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擊-12反艦導彈

中國第四代反艦導彈之一

鷹擊-12反艦導彈(英文:YJ-12 Anti-ship missile ,中國代號:YJ-12/yingji-12),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一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是中國裝備的第一種自主研發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也是中國第四代反艦導彈之一。

簡介


鷹擊-12反艦導彈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日閱兵中亮相,鷹擊-12的主要設計目標是針對敵方設防嚴密的超大型海上目標,即超過300公斤的裝藥量,命中一枚就足以使大型艦艇喪失戰鬥力,如果同時命中兩枚,則足以把敵方的航母送進海底。
鷹擊-12反艦導彈
鷹擊-12反艦導彈
央視報道稱,所謂鷹擊-12超音速反航母導彈,能夠有效穿透美軍目前由“宙斯盾”系統構成的艦載防禦網。外媒分析稱,預計至少在十年內,西方國家的艦艇還沒有有效防禦辦法。
根據網上公布的演習畫面來看,轟-6發射的很可能是鷹擊-12反艦導彈。此型導彈已經在部隊服役多年,並不是第一次發射。但是作為實戰演習中的公開亮相,可能是首次。鷹擊-12配備衝壓發動機,啟動后可將導彈加速到超音速。在複雜電磁環境下,鷹擊-12的突防能力很強。

服役歷程


轟-6攜帶鷹擊-12反艦導彈
2014年1月,鷹擊-12反艦導彈正式公開亮相,其載具是殲轟-7,也可以裝備在FC-1“梟龍”戰鬥機,殲-15戰鬥機,殲-16,殲-11B轟-6K和蘇-30MKK戰鬥機上,也可以裝備在052D型驅逐艦和潛艇上。鷹擊-12導彈由於適載性能好,特別是適合中輕型艦艇搭載,在國際市場會有較強的競爭能力,有望打破俄羅斯長期以來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對超音速反艦導彈這一領域的壟斷局面。
2015年9月3日,鷹擊-12反艦導彈車載方隊亮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
2016年7月8日起,中國海軍組織三大艦隊上百艘艦艇和數十架飛機以及部分岸導發射單元,分成紅藍雙方,在海南島至西沙附近海域舉行實兵實彈對抗演習,其中空中出動的轟-6轟炸機發射了鷹擊-12反艦導彈。
2017年7月27日,在“銘記光輝歷史,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展出了鷹擊-12A導彈和鷹擊-62導彈的模型。

衍生型號


鷹擊-12A
鷹擊-12A導彈,主要擔負打擊大中型水面艦艇及編隊任務,具備速度快、威力大、射程遠等特點,瞬間可擊毀敵大中型艦艇,有“海空霹靂”之稱。
鷹擊-12B
鷹擊-12B岸艦導彈可以打擊大中型水面艦艇,對海突擊威力大,反應迅速、射程遠,是沿海防禦體系的堅實盾牌。由此觀之,先進的新一代鷹擊-12B岸艦導彈將是我近海防禦作戰的全新一款“超級殺手”。

總體評價


鷹擊-12反艦導彈的研製成功,使中國在高速反艦導彈領域中擠進了頂尖俱樂部,也代表中國在衝壓、高速耐熱飛行器結構、先進導彈飛行控制系統等方面的研發水平取得了極大的進展,是中國導彈研製歷史上一次極為重大的突破和跨越。鷹擊-12導彈同時採用了高速、機動、貼海飛行三種手段,僅從導彈自身的性能來說,屬於軍艦防空系統所無法可靠攔截的一類目標。雖然鷹擊-12不具備隱形的能力,但是依賴於高超音速和低空突防技術,依然能有效攻擊敵方水面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