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瑪象

納瑪象

納瑪象是古菱齒象的類群之一,已滅絕,更新世晚期分佈於中國華北地區。在桑乾河流域,象類的遺骸經常被發現。但是像1977年夏發現於泥河灣村西上沙嘴村附近三級階地上的完整頭骨,還是比較罕見。地層時代為更新世晚期。

納瑪象與毛象(猛瑪象)相似,上門齒特大。第三臼齒碩大,臼齒狹長,齒冠很高。左第三自齒為19個齒板,右為18個齒板。齒頻率55-56,琺琅質具有強烈褶曲。該頭骨前頜骨左半部,骨骼扁平,齒槽骨壁比右側厚得多。中間留有一個很小很淺的門齒齒槽,估計左象牙在早期已經脫落,大概是在幼體的時候,因受傷中病態造成的。

生物介紹


納瑪象是古菱齒象的類群之一,也是更新世晚期分佈於我國華北地區的薩拉烏蘇動物群中重要的化 石代表。另外,到晚更新世晚期(距今約10萬年前),在我國的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也有納瑪象分佈,但黃河流域已不多見。根據該納瑪象化石埋藏於黃河古道第四系河床沉積物中,石化程度不高,以及對其河床階地沉積物進行光釋光測年數據為19萬年,可以基本確定該納瑪象化石生活於20萬年前。
納瑪象
納瑪象
與今天納瑪象的近親亞洲象相比,納瑪象身材較為高大,擁有較高的頭骨,額骨平寬,象牙較直且向上方內部彎曲,一般象牙長度可達3到4米,臼齒 是高齒冠,適合咀嚼堅硬的植物。
納瑪象主要生活在氣候溫暖濕潤,水草繁茂的環境,與現在的陝北黃土高原氣候環境相差較大。因些,該納瑪象化石的發現,不僅對查明晚更新世納瑪象在我國的分佈,而且對研究陝北黃土高原地區氣候環境的演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中國已發現很多著名的納瑪象化石,江蘇邳州出土的象牙王就屬於納瑪象。
邳州納瑪象牙王
邳州納瑪象牙王
納瑪象屬於亞洲象屬下的古菱齒象亞屬(古菱齒象或單獨成屬),是本亞屬中最具代表性的類群,除此之外,古菱齒象亞屬還包古老古菱齒象,瑞氏古菱齒象,歐洲矮象,塞普勒斯侏儒象等幾個種群。
納瑪象的分佈範圍遠不局限於中國,它們最早是於1846年被發現於印度的,之後又在中國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發現了大量化石。在日本還發現了因為島嶼生活而體型急劇縮小的納瑪象近親種群。
納瑪象和其他古菱齒象亞屬成員大約於晚更新世的第四紀滅絕事件中滅絕,沒有留下直系後裔,並不是今天亞洲象和非洲象的祖先。
納瑪象
納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