茅家山、潮音寺、水市口、芭蕉院、謝山坡、金廠溝、三洞橋、匯川門、江北正街、文昌街、保定門、下橫街、勤儉路、金沙街、聚賢岩、火炬街等23個居委會。2006年轄三洞橋、岳家溝、中山林、永平門、保定門、文昌街6個社區。有梁沱碼頭,有嘉陵江客運索道。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5002:~498 111虛擬居委會【2006年代碼】500105002:~001三洞橋社區 ~002岳家溝社區 ~003中山林社區 ~004永平門社區 ~005保定門社區 ~006文昌街社區
2002年12月25日,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宣布江北城舊城改造工程啟動。
街道全貌
景點
民國二年,江北廳改為江北縣,其治所仍駐江北城。江北城蘊涵著較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國家一級文物“偏將軍印章”金印和市級文物大夏國皇帝明玉珍墓均在此發掘出土。始建於清代末年,1933年國民政府在西南地區最先設置的氣象測候所亦在江北城。轄區水陸交通方便,曾經是重慶市的水陸交通樞紐和重要的物資集散地。
碼頭、公路和空中索道共同形成江北城特有的多層次立體公共交通網路。沿兩江上溯分別可到達川南、川北等地,順江而下可通江達海。開發中的重慶市北中央商務區江北城包括“記憶之城”和“未來之城”。“記憶之城”修復了古城門城牆。從三洞橋立交,繞著江北城環線到江北城西大街直通濱江段,這條軸線靠濱江方向,即為“記憶之城”區域。為傳承老江北城的歷史文脈,採取了修復、遷建的方式加以保留。
主要有嘉陵江索道、天主教堂、明玉珍墓等幾個建築物,還對津門、東升門、保定門等幾個古城門、古城牆遺址進行修復,作為老江北城歷史文化的見證。如今,古城門的內側是矗立的現代的重慶大劇院;城門洞望出去,隔江則是繁華的渝中半島中央商務區。
會議
在江北城街道社保所和社區工作站會更加努力完成好上面交給的任務,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服務質量,使醫保政策真正深入人心,給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優惠。街道社保所在江北嘴農民工服務中心住地舉辦了以“心連心送關愛,手牽手促就業”為主題的宣傳活動。活動以懸掛橫幅、發放各就業再就業宣傳資料、現場講解國家就業優惠政策知識,向住地農民工宣傳創建充分就業城市的目的和意義。
藉此請來了轄區的四海一家等多家用工企業來學習相關用人單位勞動工作法律法規,以此來確保轄區企業運營正常,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利。為創建宜居重慶,和諧重慶打下良好基礎。
2021年6月24日,重慶市江北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江北城街道大學(大專及以上)人口數為549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