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

水工

水工,是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技術工作者。這類人員在秦漢以後通稱為水工。如秦鄭國,漢徐伯徠等。後代沒有專稱,水利工程人員官銜和一般官吏相同,而宋、金、元有所謂“壕寨官”者,確為主持施工的水利人員。也可以是水利工程的簡稱。水利工程中各種水工建築物都是在難以確切把握的氣象、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下進行施工和運行的,它們又多承受水的推力、浮力、滲透力、沖刷力等的作用,工作條件較其他建築物更為複雜。世界多數國家出現人口增長過快,可利用水資源不足,城鎮供水緊張,能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重大問題,都與水有密切聯繫。

基本解釋


水工
水工
shuǐ ɡōnɡ
1.管理治水工程的官員;治水工程人員。
2.船工;水手。
3.水利工程的簡稱。
4徠.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簡稱。
5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的簡稱

詞語探源


水工,是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技術工作者。先秦時期,根據《考工記》記載,司空所轄的“匠人”,職責相當於現代的土木建築工程師,負責都邑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也是修建排灌溝渠等水利工程的主要負責人;《周禮·地官》有“稻人,掌稼下地”的記載,“稻人”專門從事低洼多水地區的引、蓄、配、灌、排水及防洪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管理;《管子
·度地》記載,先秦已經有專設水官,任命“習水者”為吏佐,稱為“都匠水工”,負責河道堤防的巡查、修治。這類人員在秦漢以後通稱為水工。如秦鄭國,漢徐伯等。後代沒有專稱,水利工程人員官銜和一般官吏相同,而宋、金、元有所謂“壕寨官”者,確為主持施工的水利人員。

歷史發展


在春秋戰國時,水利工程技術人員已建成一些技術複雜的大型工程。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任用韓國的水工鄭國,在關中主持興建鄭國渠。各諸侯國大致都有這類技術人才。漢代也有,如主持開鑿關中漕渠,進行勘測的水工齊人徐伯。後代水工成為對水利工作人員的普通稱呼,而無專門職稱。宋元時期都水監所屬低級官吏中有壕寨官,一般是水利工程技術人員擔任。

工程特點


水利工程不同於其他工程的特點如下。
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
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
①有很強的系統性和綜合性。單項水利工程是同一流域,同一地區內各項水利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工程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單項水利工程自身往往是綜合性的,各服
務目標之間既緊密聯繫,又相互矛盾。水利工程和國民經濟的其他部門也是緊密相關的。規劃設計水利工程必須從全局出發,系統地、綜合地進行分析研究,才能得到最為經濟合理的優化方案。
②對環境有很大影響。水利工程不僅通過其建設任務對所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生影響,而且對江河、湖泊以及附近地區的自然面貌、生態環境、自然景觀,甚至對區域氣候,都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這種影響有利有弊,規劃設計時必須對這種影響進行充分估計,努力發揮水利工程的積極作用,消除其消極影響。
③工作條件複雜。水利工程中各種水工建築物都是在難以確切把握的氣象、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下進行施工和運行的,它們又多承受水的推力、浮力、滲透力、沖刷力等的作用,工作條件較其他建築物更為複雜。
④水利工程的效益具有隨機性,根據每年水文狀況不同而效益不同,農田水利工程還與氣象條件的變化有密切聯繫。
⑤水利工程一般規模大,技術複雜,工期較長,投資多,興建時必須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和有關標準進行

技術目錄


水工
水工
1、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及干支流控制性工程;
2、跨流域調水工程;
3、水資源短缺地區水源工程;
4、乾旱地區人畜飲水及改水工程;
5、蓄滯洪區安全建設;
6、海堤防維護及建設;
7、江河湖庫清淤疏浚工程;
8、病險水庫和堤防除險加固工程;
9、城市防洪工程;
10、出海口門整治工程;
11、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工程;
12、微鹹水、劣質水、海水的開發利用及海水淡化工程;
13、水能資源保護及開發;
14、水利工程用土工合成材料開發製造;
15、大中型灌區改造及配套設施建設;
16、高效輸配水、節水灌溉技術及設備製造;
17、高效耐磨及低揚程大流量水泵製造;
18、水情自動測報及防洪調度自動化系統開發;
19、水利工程勘測設計(CAD)系列軟體開發;
20、水文數據採集儀器及設備製造;

發展趨勢


水工
水工
世界多數國家出現人口增長過快,可利用水資源不足,城鎮供水緊張,能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重大問題,都與水有密切聯繫。水災防治、水資源的充分開發利用成為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課題。水利工程的發展趨勢主要是: ①防治水災的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進一步結合,非工程措施越來越占重要地位;②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進一步向綜合性、多目標發展;③水利工程的作用,不僅要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而且要更多地為保護和改善環境服務;④大區域、大範圍的水資源調配工程,如跨流域引水工程,將進一步發展;⑤由於新的勘探技術、新的分析計算和監測試驗手段以及新材料、新工藝的發展,複雜地基和高水頭水工建築物將隨之得到發展,當地材料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水工建築物的造價將會進一步降低;⑥水資源和水利工程的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將逐步加強。

歷史名人


酈道元
酈道元
王化雲、高鏡瑩、西門豹、孫叔敖、禹、鄒鐵華、劉靖、酈道元、何承矩、胡思伸、李光地、陳儀、允祥、方觀承左宗棠、馮玉祥、馮道立、陳堯咨、鄭肇經、吳大澄、張耀、周用、都實、蘇轍、宋用臣、司馬光、歐陽修、劉晏、司馬孚、李儀址、李化龍、劉東星、萬恭、朱衡、劉天和、盛應期、劉大夏、徐有貞、陳王宣、白英、宋伯、顏不花、馬之貞、徐宗干、林則徐、栗毓美、黎世序、李清時、李宏、高斌、白鐘山、嵇曾筠、陳鵬年、張鵬翮、于成龍、朱之錫、張伯行、楊方興、宋禮、許心武、周恆、茆智、蔡震中、程滿金、謝丁曉、錢令希、徐芝綸、章申、朱顯謨、張勇傳、譚靖夷、饒芳權、葛修潤、梁維燕、關君蔚、陳志愷、徐幹清、盧耀如、馮鍾豫、劉馥(三國)、李冰、管仲、吳中如、林秉南、范仲淹(北宋)、楊一魁、王同春、李儀祉、方羅山、曾永、馬漢平、張洪昌、韓文峰、謝向文、王國安、王安石(北宋)、郭守敬(元)、潘季馴(明)、姚漢源、黃萬里(曾昭奮)、潘家錚、汪聞韶、沈珠江、林皋、汪胡幀、竇國仁、黃文熙、文伏波、朱伯芳、張蔚榛、李鶚鼎、陳厚群、陳潢(清)、須愷、錢寧、謝鑒衡、趙國藩、錢正英、周君亮、陳明致、吳中如、鄭守仁、林一山、沈括、楊向平、唐洪武、潘家錚、曹楚生、左本秀、姚漢源、王鶴亭、潘家錚、林秉南、馮寅、嚴愷、張光斗、崔宗培、須愷、張含英、汪胡楨、李儀祉、郭大昌、靳輔、徐光啟、徐貞明、潘季馴、陳瑄、賈魯、賽典赤、單鍔、郟亶、姜師度、王景、張戎、賈讓、召信臣、楊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