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喜
女喜
女喜又稱女嬉。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中鯀(gǔn)的妻子,大禹的母親。《史記索隱·五帝本紀第一》曰:“禹母女喜吞意坎而生禹,因姓擬氏。”《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載:禹母修己生禹時難產,裂開了胸才生出禹。《章句》說:禹母修己剝裂了背生禹。眾多歷史記載證明了一個事實,女喜生大禹的時候遭遇難產。禹的父親鯀在禹很小的時候就因為治水不善而被舜處死,女喜就獨自一人擔負起扶養和教育兒子大禹的重擔。
女喜是原始社會末,奴隸社會初期的時代人物。那個時代女性地位正急速的下滑之中。在《史記》有提到過的那個時期的女性不足20位。而女喜卻多次提到,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她是大禹的母親,中國第一個奴隸王朝夏朝開國君主啟的祖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很奇特的:裂背生禹的傳說了。
《石紐停雲》詩云:“煙蘿繞處石,高出群峰數萬層;山色不隨風雨變,往來時看五雲升。”與石紐山隔江相望的崖壁上有摩崖陰刻楷書“甘泉”二字。旁有泉池,池水清澈,冬溫夏涼,四季不斷。據記載:“禹母暮汲石紐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雞子,愛而含之,不覺而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淮南子》記載:“禹母吞惹致口而生禹,故夏姓曰奴回。萬母吞燕卵而生焉回,故殷姓曰子回。禹母吞惹蚊,禹母咽燕卵,與兔吭毫同實也。禹焉之母生,宜皆從口,不當閱背。”
夏禹母曰:?巳山行見流星貫昴夢接意感。又吞神珠背剖而生禹於石(一雲胸折而生)。又曰:塗山氏初禹治洪水通,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據清人嚴可均輯錄的《全上古三代文》(卷15,《古逸·歸藏》),“鯀殛死,三歲不腐,副之以吳刀,是用出禹。”“吳刀”,據說是當時最為鋒利的一種刀具,禹就是在吳刀這種原始手術器具的幫助下,剖腹生產成功。
“背剖”、“胸坼”可以看成是是古人對“剖腹產”的不同理解。但不論是背部取出,還是從胸部取出,都可以證明,禹確實不是正常分娩產生的。司馬遷所著《史記》,也採信了這種觀點。一個偉大的母親總有她的偉大之處,刳兒坪至今還留有禹母生子后抱兒坐躺的痕迹,至於當時的情景,只有那些千年的樹木知道了。刳兒坪下大小十餘潭相串為一體的連池中最後一個便是洗兒池,它是一個裝著清水的大石窩,作為禹母洗兒的地方,池水至今仍如血般鮮紅。與之相連的則是禹母池,水清澈見底,波光銀銀,相傳禹母生下大禹后,已渾身疲憊,便放禹石上,到池中洗澡,讓清涼的水清爽了自己的身心,這讓我想到了一幅絕美的畫,聖潔的母體泡在潔凈的水裡,陽光融融,百鳥歌唱,天地人就那麼融為了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