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塔節

擴塔節

除夕晚上舂粑粑,大粑粑象徵太陽和月亮,小粑粑象徵星星和五穀豐登,在農具上要放上一些粑粑,表示讓它們和主人一起分享節日的快樂。村寨里宰牲畜,戶主都要給各戶分一節大腸和幾勺鮮血,民間有不見牲血不吃肉之說。初一凌晨,全寨的年輕人都要背葫蘆或抬竹筒,到山泉去搶新水,然後便開始正式過年,喝酒唱歌。一般過年都由初一到初五;初九到十一為小年。小年的活動內容基本與大年相同。

簡介


“擴塔”是拉祜語的音譯,意為過年。時間與漢族春節同期,斷斷續續共9天。正月初一至初四為一節,初八、初九為二節、十三至十五為三節。拉祜族相信,他們的祖先是從葫蘆里生出來的,所以把葫蘆列為吉祥物,並用葫蘆做了蘆笙,每逢擴塔節要跳蘆笙舞。開初過擴塔節時,男子們上山打獵沒能趕回家,所以初八、初九補過節。因此,在拉祜族的擴塔節里,初一至初四叫過大年,又叫女人的年(節);初八、初九叫過小年,又叫男人的年
擴塔節
擴塔節
(節)。在擴塔節里,初八、初九最熱鬧隆重,這反映了男子的社會地位。

民族概要


擴塔節
擴塔節
在雲南省的西南部,居住著40餘萬拉祜族人。拉祜人稱虎為“拉”,稱用火燒食物吃為“祜”,“拉祜”即用火燒烤虎肉吃之意。由此可知,拉祜族是雲南古代山地獵耕民族之一。拉祜族的擴塔節,是古代拉祜族思想、文化、信仰等方面的縮影,也反映了其社會發展的一個側面。拉祜族有自已的語言,拉祜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由於同漢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漢語和傣語,過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過西方傳教士創製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創製了拼音文字。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民間文學也極為豐富,傳統的樂器有“蘆笙”和“三弦”。拉祜族除種植糧食以外,還大力種植甘蔗、茶葉、咖啡、橡膠。創辦了煉鐵、農機、採礦等,其中瀾滄鉛礦是全省著名的大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