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橋街道
北京市東城區下轄街道
北新橋街道,北京市東城區下轄街道,地處東城區東北部,位於東經116°24'37″~116°25'41″,北緯39°55′56″~39°56'56″之間。東依東直門北大街、東直門南大街與東直門街道為鄰,南臨東四十條與東四街道毗連,西至雍和宮大街、東四北大街與安定門街道、交道口街道接壤,北靠安定門東大街與和平里街道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51米,南北最大距離1747米,總面積2.6平方千米。
民國時期,北新橋地區屬內三區。1949年後,先後屬第三區、東四區、東城區。同年4月,在門樓衚衕、石雀衚衕、東頌年衚衕、東直門內大街、觀音寺衚衕、羊管衚衕建街政府。1955年,為觀音寺、瓦岔、羊管、東頌年4個街道。1958年,合併為北新橋街道。
截至2020年6月,北新橋街道下轄12個社區。 2011年,北新橋街道總人口6.28萬人,商業網點129個,財政總收入3.2億元。
民國時期,北新橋地區屬內三區。
1949年後,先後屬第三區、東四區、東城區。同年4月,在門樓衚衕、石雀衚衕、東頌年衚衕、東直門內大街、觀音寺衚衕、羊管衚衕建街政府。
1955年,北新橋地區為觀音寺、瓦岔、羊管、東頌年4個街道。
1958年,觀音寺、瓦岔、羊管、東頌年4個街道合併為北新橋街道,沿襲至今。
1997年,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8.2萬,轄三條、二條、草園、戲樓、青龍、育樹、北新、后永康、藏經館、前永康、雍大、炮局、南小街、北新倉、海運倉、西頌年、南順、北弓、東內東、北門倉、南頌年、九道灣、板橋、小菊、新太倉、十四條、東內中、東內西、東西北、羅車、十二條、十四東、十三條、十一條、門樓、大樓、北中街、北小街、民安、東羊管、東手帕、北順、針線、僑辦、勘察院、中研、東直門、住宅合作社、民政局等50個居(家)委會。
北新橋街道地處東城區東北部,位於東經116°24'37″~116°25'41″,北緯39°55′56″~39°56'56″之間。東依東直門北大街、東直門南大街與東直門街道為鄰,南臨東四十條與東四街道毗連,西至雍和宮大街、東四北大街與安定門街道、交道口街道接壤,北靠安定門東大街與和平里街道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451米,南北最大距離1747米,總面積2.6平方千米。
截至2011年末,轄草園、二條、前永康、藏經館、青龍、炮局、民安、小菊、十三條、門樓、十二條、板橋、九道灣、海運倉、北官廳、北新倉16個居民委員會,下設273個居民小組。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 | |||
001111海運倉社區 | 002111北新倉社區 | 003111十二條社區 | 004111門樓社區 |
005111十三條社區 | 006111民安社區 | 007111板橋社區 | 008111九道灣社區 |
009111北官廳社區 | 010111青龍社區 | 011111小菊社區 | 012111藏經館社區 |
013111炮局社區 | 014111草園社區 | 015111二條社區 | 016111前永康社區 |
截至2020年6月,北新橋街道下轄12個社區,辦事處駐草園社區東直門內北小街草園衚衕6號。
海運倉社區 | 北新倉社區 | 門樓社區 | 十三條社區 |
民安社區 | 九道灣社區 | 北官廳社區 | 青龍社區 |
小菊社區 | 藏經館社區 | 草園社區 | 前永康社區 |
截至2010年末,北新橋街道轄區總人口為82273人。
2011年末,北新橋街道轄區總人口6.28萬人。另有流動人口19347人。總人口中,男性31023人,佔49.4%。女性31777人,佔50.6%。14歲以下4710人,佔7.5%。15~64歲50742人,佔80.8%。65歲以上7348人,佔11.7%。
2011年,北新橋街道人口出生率7.6‰,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1.6‰。
2021年6月25日,北京市東城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北新橋街道常住人口55449人。
●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北新橋街道商業網點共有129個。
● 財政金融
2011年,北新橋街道財政總收入3.2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3億元,增值稅200萬元,企業所得稅1500萬元。
● 地名由來
北新橋街道因臨近北新橋而得名。
北新橋街道共有大街有8條,為東四北大街、雍和宮大街、東直門北小街、東直門內大街、東直門北中街、東直門北大街、東直門南小街、東直門南大街。東四北大街,北起雍和宮大街南端,南止東四南大街北端,全長1846米。雍和宮大街,北起和平里西街南端,南止東四北大街北端,全長928米。東直門北小街,北起安定門東大街,南止東直門內大街,全長965米。東直門內大街,東起東直門立交橋西端,西止交道口東大街東端,全長1442米。東直門北中街,西起針線衚衕,南止東直門內大街,全長520米。東直門北大街,北起安定門東大街,南止東直門立交橋北側,全長916米。東直門南小街,北起東直門內大街,南止東四十條,全長814米。東直門南大街,北起東直門立交橋,南止東四十條立交橋,全長824米。
北新橋街道1991年前共有衚衕98條。1991年至2003年拆除衚衕25條,現存衚衕73條。
2011年末,北新橋街道共有小學3所,在校生4762人,專任教師56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中學1所,在校生2213人,專任教師152人,初中適齡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末,北新橋街道共有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8個。公共圖書館1個,建築面積140平方米,藏書2萬冊。博物館2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900人。
2011年末,北新橋街道共有各類科技人才2.6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6萬人,經營管理人才0.7萬人,技能人才0.3萬人。
2011年末,北新橋街道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所,三級乙等綜合醫院2所,社區衛生服務站5個。
2011年,北新橋街道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86戶,人數2342人,支出1289.1萬元,比上年增長6.9%,月人均490元,比上年增長16.7%。醫療救助365人次。
2011年,北新橋街道共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9.9萬元。社會福利費37.5萬元,比上年減少6.5%。社區服務設施18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16個。新增就業人員1709人,有1709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25人,年末城鎮失業人數17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806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人。參加失業保險735人,比上年末增加256人o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107人,比上年末增加23人。
北新橋街道境內有雍和宮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明、清兩代糧倉北新倉和柏林寺等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還有通教寺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梁啟超故居等。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樞,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可以說,雍和宮是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宮由牌坊和天王殿、雍和宮大殿(大雄寶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五進宏偉大殿組成,另外還有東西配殿、“四學殿”(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整個建築布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壯觀,具有漢、滿、蒙、藏等民族的特色。
雍和宮
柏林寺位於北新橋街道雍和宮大街戲樓衚衕1號,建於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明清兩代均有修葺和增建,清康熙帝曾題額"萬古柏林"。寺內保存的《龍藏》經版,是中國釋藏中現存的唯一木刻經版。
2006年05月25日,柏林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柏林寺
2021年1月15日,北新橋街道被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授予“2020年全國“掃黃打非”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