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建築
零碳排放的建築物
零碳建築是指零碳排放的建築物,可以獨立於電網運作,能夠依靠太陽能或風能運作。這種建築在不消耗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的情況下,全年的能耗全部由場地產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
零碳城市源自羅馬俱樂部提出的經濟零增長理論。所謂零碳城市即指城市對氣候變化不產生任何負面影響,或者說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零碳建築是零碳城市的重要一個方面,它指採用綜合建築設計方法,不用常規污染性能源(零能)和不損失綠化面積(零地)的建築,以最大化地實現零碳城市。
零碳建築不僅利用各種手段減少自身產生的污染,還將廢物合理利用,使用環保清潔的能源,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終達到“零廢水、零能耗、零廢棄物”的理想狀態。
零碳建築消耗的能源量與其自身產生的能源量大體相當,從而實現零排放。零碳建築的主要原理是:通過太陽能、風能和有機垃圾發酵產生的生物質能作為核心能源達到“零能耗”;通過屋頂收集的雨水沖洗馬桶或灌溉植物,減少對自來水的需求,以此達到“零廢水”;將有機垃圾用來發電,將無機垃圾製作成傢具或建築材料,以此達到“零廢棄物”。
絕對“零能”建築是沒有的。所謂“零能”是相對不用污染性常規能源(煤、氣、油、柴)。提出零碳建築帶有鼓勵不用污染性常規能源並加強開發可持續能源的意思。
若零碳建築以地球陸地表面為參照面,那麼太空建築、海洋建築、地下建築均可稱“零碳建築”。零碳建築重點是指地表面建房且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強調地表生態環境的保護。
零碳建築除了強調建築圍護結構的被動式節能設計外,將建築能源需求轉向太陽能、風能、淺層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為人類、建築與環境和諧共生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儘管真正要做到經濟的零增長、溫室氣體的零排放都是不可能的,但作為人類環保的一個理念和目標,有積極、現實的意義。
世界上第一個“零碳建築”範例是倫敦貝丁頓零碳社區。
貝丁頓零能源發展社區”位於倫敦西南部的薩頓鎮,整個項目佔地1.65公頃,包括82套公寓和2500平方米的辦公和商住面積,2002年完工。通過巧妙設計並使用可循環利用的建築來實現“零碳”生態社區的目的。
整個小區佔地1公頃,共有99套住宅、 1405平方米的辦公區以及一個展覽中心、一家幼兒園、一家社區俱樂部和一個足球場,共有居民210人,工作人員60人。
生態村建築師比爾·鄧斯特的設計理念是,建造一個“零能耗發展社區”,即整個小區只使用可再生資源產生的能源滿足居民生活所需,不向大氣釋放二氧化碳,因此是一個“零碳”項目,其目的是向人們展示一種在城市環境中實現可持續居住的解決方案以及減少能源、水和汽車使用率的良策。
生態村的設計標準要求非常高,尤為強調對陽光、廢水、空氣和木材的可循環利用,各種節能措施都是從環保角度考慮,而且簡便易用,經過證明都切實有效。
上海世博會零碳館是在上海世博局大力支持之下的城市最佳實踐區(UBPA)項目,該館建成后將成為採用本土化產品建造的中國第一座零碳建築,該項目貼合了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這座總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的零碳館中還設有零碳報告廳、零碳餐廳、零碳展示廳和六套零碳樣板間,全方位向世博遊客展示建築領域對抗氣候變化的策略和方法。
零碳館由兩棟零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其原型取自於世界上第一棟零二氧化碳社區——倫敦貝丁頓零碳社區。零碳館結合了上海地區氣候特徵,在四層高的建築中設置有零碳報告廳、零碳餐廳、零碳展示廳和6套零碳樣板房,空調系統由太陽能、被動風能及地源熱能聯合驅動,向遊客展示建築領域對抗氣候變化的策略。
在世博會期間,零碳館將以遊戲的形式,讓參觀者通過互動活動親身體驗生活中的節能減排細節,體驗未來的減碳、零碳生活方式。零碳館還將資助3場音樂會、舉辦華人建築師作品展等時尚文化活動。
位於浦西世博園的“城市最佳實踐區”是上海世博會的獨創設置,展出50多個世界各地在低碳環保方面有良好實踐的城市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