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魏庄鎮的結果 展開

魏庄鎮

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轄鎮

魏庄鎮隸屬於蚌埠市懷遠縣,位於懷遠縣域東北部,南北距離17公里,東西距離14公里,鎮域面積103.36平方公里,總人口47780人(2017年),鎮域東北與固鎮縣新馬橋鎮接壤,西臨懷洪新河,與包集鎮、古城鎮為鄰,東連淮上區梅橋鎮、曹老集鎮,南靠榴城鎮;魏庄鎮政府位於鎮集市南,是全鎮經濟、商貿、文化政治中心;距懷遠縣城15公里,距蚌埠市區32公里;懷(遠)魏(庄)路、包(集)湯(湖)路等四條縣道在鎮內縱橫穿過。全鎮境內公路105公里,已實現柏油路(砂石路)、電力、電信“村村通”;是懷遠縣東北門戶。

魏庄鎮屬淮北平原南部,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微傾,南部為沿北淝河、青溝河窪地,主要圩堤有清溝圩、胡郢圩、謝東圩、謝西圩,北淝河沿鎮域南緣由西向東,懷洪新河由鎮境域西緣由南向北流過。

歷史沿革


魏庄鎮是一個有著300多年歷史的農村集鎮。清朝初年,即有魏庄鎮,屬鳳陽府;民國三十年屬懷遠縣
1945年6月至1945年8月,現域屬宿懷縣路西區抗日民主政府;
1949年3月至1949年9月,屬懷遠縣包集區民主政府所轄;
1950年至1954年,現境屬梅橋區;
1955年6月至1965年6月屬懷遠縣曹老集區;
1965年7月至1966年4月屬魏庄區魏庄公社;
1966年5月至1980年1月現境屬魏庄公社(區級);
1980年成立魏庄區,區公所駐魏庄集;
1980年的魏庄區,轄魏庄、張店、胡口、梅橋、華圩五個小鄉;
1992年,魏庄區劃為魏庄鎮、梅橋鄉。魏庄、張店兩個小鄉並為魏庄鎮,鎮轄24個行政村。
2005年,魏庄鎮24個行政村並成12個。

地理環境


該鎮位於懷遠縣東北部,北與固鎮接壤,西臨懷洪新河鎮,與包集鎮、古城鎮為鄰,東部與蚌埠市淮上區相接,南靠榴城鎮,距縣城僅15公里。懷魏路、湯劉路兩條縣道在鎮內縱橫穿過。全鎮境內擁有公路105公里,已實現砂石路、電力、電信村村通。

人口民族


至2005年底,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03平方公里,耕地5919公頃。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鎮轄12個行政村,124個自然庄,總戶數9302戶,總人口430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24人,佔總人口的5 %。
47780人(2017年),103.36平方千米(2017年)。

經濟


該鎮在種植業生產方面,首先抓了湖東大棚西瓜及東南部優質菜豆生產基地的建設,2008年湖東新建了西瓜蔬菜大棚200多個,友誼、大郢、魏南、方壩等村發展優質菜豆生產1.6萬餘畝,產品大多銷往上海、南京等地;其次是繼續抓住東北部3萬畝優質花生基地建設,下一步將由政府牽頭逐步引導推進“訂單農業”形成品牌產品,增強農民的市場意識,提高生產效益。
再次,該鎮落實、西南部的2萬畝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和中北部的2萬畝優質棉花生產基地建設。在抓好種植業生產的同時,針鎮還牢牢抓住畜牧業生產不放鬆,2008年,該鎮先後建成了魏南村養殖小區,張店村養殖小區,還通過吸引外資對全鎮各低洼地塊進行開發利用,建設方壩泥鰍養殖基地和大郢螃蟹養殖基地。
在農業生產方面,該重點扶持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的建設發展,扶持農村專業戶、專業村的發展壯大,大力支持農村發展多種所有制多種經營形式的龍頭企業,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促進農業市場化和產業化進程,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工作亮點
2008年該鎮村鎮住宅建設面積計劃完成40000平方米左右,已完成2.2萬平方米,其中一個集鎮三個中心村住宅面積達1.4萬平方米,商業建築營業面積達1000平方米,公共建築面積達650平方米左右。村莊新建住宅面積達9000平方米左右,新增建設投資及固定資產投資1400萬元左右,預計比上年增加12%左右。為確保步行街兩側商住樓的建設井然有序,打通魏南路與中心街的道路建設,預計鋪設混泥土路面5000平方米和中心街2600平方米的彩磚路面,建成800米長的標準化下水道和窨井。
方壩中心村的舊村改造項目是通過引資,為群眾代建,整個工程全部開工建設,首期60套住宅已經完工,水泥路、下水道、路燈、綠化全部到位,改水、改廁同時進行,公共設施一應俱全,是典型利用村老宅基地廢塘填實,改造建設的新村,是該鎮的一個亮點,不僅僅節約耕地,整合有土地資源,而且有利於人流、物流、信息的聚集,增加農民收入。
2015年11月,魏庄鎮黨委在蘇州、上海成立掛牌流動黨支部和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中心,是我鎮經濟發展橋樑紐帶和外出務工人員的服務中心。

行政區劃


下轄村:
魏庄村魏南村馬廠村胡巷村胡郢村方壩村
大郢村張店村友誼村蔣湖村湖東村年廟村
魏庄鎮黨委書記:趙瑞沖
魏庄鎮鎮長:楊傑

文化


特產美食

懷遠石榴、白蓮坡貢米、懷遠甲魚、懷遠泥鰍、懷遠糯米、懷遠黑魚、沙溝西瓜、懷遠大青豆、"相思"蘿蔔、懷遠河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