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ZILLA基金會

2003年在美國成立的組織

Mozilla基金會,在2003年7月15日正式成立,它的目標是,保證Mozilla可以在沒有網景以後能繼續生存下去。

歷史


MOZILLA基金會
MOZILLA基金會
1998年2月23日,網景公司建立了Mozilla組織,讓它來協調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的開發。儘管基金會主要由網景公司的員工組成,但是理論上,它是獨立於網景公司運作的。Mozilla組織聲稱他們主要開發用於測試目的的Mozilla瀏覽器,這個瀏覽器不適合直接為最終用戶使用。這個舉動導致了Beonex Communicator的成立,這個組織提供最終用戶適用的版本(但是,大多數用戶還是直接去下載“官方”的Mozilla套件)。
當美國在線(AOL,網景公司的母公司)完全的從Mozilla組織中撤出后,Mozilla基金會在2003年7月15日成立了,它的目的是保證Mozilla可以在沒有網景以後能繼續生存下去。美國在線幫助了Mozilla基金會的成立,它向基金會轉移了硬體和知識產權,並且在最初的3個月里僱用了一個3人小組來幫助這次過渡。美國在線並且承諾在2年時間內捐助200萬美元給基金會。
在2005年8月3日,Mozilla基金會建立了一個完全擁有的子公司叫Mozilla公司來繼續開發和發布Mozilla Firefox和Mozilla Thunderbird。Mozilla公司承擔軟體發行的計劃,市場和一些軟體分發相關的活動。它也處理一些商業合作,很多這些合作都帶來收入。不像Mozilla基金會,Mozilla公司是一個應稅實體,這給它在追逐收益以及其他商業活動帶來了更多自由。

運作


在最初階段,Mozilla基金會開始涉足比mozilla.org更廣的領域,把以前推給網景和Mozilla合作夥伴的事情都拿來做了。在向“面向最終用戶”的轉型舉動中,基金會和一些商業公司簽約來售賣包含Mozilla軟體的光碟並且提供電話支持服務。在這些舉動中,基金會選擇了以前Netscape的供應商作為他們的選擇。Mozilla基金會變得對自己的知識產權更加的自信,他們推出了自己商標使用的新政策。如市場拓展等的新項目也開始了。
隨著Mozilla公司的成立,Mozilla基金會把所有的軟體開發和商業相關的活動都轉移給了這個新的下屬機構。Mozilla基金會現在只專註於監管和戰略等事宜,它也繼續管理一些沒有產品化的項目,比如Camino和SeaMonkey。Mozilla基金會現在擁有Mozilla商標和其他知識產權,並且全部授權Mozilla公司使用。基金會還控制著Mozilla的程序源代碼庫並且決定誰可以提交代碼入庫。

資金來源


Mozilla基金會接受捐款作為一個資金來源。在成立的時候,除了美國在線的200萬美元捐款,Mitch Kapor也給了30萬美元。基金會享有免稅資格,當然下屬機構Mozilla公司是應稅的。
基金會也和Google簽訂的協議,使用google搜索作為Firefox瀏覽器的默認搜索引擎。另外,一個Firefox風格的google搜索網站被定義為Firefox的默認主頁。這個贊助協議的具體金額從來沒有被公布過。

中國中心


Mozilla中國中心(Mozilla China Foundation)是由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和Sun中國工程研究院共同發起,經Mozilla基金會(Mozilla Foundation)正式授權的非營利性機構。中心依託在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
Mozilla中國中心的宗旨是傳播Mozilla 基金會的文化,在中國地區推動Mozilla項目的發展,幫助中國地區的用戶和開發者更好地使用Mozilla基金會提供的源代碼、產品及服務。
Mozilla中國中心的主要任務包括:
(一)對Mozilla 基金會的產品提供漢化版本;
(二)對Mozilla 基金會網站的重要技術文件、政策性文件提供中文翻譯;
(三)組織Mozilla技術論壇及相關研討會;
(四)對中國地區用戶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五)根據Mozilla 基金會的方針,在中國地區推動Mozilla項目的發展。
(六)作為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平台,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
Mozilla中國中心設指導委員會、執行機構和技術委員會等決策、執行及支持機構。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所長李明樹博士和北京謀智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宮力博士擔任中心指導委員會主任。

新聞


2008年11月20日Mozilla基金會放出了其2007年財報。其中來自火狐瀏覽器的收入達750萬美元,佔總收入的12%,然而同Google搜索合作卻帶來了6600萬的收入,佔總收入的88%。(另200萬美元的搜索收入也許來自其它搜索引擎)。這麼多的收入僅僅來自於Mozilla在火狐瀏覽器中默認整合的Google搜索。
Google對Mozilla的收入貢獻比例甚至比2006年更高,當時它佔到85%的比例。隨著Google剛剛同Mozilla續簽了合同,這一數字將在接下來的三年中進一步增長。
但是隱藏在財報中的事實是Mozilla基金會正在被國稅局審計,而且其非盈利的地位正在受到質疑。
“在對基金會的審計中沒有對任何事情有正式的通知。有一個涉及到免稅地位的問詢。管理層相信行動同最初免稅的申請是一致的,因此被事先裁定作為非盈利公司。
基金會被事先裁定為一個公益公司,這項裁定截止於2007年12月31日。它按要求提交了公眾支持測試檔案申請事先裁定。儘管基金會因為作為公眾團體的公眾支持收入在總收入占的比例應不少於33%的標準沒有被自動賦予該地位,它相信基於公眾支持超過10%的事實和結果測試滿足了其作為公眾團體的地位。”
Mozilla辯稱搜索收入應被作為特許使用費,因此並不能記為應予納稅的收入。非盈利企業的支持收入絕大部分來自於一個商業合同的情況只有極少的範例存在。如果國稅局的條例反對這一情況,Mozilla將失去其免稅的地位。繼而會被認定為一個私營基金會而被要求支付2007年大約10萬美元的稅收。
那只是極小的數額,不會對Mozilla造成多大影響——除了它想極力掩蓋其作為一個非營利基金會實則每個人都知道其是Google慷慨的武器的事實。還不知道的是Google如何解釋其去年付給Mozilla的6600萬美元。

工作人員


Mozilla基金會的董事會有7個成員
Mitchell Baker (主席)
Brian Behlendorf
Brendan Eich
Joichi Ito
Bob Lisbonne
Carl Malamud
本來Christopher Blizzard是在董事會裡面的,但是後來Mozilla公司成立的時候,他去了Mozilla公司董事會,Joichi Ito就接替他加入了Mozilla基金會的董事會。Bob Lisbonne和Carl Malamud於2006年10月入選董事會。
基金會還有一些僱員,他們主要負責項目和政策相關:
Frank Hecker (執行董事)
Gervase Markham
Zak Greant
Mozilla公司還有一些員工,在公司成立前為基金會服務的。
Mozilla的項目通常受一個Mozilla.org的委員會管理,這個委員會的成員後來一般都成了公司董事會成員或者公司員工。

國際機構


Mozilla歐洲、Mozilla日本和Mozilla中國是非營利組織,他們的目的是推廣和普及Mozilla的產品和項目。他們是獨立的機構,雖然和Mozilla基金會是相關聯的。

贊助OpenSSH


在2006年的時候,OpenBSD的de Raadt請求那些通過發行包含OpenSSH的軟體盈利的公司,給OpenSSH提供贊助,Mozilla基金會立刻提供1萬美元的贊助給de Raadt和OpenBSD用於OpenSSH的開發。這筆錢是通過和Google的合作而獲得的收入。雖然當時這個贊助請求還發給了很多其他大公司,如思科、IBM、惠普和紅帽公司(他們都銷售了包含OpenSSH的操作系統,但是卻從沒提供過贊助)。
Mozilla基金會慷慨解囊,因為Mozilla基金會發現,如果沒用OpenSSH,他們的很多員工就只能通過不安全的方法工作,所以基金會提供了贊助作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