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帖

中國古代風俗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即承放飛帖之用。《清波雜誌》載:“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文徵明《拜年》詩云:“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現代的賀年片、賀年卡,可以說是其遺風。

由來


明朝-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進府門,送上名片抵見人。各處賀歲皆如此,贈予紙店大筆金。

現今


春節期間,最有意思的就是拜年了。清晨時分,家家戶戶敞開大門去拜年。長輩們還要準備一些紅包,好給親戚朋友的孩子,大家相互討個吉祥、發財。
由於這時大家都會出去拜年,為了避免錯失見面的時間,於是演變出兩個很有趣的習俗。比如說,在出門拜年的時候,隨身帶著一些紅帖子。帖子上面寫著自己的名字,如果遇到主人的不在家時,就留下一張紅帖,表示已經來拜過年。這便叫“留帖”。
還有一種情況:有些人官大勢大,交遊廣闊,無法各家一一親自拜年,便派遣僕人帶著他的紅帖去拜年,這種拜年的形式,稱之為“飛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