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

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成立於1962年7月1日,是中國歷史最久、水平最高、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研究院。主要承擔著中國運載火箭、戰略戰術導彈、衛星、載人飛船等航天產品固體發動機的研製、生產、試驗任務,以及在該領域內的國家重大技術創新和預先研究任務。

前身系1962年7月1日組建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固體發動機研究所,1965年成立第七機械工業部第四研究院,先後轉戰北京、四川、內蒙、陝西多地,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20世紀90年代初,選址西安市東郊,建成了中國規模最大的寓軍於民、軍民融合的航天固體動力技術及其應用產業的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新基地。

2018年7月2日,四院承擔研製的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固體發動機試車成功。根據2020年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在職職工1.2萬人,擁有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下屬4家研究所,3家生產工廠。

發展歷史


1956年10月8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
1962年7月1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固體發動機研究所組建,是中國第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究所。
1964年4月,改稱國防部五院四分院。
1965年,國防部五院四分院改稱第七機械工業部第四研究院,先後轉戰北京、四川、內蒙、陝西多地,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
1978年起,先後改稱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工業局、七機部第四研究院駐內蒙古指揮部。
其後,七機部又經歷了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及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國家航天局)的歷史沿革。(其中1986年,研究院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9年,組建成立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隨後,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隸屬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
20世紀90年代初,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選址西安市東郊。

科研條件


科研人員

根據2020年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全院在職職工1.2萬人,擁有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級專家3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名、國家“專家”3名,省部級專家88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及全國技術能手14名,研究員240餘人,200多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邢球痕(專職)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侯曉(專職)

科研院所

組織機構圖
組織機構圖
根據2020年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下屬4家研究所,3家生產工廠。
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安全救生與防護重點實驗室
省級研究中心(4個):高性能薄膜材料及膠粘劑技術應用工程研究中心、陝西省特種新型材料及其應用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力學量感測器及系統集成工程中心、陝西省高性能碳纖維製造及應用工程研究中心
院屬研究所(4個):湖北航天化學技術研究所、西安航天複合材料研究所、陝西電氣研究所、西安航天動力測控技術研究所
院屬生產工廠(3個):西安航天動力機械廠、西安航天化學動力廠、國營七四二四廠

合作交流

航天先進位造技術國際研討會
2019年10月23日,航天先進位造技術國際研討會在西安召開。研討會以“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航天製造能力”為主題,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主辦,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承辦,西安航天化學動力有限公司和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協辦。

科研成果


1000餘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
2018年7月2日,由四院承擔研製的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固體發動機試車成功。
根據2020年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已有1000餘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級獎60餘項,特等獎4項,國家發明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7項,擁有國防核心技術專利200餘項。
獲獎時間獲獎項目獲得獎項
2011年纖維/樹脂浸潤增效關鍵技術及工程化應用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註:其他獲獎項目為“專用項目”,故非公開公布

榮譽表彰

2006年5月,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獲得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2009年1月,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二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此外,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還被國家授予“全國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資質證書


截至2020年2月,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擁有航天航空工程監理甲級資質、電力行業送電工程&變電工程設計資質、壓力管道設計資質、防雷工程設計乙級資質、工程設計&諮詢甲級資質等資質。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根據研究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簡章及2020年2月教育部學信網研究院“專業介紹”欄目顯示,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有5個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碩士點及6個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碩士點,同時研究院擁有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力學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工程力學、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飛行器設計、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6年,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經人事部批准成立。

教學建設

研究生培養
根據2020年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有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50人。根據研究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簡章顯示,研究院共計招收碩士研究生7百多人。
研究生獎勵
根據研究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簡章顯示,研究生在學期間免收學費,每月發放普通獎學金2000元,享受職工的相關福利待遇。此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設有優秀畢業研究生獎,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設有三好研究生獎、入學成績優秀獎、課程學習優秀獎、優秀學位論文獎等。
2019年11月,研究院43所碩士點參展的1項成果獲陝西省第五屆研究生創新成果展一等獎,另有3項分獲二、三等獎。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統一使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形象標識。
公司標誌以直線、圓、字母為設計元素,以“箭頭”為設計主題。箭頭象徵航天產品衝天而起,體現航天主業特徵,同時也寓意航天人奮發向上和航天事業蒸蒸日上;箭頭又像一個“人”字,寓意集團公司以人為本、團結協作的理念;三個同心圓象徵三個宇宙速度,傳達出航天的產業特徵,同時三個同心圓由內而外圓環線條粗細、薄厚漸變,表現集團公司不斷開拓、發展、壯大的勢頭。
集團公司中文簡稱(即“中國航天”)和英文簡稱(即“CASC”)的字體為集團公司以大黑字體為基礎進行設計的專用字體。中英文簡稱字體一般與標誌組合使用,以達到整體協調的作用。
精神文化
● 核心價值觀
國家至上、爭創一流
● 航天三大精神
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

機構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黨委副書記鄧紅兵
黨委書記、副院長任全彬
科技委主任田維平
副院長劉勇瓊

社會評價


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始終以祖國強盛、民族昌盛為己任,以國家至上、爭創一流的精神為信念,奮鬥不息,勇攀高峰,在共和國航天史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閃光的業績。(人民網評)
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憑藉雄厚的技術、人才力量,先進的設備,以及完整的固體發動機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能力,已經成功地為中國戰略戰術導彈和宇航事業研製提供了80多種固體火箭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