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性違約

指美國延緩支付到期債務利息

美國的債務已達到法律規定的上限14.29萬億美元,如果國會不提高舉債上限,到2011年8月2日美國政府將無法繼續借錢,進而無法償付到期的國債本金和利息。“技術性違約”指美國延緩支付到期債務利息。美國試圖用“技術性”一詞將違約淡化,卻仍然激發了中國、印度等地人士的激烈反對。

簡介


2011年8月15日,美國將迎來大考,兌現270億美元國庫券和250億美元有價證券的票息。外媒報道稱,許多共和黨議員認為,如果能促使白宮接受大幅削減開支,“技術性”賴賬或許是值得付出的代價。這種一度邊緣化的想法正在成為主流。共和黨人的理論是,債主會接受利息延期支付,因為只是拖延短短數天。
其實,“技術性違約”的想法不僅在華盛頓冒頭,它同樣出現在歐盟處理希臘債務問題的設想中。德國要求持有希臘債務的銀行、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把舊債換成期限延長7年的新債,從而給予希臘更多時間消化高達3300億歐元的巨額債務。不過評級機構警告稱,他們將把此視為強迫性舉措,並看作違約。

專家分析


銀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儘管加上了“技術性”這一定語,但依舊難以掩飾違約的本質。“即使美國僅是出現如共和黨人所言的拖延短短數天的付息日期,這也是一種瘋狂和可怕的想法,對金融市場帶來的衝擊可能是無法想象的,而對美元和美國國債的影響則很可能是致命的”。

媒體評價


印度《經濟時報》稱,共和黨人的理論是債主會接受利息延期支付,因為只是拖延短短數天,只要這意味著華盛頓最終將處理其財政宿疾,美國以後將能更好地承擔債務責任。
美國違約的後果幾乎不可想象。印度《經濟時報》6月9日以此為題強調事件的嚴重性。政府官員和投資者表示,允許美國暫時不償還債務是一個“可怕的餿主意”,將搞亂世界經濟,令美國與中國等大債主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張。印度央行一名官員說:“我們認為這不可行,這將引發全球大恐慌。”

預期影響


美國眾議院可能是擔心美國步歐債後塵。目前美國財政赤字達到GDP的10%左右,為了彌補財政赤字,財政部門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大規模發行國債。由於美元是大多數國家的外匯儲備,有穩定的出路,但是美國赤字額一大,勢必造成進一步增發貨幣,進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議員擔心惡性循環,因而才會否決上調國債上限。
市場普遍預期眾議院最終還會提高債務上限,但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美國國債出現技術性違約。一旦美債出現技術性違約,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風險溢價都會上升,對新興市場國家影響更大,對全球的溢出效應會遠遠超過歐債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