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國寶

俞國寶

俞國寶(約1195年前後在世)字不詳,號醒庵。江西撫州臨川人。南宋著名詩人。江西詩派著名詩人之一。國寶性豪放,嗜詩酒,曾遊覽全國名山大川,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錦詞佳篇。著有《醒庵遺珠集》10卷。約宋寧宗慶元初前後在世。孝宗淳熙間為太學生。

人物經歷


武林舊事》卷三載:淳熙十二年(1185),太上皇高宗一日游西湖,見酒肆屏風上有《風入松》詞云:“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花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壚前。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里鞦韆。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髻雲偏。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寄、湖水湖煙。明日再攜殘醉,來尋陌上花鈿。”高宗駐目稱賞久之,宣問何人所作,乃太學生俞國寶醉筆也。高宗笑曰:“此調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為改定雲“明日重扶殘醉”,則迥不同矣。即日予釋褐(脫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職)。況周熙《蕙風詞話》卷二謂俞詞“第流美而已。顧當時盛傳,以其句麗可喜,又諧適便口誦,故稱述者多”。
他的詞雖不多見,卻寫得旖旎多姿,極有情致,深受讀者喜愛。《全宋詞》中,收錄其詞作三十首,《補遺》存九首。《文獻通考》傳於世。事見《武林舊事》卷三《西湖游幸》。

人物作品


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
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
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里鞦韆。
暖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雲偏。
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付、湖水湖煙。
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詞作鑒賞


據周密《武林舊事》卷三,這首詞是太學生俞國寶題寫在西湖一家酒肆屏風上的。已作太上皇的宋高宗一次偶然的機會看見了這首詞,“稱賞久之”,認為“甚好”,還將其中“明日再攜殘酒”句改為“明日重扶殘醉”,俞國寶也因而得到即日解褐授官的優待。
1164年(隆興二年),宋金簽訂“隆興和議”,此後的三十年內雙方都掛起了免戰牌。暫時的和平麻痹了人們的意志,也為上流社會提供了醉生夢死的可能性。
這首詞寫於淳熙年間(1174-1189),正是這種社會現實和心理狀態的反映。因此,我們一定要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這幅“西湖遊樂圖”。
詞篇由描寫詞人的自我形象開頭。這裡雖然沒有直接描摹西湖的美景,可是“一春”“長費”“日日”“醉”等詞語卻傳達了作者對西湖的無比留戀:“玉驄”兩句寫馬,然而馬的“慣識”是由於人的常來,馬的“驕嘶”是由於人的愜意,所以三、四句是借馬寫人,再因人寫湖,最後達到了人與境、情與景的高度融合。總之,開頭四句是用作者濃烈的情緒感染讀者,使人對西湖產生“未睹心先醉”式的嚮往,因此下文描寫的游湖盛況,也就預先被蒙上了一層美的面紗。再說,詞人、玉驄、酒樓都是西湖遊樂圖的組成部分,因之這四句所表現的詞人情致有以小見大的作用,並使詞篇“起處自然馨逸”(明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評)。
“紅杏”以下四句是遊樂圖的主體。這裡僅僅二十餘字,可是所含的信息量是極豐富的:有繁盛的紅杏,濃密的綠柳,如雲的麗人;有抑揚的簫鼓,晃蕩的鞦韆,漂亮的簪花;有氤氳的香氣,和暖的春風。——作者抓住了西湖游春的熱點,濃墨渲染,為讀者提供了再造想象的最佳契機,詞人旺盛的遊興,也藉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畫船”兩句為暮歸圖,是遊樂的尾聲。在這裡,作者把“春”寫成有形有質、可取可載的物事,不僅使詞句貼切生動,也寫出了西湖春天的特色:春在游舟中。“餘情付湖水湖煙”,在熱鬧濃烈之後補充幽悄淡遠,在載春歸去的滿足之後補充餘情,表現的是西湖的另一面目和作者遊興中高雅的一面。人去湖空,論理詞篇也該收尾了。不料作者別出心裁,反以明日之事相期,收得別緻而又耐人尋味,也更加突出了今日之盡興歡樂。陳廷焯說:“結二句餘波綺麗,可謂‘回頭一笑百媚生’。”(《白雨齋詞話》)“重扶殘醉”是說前一日醉得很深,隔日余醉尚不解。不過到底是酒醉呢,還是景醉呢,還是情醉呢,還是三者兼而有之,讀者可以自己判斷。這一句的原文作“明日再攜殘酒”,是一個尚未解褐的太學生清寒瀟灑、忘情山水的性格的反映,未必不工,只是沒有高宗那種皇帝派頭就是了。
這首詞受前人喜愛,還有一個原因是詞風香艷綺麗,情致濃而近雅。在我國文學史上,詞,很長一個階段是作為歌館酒筵間的佐料而存在的。因此舊日的詞人們,對於香麗流美型的詞風就有著特殊的偏愛。
這首詞的結構也頗別緻,歸納言之,大約有三個特點:一、完整。從概說醉心西湖敘起,次寫玉驄近湖,繼寫全天游況,再寫畫船歸去,終以來日預期,可謂嚴密得滴水不漏。二、分片。根據填詞的通常規矩,前後兩片總應有個分工。《古今詞論》引毛稚黃的話說:“前半泛寫,後半專敘,蓋宋詞人多此法。”但是這首詞上下兩片的意思是成一個整體的,過片的地方不僅沒有大的轉折,反而同前半闋的后兩句結合得更緊。三、照應。比如:“日日醉湖邊”之與“明日重扶殘醉”,“玉驄”之與“畫船”,“西湖路”之與“陌上”,“花壓鬢雲偏”之與“花鈿”等等。這種結構形式的選用,使得詞中所描繪的西湖遊樂圖更加渾然一體密不可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