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松林
著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
霍松林(1921年9月-2017年2月1日)1921年9月生,甘肅天水人。著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文藝理論家、詩人、書法家,德高望重,蜚聲四海。幼承家學,有“神童”之譽。早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1951年赴陝執教至今,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7年2月1日中午,中國古典文學專家、文藝理論家、詩人、書法家、陝西師範大學終身教授霍松林先生在西安辭世,享年97歲。
![霍松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2/mf295d669d51d5b88fc64ab256d92254f.jpg)
霍松林
霍先生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3歲起隨其父認字讀書,12歲前已熟讀“四書五經”,“神童”之譽名聞天水。上中學時他就曾發表大量雜文、新舊體詩宣傳抗戰並引起轟動。被國學大師于右任稱其為“我們西北少見的青年”。
霍松林先生童年學詩,初高中階段發表抗戰詩詞散文頗多,最早發表的是一首舊體詩《盧溝橋戰歌》,時年僅16歲。從1937年至今,霍先生濡筆揮灑,浩然長歌,寫盡了人世滄桑。中國作家協會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時特列入“抗戰時期老作家”名單,頒贈“以筆為槍,投身抗戰”紅銅質獎牌。數十年所作詩詞“文革”中散失過半。
![霍松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6/m362f1c130758f4b8a7242f5775baa463.jpg)
霍松林
霍先生自1953年起在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至今,先後為本科生講授過8門課程,培養了無數優秀人才。作為中國古典文學博士點的帶頭人、國家文科人才培養基地的奠基人,霍先生如今已是桃李滿天下了。其門下弟子已有26人獲博士學位,18人獲碩士學位,這些後起之秀大多已獨立出版專著,在文壇和學術界嶄露頭角,成為各方看好的新一代學術帶頭人。
1982年4月,霍松林在陝西師大主持全國唐詩研討會,專家雲集、盛況空前,並於同年被選為中國唐詩學會副會長。
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華詩詞學會於1987年在京成立,霍松林又被眾望所歸地選為副會長,並於日前擔任名譽會長。
1990年前後大陸、台北分別出版的《唐音閣吟稿》和《唐音閣詩詞集》所收不足千首。近十年來提介新聲新韻,創作亦豐,老樹新花,愈見繁艷。詩言志,賞讀霍先生大氣包舉的詩詞創作集《唐音閣吟稿》、《唐音閣詩詞集》,既可領略其中流露的“中國文人之忠愛情操,與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之高風亮節”,又可從中探知半世紀廣闊而深邃的“活的歷史”。
中國作協曾於1995年給他頒發了“以筆為槍”特殊貢獻獎牌。
![霍松林《青春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3/m93b4449d6cc7281a2ee40b2f6f411459.jpg)
霍松林《青春集》
最難能可貴的,是作為學者的霍松林剛正不阿、勇於獨抒己見的學術品格。早在五十年代中後期,霍先生針對文學研究領域存在的許多有爭議問題發表了一批論文,其中的《試論形象思維》是國內探討形象思維的第一篇長文,一發表即引起強烈反響。1966年初夏,他因這篇文章無端遭受禍害,並株連家眷,下放勞改達10年之久。新時期撥亂反正,霍松林和他關於形象思維的有關論述因毛澤東給陳毅談詩的一封信公諸報端而得以解放。
![霍松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1/m31d10a09ef6d4b2a66e4845015dde801.jpg)
霍松林
不僅如此,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生涯中,霍先生教書育人,著書立說,堅持不懈。他的著作《文藝學概論》、《文藝學簡論》、《唐宋詩文鑒賞舉隅》、《文藝散論》、《白居易詩譯析》、《西廂述評》和他主編的《萬首唐人絕句校注集評》等大量唐宋文學和文藝理論研究專著,都被認為是這些領域的“開山之作”。
![霍松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3/md33a8a3066f8b5dbc5d48cdb18439c03.jpg)
霍松林
西廂記簡說 作家出版社1957年出版。
詩的形象及其他 長江文藝出版社1958年出版。
白居易詩選譯 百花文藝出版社1958年第1版。
《滹南詩話》校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5月出版。
《甌北詩話》校點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2月出版。
《原詩》、《詩說晬語》校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出版。
![霍松林書法](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5/mb52d5c03939da10b8874ec319b5cc167.jpg)
霍松林書法
文藝學簡論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出版。
唐宋詩文鑒賞舉隅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
唐音閣吟稿 陝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唐音閣詩詞集 台北百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出版。
萬首唐人絕句校注集評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唐詩精選評註 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
唐宋名篇品鑒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歷代好詩詮評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唐音閣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閣詩詞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霍松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1/m9113445222578f4b1bd4593fa7e07697.jpg)
霍松林
唐音閣隨筆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閣譯詩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閣影記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唐音閣雜俎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出版。
絕妙唐詩 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年出版。序言
• 《明人小品選》序(《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1982年01期)
• 《郭沫若史劇理論研究》序(《人文雜誌》1986年 06 期)
• 《古代戲劇賞介辭典·元曲卷》序(《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 《文學社會理性研究》序(《人文雜誌》1987年05期)
• 簡論李調元《詩話》——《李調元詩話評註》序(《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 唐代絕句的魅力與全面整理——《萬首唐人絕句校注集評》前言(《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3期)
• 漫談絕句和絕句鑒賞——《歷代絕句精華鑒賞辭典》前言(《唐都學刊》1991年04期)
• 唐人詠陝詩簡論——《陝西省志·詩歌志》唐代部分前言(《渭南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 《唐詩風流佳話》序(《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5期)
• 一部具有開拓性的詩論——《當代少數民族詩人論》序(《文藝理論與批評》1997年01期)
• 《世紀頌》序(《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05期)
• 《元稹集編年箋注》序(《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 《邱星作品集》序(《杜牧文學成就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
• 何金銘《樂在傻等》序(《杜牧文學成就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
• 《王鋒舊體詩選》序(《陝西日報》2003年7月6日)
• 《中國詩歌理論史》序(《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 《三餘詩詞選》序(《中華詩詞》2006年01期)
• 《詩經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序(《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 《鵬翔無疆——〈莊子〉文學研究》序(《長江學術》2006年03期)
• 從《北征》看“以文為詩”(《人文雜誌》1979年01期)
• “詩述民志”——孔潁達詩歌理論初探(《文藝理論研究》1981年01期)
• 反閹黨鬥爭的讚歌——評《五人墓碑記》及其他(《人文雜誌》1981年01期)
• 其事何長其言何簡——說杜甫《石壕吏》(《名作欣賞》1981年02期)
• 說李白送友人入蜀(《名作欣賞》1981年04期)
• 說杜荀鶴《再經胡城縣》(《名作欣賞》1981年05期)
• 含蓄蘊藉寄託遙深——說張九齡《感遇》(十二首選二)(《名作欣賞》1982年01期)
• 含蓄一例——說杜甫《曲江二首》(《文藝理論研究》1982年01期)
• 論白居易的田園詩(《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3期)
• 說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名作欣賞,》1983年01期)
• 說陸遊《劍門道中遇微雨》(《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2期)
• 感覺、視覺和聽覺的交替與綜合——說陳與義《早行》詩的藝術特色(《文藝理論研究》1983年02期)
• 陸詩鑒賞兩題(《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 蘇詩例釋(《文史哲》1983年06期)
• 絕妙的諷刺小品——說朱熹《記孫覿事》(《名作欣賞》1984年01期)
• 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庭堅的《寄黃幾復》(《古典詩詞名篇鑒賞集》,《文史知識》編輯部編,中華書局,1984年)
• 宋詩鑒賞二題(《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5期)
• 甲光向日金鱗開——說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唐都學刊》1985年01期)
•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說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文史知識》1985年01期)
• 韓偓年譜(與鄧小軍合撰,《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04期、1989年01期)
• 論宋詩(與鄧小軍合撰,《文史哲》1989年02期)
• 兩種思維的衝突與史學家的苦悶——司馬遷天人觀與思維方式論略(與尚永亮合撰,《人文雜誌》1989年01期)
• 意境幽瑟尺幅千里——潘牥《南鄉子·題南劍州妓館》賞析(《名作欣賞》1991年01期)
• 司馬相如賦的主體特徵和模式作用(與尚永亮合撰,《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 《阿房宮賦》鑒賞(《中華文學鑒賞寶庫》,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 關於李商隱《夜雨寄北》的理解——答丘汝騰先生(《運城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 杜甫與偃師(《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01期)
• 韓文闡釋獻疑(《文學遺產》2000年01期)
• 試論詞的創新——關於創作“自由詞”的淺見(《中華詩詞》2002年01期)
• 簡論近體詩格律的正與變(《文學遺產》2003年01期)
• 《柳笛集》漫議(《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 論《孟子》、《莊子》中的孔子形象(與霍建波合撰,《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 杜甫卒年新說質疑(《文學遺產》2005年06期)
• 試論王績詩文的獨特意蘊(與梁靜合撰,《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 紀行諸賦的啟迪,五言古風的開拓——杜詩雜論之一(《文學遺產》2006年04期)
• 論王安石的晚年禪詩(與張小麗合撰,《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 對句、楹聯仍有生命力——讀《中國文學的對句藝術》隨感(《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 古代文學研究的重要開拓——評王鍾陵著《中國中古詩歌史》(《學術月刊》1990年10期)
• 評吳功正著《六朝美學史》(《文學評論》1996年03期)
• 評吳功正《唐代美學史》(《文學評論》2000年04期)
• 評徐宗文著《三餘論草》(《文學評論》2005年06期)
• 評陳文新主編的十八卷本《中國文學編年史》(《文學評論》2007年01期)
![霍松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b/m1b0afe731f2d1e7bf4a47c2f0a702b5f.jpg)
霍松林
• 論于右任詩的創新精神(《人文雜誌》1984年03期)
• 研究韻文,開創一代新詩風(《中國韻文學刊》1987年創刊號)
• 論素質教育與中華詩詞進校園(《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 霍松林治學錄(《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 絕句“易作而難工”(《中華詩詞》2002年04期)
• 古典文學與素質教育(《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 試作新聲新韻律絕的體驗和感想(《中華詩詞》2004年01期)
![霍松林選集](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f/mcf93ab7f8050d0fbf804c8f478b8fe18.jpg)
霍松林選集
![霍松林書法](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8/mc8fbd82b7ba5aa2b3eb454b7af64b0bc.jpg)
霍松林書法
![霍松林書法](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4/m1486fd42c0c0ce4a9c648e685f8ff87b.jpg)
霍松林書法
![2014年3月霍松林和《中國才子》總編李信宣](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0/m40e77fa42fa93c2ae3e42fb75480bd5a.jpg)
2014年3月霍松林和《中國才子》總編李信宣
![霍松林贈《中國才子》總編纂李信宣書法](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e/m8e2238189b90da5926b43d208a29c553.jpg)
霍松林贈《中國才子》總編纂李信宣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