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鄉
四川西充縣蓮池鎮
四川徠省西充縣 蓮池鎮(原蓮池鄉,歷史上曾經叫保關鎮,靈寶宮場,拐包石場,關輝公社等名稱)
蓮池鎮屬於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管轄。1940年建鄉。2014年3月撤鄉建鎮,位於西充縣縣境南部,距縣城8公里。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 1.5萬。西充河流貫境內。轄蓮池、蘇家堰、焦碑寺、永通橋、觀音堂、三碼橋、天新橋、周武宮、楊榨子、田家壩、鳳鳴山、靈寶宮、范村溝13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紅薯、玉米,兼產棉花、海椒、柑橘。觀音堂張觀溝為國家原副主席張瀾誕生地
蓮池鎮在光緒二年的《西充縣誌》所記載的四十個場鎮中之一,位於西充縣西南部,地跨東經:105°48′58″至105°54′″ 北緯 30°52′49″至30°57′41″。東接西充縣永清鄉,西靠西充縣佔山鄉,南接南充
蓮池鄉[四川西充縣蓮池鎮]
蓮池主要產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紅薯、玉米,兼產棉花、海椒、柑橘等。
一古鎮源遠流程,古今聞名於士。
蓮池鎮圖片
虹溪河水清凌凌,百里水道嘉陵,穿山饒鎮十餘座,唯獨蓮池最馳名。
蓮池鎮位於西充縣西南部,地跨東經:105°48′58″至105°54′″ 北緯 30°52′49″至30°57′41″。早在元,明,清初,地廣人疏的蓮池人在靈寶宮趕場后因虹溪河暴漲后,淹沒了場周圍的田家壩,青杠壩,廟子壩,牛尾壩等,在濤濤洪濤中逃出活命的人甚少,而活著的本地人都跑到離靈寶宮不遠的屬化鶴山脈的金魚山(太神廟)與牛漩頂等山上的人們自洪災后把場鎮遷至蓮池壩的蓮池場(現名),場鎮人煙稀少,北接牛漩山的碉堡山南接溪水的焦碑寺、永通橋、觀音堂、三碼橋等村壩。河水在流經大橋下四百米處有兩個大石包(據說是漲水蟒蛇出洞從白岩子滾下的頑石)據傳說兩個大石頭能啟動上下,上面長著潔白的白蓮花,天塌下來壓不到,濤濤洪水不淹她,后被得道法禪師,邪法道走白蓮花,又因下遊河岸地段凸起,河水從橋下石包處不是直流而下,而是拐灣再流,故人稱此奇石為“拐包石”並以這特有的奇觀命名為“拐包石”場。據傳在清天聰(1635年)至順治年(1638)年由於移民增加,商貿興起,西充縣城以及北邊一些人到蓬溪買酒,到毗鄰龍泉鎮的三會場買鹽等東西南北幾個場鎮的商品交易都必須經過蓮池場,是當時聞名七里八鄉“交通樞流”使拐包石城(今蓮池鎮)名揚千里。
原保關場場口
保關場由於水晶瑩瑩溪河水流長,從現在的蓮池鄉最北端的田家壩始縱灌當今有九村十餘壩,土壤身厚肥沃,全年氣候溫和,雨量集中,秋季涼爽,冬季溫暖這些天賜的山水自然條件,是炎黃子孫古老的蓮池人修生養性,繁衍的好地方,當由於戰爭和瘟疫蓮池任然是人少地多,到清聖祖康熙年間大移民后。蓮池從湖廣遷來的人逐漸增多。清世祖順治年間(1656)年從湖廣遷來的十名楊姓人佔據保關場(今蓮池鎮)九個村莊耕雲並且與老蓮池人修建寺廟,城堡,山寨防止洪水來襲和敵人的偷襲。如今東,南,西三面有山寨城堡遺跡,從嘉慶年間起拐包石場(今蓮池鎮)建築規模擴大至現今的老街的規模,交易集市繁華知道宣統元年(1909)年以保關寨為名,拐包石場(現蓮池鎮)改名為保關場(現蓮池鎮)保關場地域面積廣闊,東至現西充縣金沙鄉與西充縣鼓樓鎮交界除的周家溝和永清鄉的鹽井壩(六村)檬樹溝(南嵋山七八大隊)張家戶(此處是保關場八大團首嚴頂軒)此地舊時有(廣川廟)北至現常林鄉(原木角鄉)良澤埡,西面佔山鄉樊村溝(於震江故里)南至永通橋,沙灘橋。當時保關場有17保,現從台灣回家探親的同胞都稱自己是保關場(今蓮池鎮)人。
神奇街道,繁華鎮市,
川祖廟(楊家祠堂)
蓮池鄉[四川西充縣蓮池鎮]
奎興樓(原政府辦工樓)
修起了保關場修起了西充縣第三所高級小學。)今蓮池 鎮老街還保留著當年保關場舊址的奇觀。光緒年間20年後政府都在現鄉政府所在地。(2016年已牽到新地址)昔日稱“米亭子壩”把保關場(今蓮池鎮)分為了上河街和下河街。清同治年間到光緒前10年由清舉人程國仲,地理先生楊春卡,土木工程師楊仕月,龐江安等策劃修建的“奎星樓”川祖廟“程氏祠,(川祖廟是楊氏祠堂)石字塔等建築。是保關場(今蓮池鎮)文明一時。至1939(民國二十八)年改名為蓮池聯保。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實行新憲制,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隸屬中國共產黨西充地下黨支部第一指導區,1950年初隸屬城關區,同年7月改隸屬佔山區,1953年改隸屬晉新區,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為蓮池公社,1967年改名為光輝公社,1981年定名為蓮池公社,1983年改名蓮池鄉,2014年3月撤鄉建鎮改名為蓮池鎮。
蓮池小學
蓮池學校校舍,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學校不但場地狹小,而且幾乎全是木瓦結構的建築(1983年完工新建的教學大樓除外除),是全縣極少數的建築最老式的學校之一。因為沾了張瀾故居的光,後來國家不斷投資,民間也相繼捐資大力辦教,才徹底改變了學校以前木瓦結構的老式建築一統校園的面貌。蓮池學校現在是舊貌換新顏了!
張瀾
張瀾(1872-1955)
1941年張瀾參加發起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改為中國民主同盟),任中國民主同盟主席,1941年10月擔任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後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民盟第一屆中央委員會主席。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1955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3歲。
張瀾故居,位於西充縣蓮池鄉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佔地3000畝。老宅是依山而建,面向玉帶河呈“京味”濃郁的四合院布局,四合院東西是廂房,與南房、北房四面圍合,封閉而安穩,環境清凈,居住舒適。房屋以灰青色牆為主,外圍徹著磚牆,牆壁和屋頂顯得厚重而穩固,別具特色。四合院內房屋之間有石板路相通,或小階梯式路相連。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焦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