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錘的結果 展開

古代兵器

徠古稱“椎”,中國武術器械之一,有長柄單錘、短柄雙錘及鏈子錘等。錘形似瓜,故亦稱“立瓜”、“卧瓜”,也有四方八棱等形,古代持錘者稱為“金瓜武士”。短柄雙錘,非常沉重,舞練需要較大的力量。在戰鬥中用錘硬砸、硬架、很有威力。用法有涮、曳、掛、砸、擂、沖、雲、蓋等。

簡介


錘
古代兵器。錘大體有長柄錘、短柄錘、鏈子錘等。也有分為硬錘、軟錘的。長柄錘多單用,短柄錘多雙使。由於錘的特點各異,使用方法也大不一樣。短柄錘多沉重,使用時硬砸實架,其用法有涮、拽、掛、砸、架、雲、蓋等。軟錘多走優勢,講究巧勁。在這裡將長柄錘和短柄錘一起介紹,軟錘和雙錘分別留待軟兵械和軟兵械中詳述。
徠少林銅錘 全長二尺五寸,頭長八寸。
立瓜錘 柄長七尺,一端為錘,錘為橢圓形,如豎立之瓜,故名。主要擊法有涮、曳、掛、砸、擂、沖、雲、蓋等。
兩頭錘 柄長六尺,兩端各有一錘。錘呈圓瓜形。主要擊法同上。
五筆:QTGF

特點


錘
1,錘比較重,舞動比較困難。即使是有大力士,馬也難禁得住。
2,錘短,只能近戰,比起槍、長刀等其實並不佔便宜。
3,錘只能鈍擊,遠不如槍、長刀等造成的創傷更加致命。

名錘


流星錘

“流星錘”起源於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狩獵工具的“飛石索”。
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逐步用於練武活動和戰爭,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流星錘”。
流星錘,是一種將金屬鎚頭繫於長繩一端或兩端製成的軟兵器,亦屬索系暗器類。僅系一錘者,繩長約五米,稱"單流星";系兩個錘者,繩長為四尺半,稱"雙流星"。
其錘有瓜形、多棱形、刺球形、渾圓形等,大小如鴨卵。錘身末端有象鼻眼,用於串連環。現代武術運動中演練雙流星,主要握持繩索中段,進行立舞花、提撩花、單手花、胸背花、纏腰繞脖、拋接等花法練習,其花法同棍花和大刀花。
王雙使用此武器當暗器在武將單挑間使用。
方鐵鎚
銅錘
銅錘
鎚頭呈方形,錘身、錘柄皆為精鐵鑄成,重四十八斤,較短鐵鎚為大,為巨力者所喜用。
烏鐵鎚
烏鐵鑄就,錘身沉重,約五十餘斤,錘長三尺余,始於戰國時期,多用於個人防身和突襲。在史書中,多將其記為"長椎"。
銅錘
銅錘
銅錘 赤銅所鑄,重五十餘斤,錘身雕鏤花印,甚為精美。一般為勇力之士所持用。
混元錘
精鋼所鑄,屬於比較常見的錘身形狀,類似於西瓜,錘柄較短,錘長三尺四,為大力之士所喜用。
四楞錘
短錘的一種。因錘呈四棱形,故名。其柄約四尺,主要擊法有涮、曳、掛、砸、擂、沖、雲、蓋等。
卧瓜錘
短鐵鎚的一種,其柄短,鎚頭形狀如橫卧之瓜,故得名。可用來硬砸硬架。主要 擊法有曳、掛、砸、擂、沖、雲、蓋等。
錘
混鐵鎚 混鐵、精鋼打就,長四尺有餘,重九十二斤,雙手各持其一,揮舞時虎虎生風,兇猛異常。為金國猛將金蟬子所用。
博浪錘
此錘因刺秦而聞名。張良為刺殺秦始皇,派大力士懷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鐵鎚埋伏路旁,秦始皇巡遊至博浪沙時,擲錘偷襲,可惜誤中副車而告失敗。自此,許多異士都紛紛訪求名匠,模仿打造此錘。
震山錘
玄鐵、精鋼鑄就,其形由博浪錘改良而來,錘身沉重,狀如斗大,渾體漆黑,所擊 之物無不粉碎。
骷髏錘
崑崙寒鐵鑄就,錘身造型怪異,其形如骷髏頭,間有罅隙,揮舞之時,可發出猙獰之 聲,擾人心神。其所張巨口,可鎖定對方兵刃,十分難纏。
雷公錘
雷公錘
雷公錘
錘身形如圓柱形,端柄有一尖頭。傳說里的雷公所持之錘就是此類形狀。其用法與金瓜錘相同。
破天錘
玄鐵所鑄,沉重異常。鎚頭有刺,利可破天。中錘者不僅要受到鎚子帶來的威猛絕倫的傷害,還要受到錘刺之苦。
梅花錘
為岳飛帳下“八大鎚四大將”之一的嚴成方的掌中寶錘。錘身呈瓣狀,錘頂為一朵鐵鑄梅花。
錘
流銀錘
為岳飛帳下“八大鎚四大將”之一的何元慶的掌中寶錘。外漆銀粉,揮舞之時,銀光流采,頗為雄美。
青龍錘
青龍錘是岳飛帳下“八大鎚四大將”之一的狄雷的掌中神兵,傳言二錘舞圓之時,錘中會飛 出青龍兩條,金人近者皆死,直如天神下凡。爛銀錘
單錘重八十六斤,為岳飛之子、“八大鎚四大將”之一的岳雲的掌中寶錘。牛頭山嶽雲大戰金蟬子的渾鐵鎚,最後巧用智謀,一式"落馬分鬃錘"將之擊斃。
斗銀錘
純銀打造,錘大如斗。傳說為《封神演義》中的少年英雄黃天化所用。他手使一對斗大銀錘,座下玉麒鱗,南征北戰、東擋西殺,立下赫赫戰功。
滅地錘
此錘單重九十四斤,外漆銀粉。為《說唐》中“天下第三條好漢”、銀錘太保裴元慶的掌中神兵,是瓦崗山頭號猛將。手持一對銀錘(八棱梅花亮銀錘,重三百斤)
金瓜霹靂錘
此錘單重一百單八斤,外漆金水。為《說唐》中“天下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的掌中神兵。他少年英雄,眉橫一字,貌似雷公,板肋虯筋,力能舉鼎。手使一對金錘(擂鼓翁金錘,重八百斤),無人能敵。
錘

使用高手


許褚
許褚(chǔ,見《辭海》)字仲康,譙國譙人(今安徽亳州)。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與葛陂賊交戰時在箭矢耗盡的情況下擲石攻敵,后在糧食短缺的情況下詐作與賊和解並以耕牛交換糧食一但在牛突然狂奔的情況下拿著牛反方向行百餘步,由此在淮汝一帶的人提起許褚之名皆畏憚。隨曹操屯官渡時發現欲謀害曹操者,將刺客全部殺掉。關中之戰時在身披重甲的情況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漿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發現早已身中數箭,在與馬超、韓遂會面時只讓許褚相隨,期間馬超欲襲曹操,但聽聞許褚之名兼懷疑從騎就是許褚,便問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著許褚,許褚怒視馬超以令他放棄。當曹操去世時許褚哭至吐血,曹丕其遷作武衛將軍,負責宮中安全。曹叡繼位時封其為牟鄉侯,謚曰壯侯。(註:三國演義中許褚的武器為大刀,各類史料中均沒有許褚善用大鎚的記載。早期遊戲如曹操傳中,許褚武器也為大刀。由於許褚身寬力大,日本著名動作類遊戲真三國無雙將武器設定為錘,而後被各類遊戲默認。)
王雙
錘[古代兵器]
錘[古代兵器]
王雙,字子全,隴西郡狄道縣人(字及籍貫均出自《三國演義》)。三國時曹魏將領。蜀後主劉禪建興六年(228),諸葛亮出攻祁山。王雙率領軍隊追擊諸葛亮,為魏延所斬。
《三國志·朱桓傳》:(黃武元年)魏使大司馬曹仁步騎數萬向濡須,(曹)仁欲以兵襲取州上,偽先揚聲,欲東攻羨溪。(曹)仁遣其子(曹)泰攻濡須城,分遣將軍常雕督諸葛虔、王雙等,乘油船別襲中洲。
(朱)桓部兵將攻取油船,或別擊(常)雕等,(朱)桓等身自拒(曹)泰,燒營而退,遂梟(常)雕,生虜(王)雙,送武昌,臨陣斬溺,死者千餘。《三國志·諸葛亮傳》:(建興六年)冬,(諸葛)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三國演義中王雙的主要武器為大刀,暗藏三個流星錘用於偷襲。另外,許多武將都有過使用流星錘的記錄,如馬超,他在與張飛酣戰許久之後詐敗,用銅錘偷襲張飛但並未命中。)
隋唐英雄中,也有很多好漢使用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