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朱伯芳的結果 展開

朱伯芳

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伯芳,男,漢族,1928年10月17日出生於江西省余江縣,水工結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1951年,朱伯芳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51年—1954年,擔任安徽佛子嶺水庫工程指揮部技術員;1954年—1955年,擔任安徽梅山水庫工程指揮部工程師;1955年—1957年,擔任治淮委員會設計院壩工組長;1978年,擔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伯芳主要從事水工結構工程研究方面的工作。

人物經歷


朱伯芳
朱伯芳
1928年10月17日,朱伯芳出生於江西省余江縣馬崗下朱村的一個書香之家。
1938年9月,就讀於余江縣第三小學(校址在鄧家埠),上五年級。
1939年,就讀於余江縣第一小學(校址在縣城錦江鎮),上六年級。
1940年6月,小學畢業,因日軍轟炸,失學在家一年。
1941年9月,考入設於鉛山縣楊村鎮的省立九江中學,讀初一年級。
1942年6月,初一學期終了,逢日軍進犯,流亡于山中避難。9月,開學入校不久,患病休學一年。
1943年9月,轉學至縣立余江中學,讀初二年級,考全班第一名。
1945年7月,初中畢業,在余江中學讀高一年級。
1946年8月,參加考試,轉學至南昌一中讀高二年級。讀南昌中學高二、高三年級,一直是班上第一名。
1948年7月,赴上海參加交通大學考試,同時參加暨南大學、復旦大學、中央大學考試。9月,同時被四所大學錄取,決定上交通大學,被交通大學錄取,入學后,在交通大學土木系考試成績為第一,英文為全校第一。
1949年8月,由地下黨員劉篤敬介紹,加入共青團。9月,升二年級,選為土木系1948級班長。
1950年9月,升入大三年級,辭去班長職務,在專業分組時,任市政工程組組長。9月29日,隨同班20名同學赴正在建設的佛子嶺工地。參與佛子嶺工地辦公場所設計和施工實習。12月,響應“抗美援朝”號召,報名參軍。
1951年1月,參軍體檢查出血吸蟲病,未被錄取,治療半月。9月,擔任安徽佛子嶺水庫工程指揮部技術員。
1952年—1953年,參加佛子嶺混凝土連拱壩設計;7月,隨全國性院系調整,交通大學土木系調整至同濟大學;參加實習的交通大學71名同學提前畢業,由治淮委員會就地分配工作;9月,領到同濟大學畢業證書。
1954年5月—1955年8月,擔任安徽梅山水庫工程指揮部工程師。
1955年9月—1957年10月,擔任治淮委員會設計院壩工組長。
1957年11月—1968年11月,擔任水利電力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結構材料研究所工程師、組長。
1969年—1978年,擔任水利電力部第十一工程局勘測設計研究大隊工程師、課題組長。
1969年11月,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解散,全家下放三門峽水電庫工地,安置在距水電站工地上游的大安村,在混凝土澆築隊勞動鍛煉,分配在木工組。
1970年9月,調水電十一工程局勘測設計研究大隊科研組,參與三門峽大壩改建工作。
1971年,參與三門峽大壩改建工作。
1978年,擔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5年7月,出席洛桑第十五屆國際大壩會議。
1987年,確定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出席地利的柯茵布賴國際拱壩學術討論會。
1988年,出席溫哥華第三屆國際土木工程計算機應用會議,任中國代表團團長。
1989年9月,出訪前蘇聯全蘇水利科學研究院。
1990年5月,出席德黑蘭混凝土結構會議,任中國代表團團長。
1991年8月,出席東京第四屆國際土木工程計算機應用會議,任中國代表團團長。
1995年,由潘家錚錢寧、文伏波院士推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1953年,朱伯芳提出混凝土壩分區標號技術,此項技術迅速在中國推廣,並為世界壩工界採用,提出變厚支墩應力彈性力學理論解。
1954年5月,朱伯芳調梅山水庫指揮部工程技術科,與薛兆煒合作設計梅山連拱壩,針對梅山水庫壩基前大沖溝,提出相應措施。
1955年8月,朱伯芳調治淮委員會設計院,參加中國第一座混凝土拱壩——響洪甸拱壩設計,建議水電部組團赴西歐考察壩工技術,建議進行拱壩結構模型試驗。
1956年,在響洪甸壩設計中,朱伯芳第一次進行混凝土溫度控制計算分析,施工中,第一次採用冷卻水管和較細緻的混凝土溫度控制。
1958年,朱伯芳赴古田溪水電站建設工地解決溫度控制問題。
1959年,朱伯芳赴新安江、劉家峽、桓仁等工地解決溫度控制問題。
1961年,朱伯芳解決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溫度控制問題,解決恆仁水電站裂縫問題。
1962年,《蠕變引起的拱壩應力重新分佈》發表,朱伯芳繼續研究和總結混凝土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理論。《蠕變引起的非均質結構應力分佈》發表,關於徐變對非均質結構的就力與位移研究有了開拓性突破,繼續研究和總結混凝土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理論。
1963年,朱伯芳帶領結構材料所第四組成員王同生、丁寶瑛、郭之章等人,著手編寫《水工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一書,發表《對寬縫重力壩的重新評價》等一批論文。
1964年,朱伯芳發表《重力壩與混凝土澆築塊的溫度應力》《在混合邊界條件下非均質黏彈性體的應力與位移》等一批論文。
1965年,朱伯芳參加東北參窩水庫腹拱壩方案審定。
1972年,朱伯芳著手有限單元法在工程中的應用,與宋敬廷合作,到1976年,編製出中國第一個不穩定溫度場有限元程序,第一個混凝土溫度徐變應力有限元程序等5個有限元程序,運用編製的有限元程序解決三門峽大壩底孔打開的應力計算,運用編製的有限元程序,解決雙牌水電工程提供大量計算成果。
1973年,朱伯芳運用編製的有限元程序為復工的烏江渡工程提供計算成果,運用編製的有限元程序為葛洲壩水電站提供計算成果。
1974年,朱伯芳為天津海港碼頭船塢混凝土開裂等工程提供計算成果。
1977年,朱伯芳探討混凝土溫度場及徐變應力的有限元分析、基礎梁溫度應力、基礎梁溫度應力等。
1978年7月,朱伯芳開闢拱壩優化新領域,著手編製拱壩優化有限元程序。
1979年,朱伯芳與宋敬廷合作,編製完成拱壩計算一維有限元程序。
1983年,朱伯芳建立拱壩優化數學模型。
1984年,朱伯芳對浙江省瑞垟拱壩設計進行優化,拱壩優化理論第一次運用於生產實踐,對全國20多座已建、在建拱壩工程進行優化。
1987年,朱伯芳承擔拉西瓦拱壩工程設計優化工作。
1988年,朱伯芳承擔普定、龍灘等拱壩工程的優化設計工作。
1992年1月,朱伯芳在《計算技術與計算機應用》雜誌第1期發表《工程反分析》一文,綜述工程反分析的概念和解法,開創工程反分析新領域。
1994年,朱伯芳提出“多層混凝土模擬應力分析的並層演演算法”,混凝土壩模擬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2001年,朱伯芳對江口拱壩進行優化和模擬計算,處理沙老河拱壩裂縫問題。
2002年2月,朱伯芳參加國務院三峽工程質量問題專題會議,就三峽工程二期工程出現裂縫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對三江河拱壩進行優化和模擬算,解決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的溫度控制問題。
2003年,朱伯芳對周公宅拱壩進行模擬計算。
2009年,朱伯芳發表《大壩數字監控的作用和設想》,開闢混凝土壩數值監控新領域,對陳村水電站安全問題進行模擬分析,對豐滿水電站安全問題進行模擬分析。
學術論著
截至2016年10月,朱伯芳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246篇,出版圖書10本。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02年《拱壩設計與研究》朱伯芳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9年《混凝土壩理論與技術新進展》朱伯芳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9年《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朱伯芳中國電力出版社
1997年《朱伯芳院士文選》朱伯芳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88年《水工結構與固體力學論文集》朱伯芳水利電力出版社
1987年《水工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朱伯芳水利電力出版社
1984年《結構優化設計原理與應用》朱伯芳水利電力出版社
1979年《有限單元法原理與應用》朱伯芳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學術交流
1992年12月,朱伯芳應邀至伊朗Mahab Ghodss設計公司,做“在靜力與動力作用下拱壩體形優化”學術報告。
1994年9月,朱伯芳應邀赴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土木系講學,做“拱壩體形優化”“工程反分析”學術報告。
2010年11月11日上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舉辦“院士論壇”系列學術報告會,邀請朱伯芳主講,論述水工建築物抗震設計的最新觀點。
科研獲獎
據2020年6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朱伯芳先後有8項成果獲水利部和電力部科技進步獎,均排名第一。
獲獎年份獲獎項目名稱獎項名稱
2004年拱壩應力控制標準研究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1年混凝土高級模擬分析及溫度應力研究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88年拱壩優化方法、程序與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82年水工混凝土溫度應力研究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人才培養

教育理念
朱伯芳認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做好水利科研工作:一是要勤於工作。分配給你的工作,就是任務,就是社會的需要。首先要把工作做好,就個人成長來講,工作做得越多,經驗就越豐富,水平就越高;二是勤於學習。學校里學習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而工作中碰到的問題是非常複雜的,僅用學校所學知識來解決生產中的問題,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一定要不斷學習,學透跟工作有關的基本理論,只有這樣,在分析問題時,才能看得深,看得透,才能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三是勤于思考。要積極從工程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真正為水利工程發展提供支持。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10月,朱伯芳創立了混凝土壩溫度應力、拱壩優化、混凝土壩模擬和混凝土壩數值監控等四個新學科。

榮譽表彰

年份榮譽稱號
1953年治淮功臣
1954年安徽省優秀團員
1956年安徽省先進工作者
1984年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人事部授予)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7年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

社會任職


朱伯芳擔任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1993.03 - 2003.03),國際土木與結構工程計算機應用學會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教授,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土木工程計算機應用學會理事長,水利部和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1928年10月17日,朱伯芳出生於江西省余江縣馬崗下朱村的一個書香之家,其祖父朱際春老先生系前清秀才,一生以教書為業;其父朱祖明先生,畢業於北平大學電機系,一生從事技術和教學工作。
珍惜時間
“我是利用別人逛街的時間來看書的”,朱伯芳院士一直有一個多年來的“保留節目”,每逢陪妻子逛街,他總要帶上一個“小馬扎”。“我這人本來就不大喜歡逛商場,總覺得把時間這樣消磨掉怪可惜的。”朱院士笑著說,“當然妻子有令,有時也不好違抗,於是只好出此下策:她進得店去,我便在門口守候,並趁機看上幾頁書。”

人物評價


朱伯芳為中國白手起家掌握現代高壩設計技術做出了貢獻。(中國工程院評)
朱伯芳院士是中國著名的水工結構和固體力學專家,公認的中國混凝土壩溫度應力、拱壩優化設計及混凝土壩模擬模擬的創造者和奠基人,在中國國內外壩工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學識淵博,研究領域廣泛深入,對高壩設計和築壩技術方面尤為突出,造詣深厚,是中國高拱壩領域的權威學者,公認的一代宗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結構材料研究所評)
朱伯芳自幼聰明過人、勤奮好學,早在中學時代,就博學多識、才思敏捷。他不但治學嚴謹,為人也耿直,實事求是,他勤奮學習,重視實踐,善於思考,幾十年來不斷開拓新領域,不斷創新,成為中國水利水電工程界重要學術帶頭人之一。(江西省余江縣文化局周道一、童翊漢評)
朱伯芳雖已八十高齡,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精神矍鑠,辛勤耕耘,誨人不倦,桃李滿庭,為人楷模,同儕崇敬,他通過刻苦、堅韌、勤奮的學習,取得了過硬的基本功,可謂根深本固,根深而葉茂,本固而枝榮,因而在科研工作中,他可以作到應用自如,觸類旁通,達到枝葉茂盛,碩果累累,他學習理論密切聯繫實際,堅持這一具有深刻方向性的學風,他反對因循守舊,固步自封,而高瞻遠矚,思想敏銳。他勤於探索,樂於求異,敢於創新,勇於攀登。(朱伯芳院士八十壽誕時張澤禎的慶賀詞)
朱伯芳不僅在工作和學習上比他人勤奮,在思考問題方面,他也是勝人一籌,他是一位集理論與實踐於一身的科學家,將水工混凝土結構的理論和實際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他為中國水利工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為中國水利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科技創新與品牌》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