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華鄉

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轄鄉

翠華鄉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東南部,距縣城26千米,東與九龍和尋旬雞街鄉、富民東村鄉接壤,南與屏山鎮毗鄰,西與茂山鄉、團街鄉交界,北連中屏鄉。

普渡河橫穿翠華鄉境內,流經6個行政村注入金沙江。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川南北延伸,東西排列,呈現出群山環繞,山巒峽谷交替,逶迤連綿的宏偉景觀。

是祿勸縣主要的水能、礦產資源產區,在發展中將成為昆明市北郊重要的休閑後花園和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

翠華鄉清代稱撒馬邑,1943年成為建制鄉,因壩子四周山色蒼翠而得名。全鄉國土面積310.7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215個自然村,205個村民小組。以湯朗箐、松元2個行政村為主,含蓋全鄉7個行政村有苗族人口4392人,是滇中地區苗族人口最聚居、保有傳統文化最為完整的地區。

全鄉有耕地面積1810公頃,其中:水田747公頃,旱地1063公頃;全鄉有林業用地28683公頃,其中集體林地佔56%。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川南北延伸,東西排列,呈現出群山環繞,山巒峽谷交替,逶迤連綿的宏偉景觀。立體氣候明顯,有乾熱河谷、山區和壩區三種氣候類型。

截至2020年11月1日,翠華鄉常住人口為25835人。

地理環境


翠華鄉
翠華鄉
普渡河橫穿翠華鄉境內,流經6個行政村,注入金沙江。翠華鄉位於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九龍鄉和尋旬雞街鄉、富民東村鄉接壤,南與屏山鎮毗鄰,西與茂山鄉、團街鄉交界,北連中屏鄉。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立體氣候明顯,有乾熱河谷、山區和壩區三種氣候類型。
翠華鄉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祿勸縣東南部,距縣城26千米,東與九龍和尋旬雞街鄉、富民東村鄉接壤,南與屏山鎮毗鄰,西與茂山鄉、團街鄉交界,北連中屏鄉。
普渡河橫穿翠華鄉境內,流經6個行政村注入金沙江。全鄉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川南北延伸,東西排列,呈現出群山環繞,山巒峽谷交替,逶迤連綿的宏偉景觀。是祿勸縣主要的水能、礦產資源產區,在發展中將成為昆明市北郊重要的休閑後花園和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

人口民族


2021年7月5日,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翠華鄉常住人口為25835人。

自然資源


地質資源

翠華境內地質基底由元古界昆陽群和震旦系構成。其中昆陽群分佈在中部和東部,震旦系構成統灰岩、白雲岩、石英砂岩分佈於西部和北部。南部和東部分佈古生界寒武系頁岩、石英砂岩、白雲岩。
燕山運動、喜馬拉雅山運動強烈,造成全鄉山川南北延伸,東西排列,呈現出群山環繞,山巒峽谷交替,逶迤連綿的景觀。受古老地質構造及普渡河剝蝕的影響,全鄉分佈著大量的鐵、磷、鉛鋅、鈦、冰花石、木文石、墨石等礦產資源和豐富的水能資源、溫泉資源。

氣候資源

翠華鄉小學
翠華鄉小學
翠華鄉多年平均總日照時數2255.6小時,太陽總輻射量5315.6兆焦耳/立方米,年平均氣溫15.6℃,年平均降雨量947.7毫米。全鄉大體分為低熱河谷、溫暖壩區,溫和山區3個氣候層。
翠華小河兩岸翠華、紅石岩、星庄、者廣4個村委會屬溫暖平壩地區,年平均降雨量998毫米,年平均日照數2256小時,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積溫5858℃。
水利條件好,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海拔在1280-1580米的興龍、初途、頭哨、沿河、迤途5個村委會屬低熱河谷地區,年平均氣溫25℃,≥10℃積溫6867℃,
海拔最低的下啊嗡年積溫超過7900℃,氣候相當於北熱帶或南亞熱帶氣候;海拔較高的紅德、納岔、松園、嚕姑、兆烏、湯朗箐、新華、新民等8個村委會,年平均氣溫15℃,發展飼料產業和畜牧養殖業,氣候條件較好。

人文資源

1935年、1936年中央紅軍軍委縱隊和紅二、六方面軍長征兩次經過翠華,毛主席曾經路居於介牌村汪姓老鄉家中,紅軍在田心村召開了“渡金沙江籌糧動員大會”。
紅二方面軍在鐵索橋、英翁山村一帶與國民黨中央軍進行過激烈的交戰。1997年,“毛主席路居舊址”和“鐵索橋紅軍烈士紀念碑”被列為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對象。2005年,被列為省級紅色文化旅遊精品線路。

經濟


翠華鄉是以農業為主體產業的山區鄉,全鄉分佈著大量的鐵、磷、鉛鋅、鈦、冰花石、木文石、墨石等礦產資源和豐富的水能資源、水產資源。
2007年,全鄉經濟總收入13937萬元,比上年度增長6.58%;農業經濟總收入9587萬元,糧食總產1552.5萬千克,畜牧業經濟收入335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35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97元,人均佔有糧食429千克,
人均住房面積29.19平方米。財政收入374萬元,比上年增10.7%。全年存款餘額4000萬元,比上年增17.65%;貸款餘額3000萬元,比上年增11.11%。
農業生產依靠科技進步,以良種推廣、平衡施肥、提高複種指數和結構調整為措施,在進一步規範糧煙生產的前提下,壩區以發展冬馬鈴薯和草莓為主,山區和乾熱河谷地區以發展核桃、板栗、蠶桑等經濟林果為主。
2007年,全鄉種植冬馬鈴薯1250畝,平均畝產量達2182千克;種植草莓102畝,平均畝產值達4000元;養蠶桑園面積達152畝,全年產繭6874千克。畜牧業生產以凍精改良和禽畜飼養為突破口,逐步改變以往禽畜散養現狀,進一步提高畜產品質量和畜牧業生產效益,實現全鄉畜牧業生產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林業生產以穩步提高森林覆蓋率,積極穩妥地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已提高林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主,進一步加強護林防火工作,逐步推進經濟林果產業化,提升林產品經濟效益。
完成高產板栗園建設8950畝;完成核桃改良300畝,定植核桃樣板1270畝,全鄉核桃面積達3120畝。基本完成主體林改工作任務,全鄉17個村委會共改革確權2999宗地,其中集體490宗,到戶1509宗,涉及林農9031戶36265人;全鄉共排查各類林權矛盾糾紛共203場次,其中鄉級調解84起,成功調處82起。
烤煙生產以“穩定政策、繼續雙控、優化布局、完善科技、堅持輪作、主攻質量、平穩收購、提質增效”為指導思想,以抓“連片規劃、統一育苗、節令搶栽、標準收購”為主要措施,2007年,種植烤煙7500畝,收購煙葉110.1萬千克,完成計劃任務的100%。
其中:上等煙比例達61.26%,中上等煙比例達95.37%;煙葉均價為12.85元,比上年度增長1.81元;煙農售煙收入達1414.9萬元,比上年度增225萬元,完成煙葉特產稅311.2萬元,比上年度增49萬元,圓滿完成縣人民政府下達的指標任務,鄉人民政府被縣人民政府評為烤煙生產先進鄉。
鄉鎮企業基本實現年初預定的目標,尤其是在昆明市掌鳩河引水供水工程及小集鎮建設帶動下,個體私營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得到較快發展。2007年,全鄉有鄉鎮企業165個,比上年增加9個,從業人員919人,鄉鎮企業產值完成3585萬元,利潤總額523萬元,實現了鄉鎮企業穩步發展的目標。

社會


基礎設施

翠華鄉
翠華鄉
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先急后緩、先易后難”的原則,搶抓機遇、多方爭取,在引水工程和招商引資工程的帶動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較快。
完成了翠華—兆烏、松元—嚕姑、新華—石壩、者廣—白馬山71公里的鄉村公路改造或新建,採取分段包乾的方式對141公里鄉村公路進行定點養護,投資200餘萬元完成星庄、兆烏兩條12.97公里的鄉村公路路基改造。
總計投入821萬元完成湯郎箐人畜飲水、山背後小河改造、嚕姑趙家村灌溉溝渠改造、新華灌溉溝渠改造、大松元和湯郎箐小水窖等水利工程建設;共解決8432人飲水困難問題;總投資178萬元的戈卡水庫即將開工建設。完成司法所、派出所、郵政所等辦公樓的建設;
投資80萬元完成嚕姑、松元、者廣、翠華、新華5個村委會的辦公樓建設,投資60萬元完成納岔、兆烏、宏德、迤途、興隆、新民、初途、沿河、湯郎箐、星庄10個村委會的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納岔村活動場所建設獲省級表彰;總投資54萬元的納岔、初途、沿河、星庄4個村委會辦公用房建設接近尾聲;
投資140萬元完成鄉衛生院業務用房及13所村級衛生所建設,計生服務站正在建設中。完成全鄉167個自然村,7243戶的農網改造工程。
鄉人民政府一方面加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對重點工程、招商引資工作的服務力度,不斷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掌鳩河引水供水工程翠華段全面完工,已於2006年3月向昆明供水。小河塘電站已建成投產。小蓬祖電站、鐵索橋電站、克田電站建設工程進展順利,克田電站預計2007年5月份發電,小蓬祖電站、鐵索橋電站預計2008年陸續發電。納岔鐵礦完成招商投產,興龍達基溫泉已完成推介工作。招商引資工作的順利開展將確保今後幾年內二、三產業實現迅速增長。
堅持以開發式扶貧為方針,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和解決貧困人口溫飽為中心,以改善貧困農戶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以重點村的規劃建設為主要內容,進一步加強了扶貧工作力度。
完成了總投資536萬元的整村推進和重點村項目,解決了735名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繼續抓好定點掛鉤和職工捐資扶貧工作。同時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全鄉500戶95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的實際困難。

公路建設

搞好17個村民委員會的通達通暢工程,全鄉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36公里,爭取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修建機耕路2條,總長4000米,其中:小倉大水井置喳啦水庫長2000米;歌詩卡經田心、山腳至喳啦2000米。立項實施土地整理項目,3年內建成農田和林地道路10條,總長60公里。
以此為契機,加快全鄉山、水、田、林、路綜合開發,達到千畝以上面積的農用地有配套公路,使全鄉綜合好路率達到70%。

電力建設

優化配電網路,降低損耗,提高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在全鄉建成網路可靠、布局合理、技術裝備先進、調度管理科學、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安全、可靠、經濟的供電網路。

水利建設

鄉黨委、鄉政府將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加強對工程建設的指導和檢查、監督。逐步完善農村水利服務體系,推進農村水利工程民主管理,完善強化農村基層水利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大水利建設投入力度,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增加水利建設投入。
建成戈卡水庫,建成鄉自來水廠。爭取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襯砌溝渠10條,總長10460米。改造紅石岩村委會馬牙石壩塘,新增蓄水量50000立方米。立項實施土地整理項目,解決項目區16000畝耕地、林地農業生產澆灌用水,逐步實現全鄉千畝聯片農用地有節能用水配套設施。
在3年內完成覆蓋集鎮、翠華、星庄、紅石岩、者廣和工礦企業聚集區的光纜聯網工程,使全鄉有線電視用戶達到5000戶以上,覆蓋率達到60%。持續加強通訊工程建設,實現通訊信號全覆蓋,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通訊、信息的要求。

發展規劃

做優做強特色農業,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按照因地制宜和一鄉一村的原則,推廣農村循環經濟生產模式,突出抓好煙葉、竹木、蔬菜、花卉、飼料、畜牧、優質稻六大優勢產業基地建設。
煙葉仍然是今後全鄉的當家項目。全鄉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集中精力,堅定不移地抓好煙葉生產。要按照“穩定面積,強化科技,主攻質量,提高效益”的思路,以提高煙葉整體質量和提高煙農收入為目標,加快煙葉生產專業化、標準化和現代化進程;積極爭取政策扶持,繼續改善煙葉生產配套設施建設,實現煙田、煙水、煙路三配套,打牢煙葉生產基礎,不斷優化煙葉生產環境。力爭每年穩定煙葉種植面積8000畝,產量達到115.42萬公斤,其中:出口備貨煙139525公斤,上等煙比例40%,中上等煙比例達到98%,力爭把翠華鄉鄉建成全市烤煙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
把蔬菜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和擴大翠華鄉知名度的有效載體,不斷做優做強。要堅持基地化建設,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市場化經營的思路,引導農民按照自定規劃、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原則,逐步擴大蔬菜種植規模。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逐步完善“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不斷提高蔬菜生產的附加值,提高蔬菜的種植效益。全鄉力爭實現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收入達到1000萬元以上,努力把我鄉建成昆明市有名綠色蔬菜生產基地。
要堅持“依託天然草場,立足自繁自養,狠抓草食畜牧,積極應對市場”的思路,穩步發展畜牧產業。要建立畜牧產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協會為平台,轉換經營方式,改變過去各家各戶各自為陣的狀況,把優質蛋白玉米飼料生產、養殖、銷售、加工等各種經營主體聯合起來,架起養殖、銷售、加工等環節與市場之間溝通的橋樑,實現信息共享。要加強畜牧生產技術服務,搞好疫病防治和品種改良,大力推廣種草養畜、秸桿氨化養畜等高效養殖模式,促進蛋白飼料生產和畜牧業的穩步健康發展。力爭在3年內建成優質蛋白玉米基地10000畝,力爭年生豬出欄2萬頭,山羊出欄1萬隻,二元雜交牛出欄8000頭,實現農民畜牧業收入4200萬元,把翠華鄉建成昆明市飼草飼料綜合利用畜牧示範基地。
以優質稻新品種選育、標準化生產和產品加工為主攻方向。積極引進和選育一批達到國家標準的優質稻品種(組合),加大常規優質稻品種提純複壯和兩系、三系雜交優質稻親本繁殖;推行無公害優質稻標準化生產,實行規模經營,連片開發,提高優質稻米的質量安全水平;建立具有創新特色的優質稻生產管理體系,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稻效益;積極搶佔昆明市高中檔優質米市場,力爭在3年內發展優質稻種植10000畝。5、在全力抓好烤煙、蔬菜、飼料、優質稻、畜牧優勢產業的同時,進一步開闊思路,面向市場,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竹木、花卉、藥材、草莓、蠶桑等特色產業,探索發展新的農業項目,不斷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規劃3年內,在壩區4個村民委員會發展草莓種植1000畝,發展花卉種植2000畝,建成苗圃基地500畝(其中2008年計劃在興龍村民委員會建成竹苗基地20畝,育苗20萬株)。在氣候環境適應、土地資源豐富的區域種植核桃5000畝、種植冬桃1000畝,種植毛竹10000畝,種植蠶桑3000畝,種植脫毒麻10000畝,種植熱區林果3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