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拜年的結果 展開
拜年
正月初一拜賀新年的春節習俗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電話拜年、簡訊拜年、網路拜年等。
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就走親訪友多被視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後、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中國人為什麼要拜年?」
拜年
在古代,中國人拜年涵蓋兩項內容:一是向天地諸神和祖先拜年,二是家中晚輩給長輩拜年。
中國人相互拜年的習俗自秦漢以後興起,宋朝時,拜年不僅成為了百姓間互相祝賀的方式,也成為上層社會擴展人際關係的手段,在上層士大夫間已經有了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到了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新年快樂”、“吉祥如意”等祝詞悄然出現在了新年賀卡上。到了清代,“團拜”形式興起,人們聚在一起相互祝賀,場面更為喜慶熱烈。
拜年的手勢也有講究:男子右手成拳,左手包住成作揖姿勢,女士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這和中國古代“男左女右”的傳統相一致。
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叫“年”的怪物,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出來,挨家挨戶地殘食人群。人們只得把肉食放在門口,然後關上大門,躲在家裡,直到初一早上,人們開門見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賀未被年獸吃掉。
作為歲首朝賀,古已有之,秦漢以來,乃大盛。東漢崔寔在《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謂正旦,……潔祀祖禰,進酒降神畢,……子婦曾孫各上椒柏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官府僚屬亦往來拜賀。《後漢書·吳良傳》:(良)初為郡吏,歲旦與掾吏入賀(太守)門下。
至南北朝時期,則“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見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
明·拜年送名片(王弘力《古代風俗百圖》)
到了明代,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其賀年片設計更加完美、精緻,帖上不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還寫上了“新年快樂”“吉祥如意”的祝辭。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
清代官員春節團拜會
民國以後,開始有了印製的賀年片,其內容格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只有“恭賀新禧”等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的拜年方式又興起了電報拜年、電話拜年、簡訊拜年、網路拜年等。
壓歲錢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走親訪友
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禮物。進門后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座談等。
禮節性的拜訪
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感謝性的拜訪
凡一 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串門式的拜訪
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拜年
拜過長輩和本家祖先,關係要好的街坊鄰居要互相登門拜訪,一起追憶如煙往事,共同憧憬即將到來的好日子。街坊鄰居間的這種串門式拜年,主家一般不招待。而在過去,親朋拜年,主家必須設宴款待,而且酒肉異常豐盛。如《嘉泰會稽志》記載: “元旦男女夙興,家主設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詣親屬賀,設酒食相款,日歲假,凡五日而畢。”清代《帝京歲時紀勝》中有更加詳細的記載:“士民之家,添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楮帛畢,味爽闔家團拜,獻椒盤,斟柏酒,扶蒸糕,呷粉羹。出門迎喜,參葯廟,謁影堂,具柬賀節。路遇親友,則降輿長揖,而祝之日新禧納福”,對於前來拜年者,“縱非親厚,亦必奉節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爛醉!俗說謂新正拜節,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車馬喧闐,追歡競日,可謂極一時之勝也矣”。
此外,宋、明盛行的名刺、通謁,清代始行的團拜等方式內容見“發展沿革”目錄。
賀卡
新年賀卡
電話
雖然通訊手段日益發達,可還是會有許多人選擇打電話拜年。
簡訊
電子紅包
新媒體
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體,錄一段自己的語言發給好朋友,既能顯出“個性化”的溫情,又避免了不知何時掛電話的尷尬。此外新媒體走紅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價格上划算,幾乎“零成本”,這些都讓簡訊的地位“每況愈下”。此外,電子紅包逐漸成春節拜年新方式,只需要準備一張銀行卡,綁定在微信、QQ、支付寶等軟體上面,也不用跑去銀行取錢,也不需要去買紅包,簡單快捷。
拜年[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
拜年前要先預約,不要因主人也出門拜年而跑空趟,同時也給主人一個提前準備的時間。預約時間最好給主人選擇的餘地,不要自己單方面定一個時間,共同約定的這個時間以雙方都比較方便為宜。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又不可過早,由於平時勞碌,春節期間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飯的招待,可根據飯局的時間來確定拜年的時間,要提前到達,不要等開飯的時間再到,應該留有寒暄問候聊天的時間。
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小時,難免影響主人休息。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旋即匆匆離去,會給人以“缺少誠意”的感覺。所以做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新年禮品
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飾得體,節日的服飾以都市休閑、時尚為主,不要穿得太運動,也不要穿晚禮服類的太正式。一般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趨吉避邪的意思。如果顏色較深或是壓抑,可適當增添一些小飾物來點綴。一家人的服裝色彩盡量做到協調,以增加家庭的溫馨感。
進門要根據親朋好友家的環境請求換鞋;對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親朋好友的家庭成員情況及稱呼);禮貌送上禮品;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進到各個房間參觀;要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為主,不要像在自己家一樣隨意。與主人之間的聊天內容多以問候、寒暄,增進彼此感情為主。
新年裡多說讚美的話,讚美老人的氣色、健康,多給老人講話的機會,對中青年要多讚美事業、健康、家庭關係,對孩子要多讚美聰慧、學業、禮貌懂事,多談快樂的事情,少談抱怨牢騷的話題,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另外,當以談對方為主,不要變成自己的表功會或是演講場,玩笑調侃也應適可而止,要掌握好度。如果對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動問候打招呼。此外,不要說不吉利的話,特別是有些家裡邊的老人,對這些是非常忌諱的。
東北地區
東北農家串門拜年:初一早飯後,除了年長的老人在家裡坐等受拜外,人們都要妝扮一新,到本村或鄰村親友家拜年。年輕人都是男女分開,出東家進西家行完禮就走。年紀稍長的則要在受拜之家小坐片刻。
華北地區
拜年圖
華東地區
山東西北地區拜年五跪:第一次磕頭要拜祖先,第二次磕頭要拜高堂,第三次磕頭是拜鄉親,第四次磕頭是送家堂,第五次磕頭是跪親友。
在浙江蕭山,還有到祖宗墳上去拜年的做法,叫做“拜墳年” 。
在寧波象山縣,結婚第一年新女婿上門去拜年,裡頭有很多規矩和講究。禮品中,荔枝和桂圓是必不可少,這樣的“組合”叫做“包頭”,“包頭”是最重要的禮品。
在上海,客人來家拜年,互致祝賀后,主人要以茶果招待,並敬上兩隻白糖或紅糖水煮的“水泡蛋”。
在台灣,拜年(或稱拜正、賀正等)一般在初五以前。賀客登門,要請其嘗甜料,如紅棗、糖果之類,並喝甜茶,如紅棗茶,以示圓滿親密,叫做“食甜”。“親友之兒女至,以紅線串錢贈三,或百之數十文,謂之結帶”。
華中地區
在河南開封,非常注意去拜年的第一家要是興旺之家,即父母俱在、兄弟無故、求財得財、求利得利的人家。而大家也都希望第一個來拜年的同樣來自興旺之家。
湖北孝感地區人們初一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語云:拜年拜節,糍粑發裂。
在湖北黃陂,拜年的次序是,首向天地君親師,次是祖先,再次是堂上,然後要放鞭炮,開門上廟。從廟裡回來再拜年,初一是本家,初二是母舅,初三是岳家。而去年有新喪的人家,“孝子要穿著白的袍,黑的套,戴著沒緯的空梁的冠,請服內的兄弟二位,也穿著白的袍作陪伴,到親族的家裡叩首謝孝”,叫做“管新靈”。
在湖北鶴峰,“客至家中,主人有卧者,家人應,日‘挖窖’” 。
華南地區
在廣東廣州,人們吃過早餐,衣著光鮮地到親戚朋友家拜年。行禮以後,主人讓坐,並拿出一個八果盒,中間是紅瓜子,周圍有蓮子、馬蹄、椰絲、蓮藕等物。主人請吃時,要說“拗金”,再請吃時要說“拗銀”。如果是沒有結婚的少年或小孩拜年,受拜者一定要給些“利市”。女人拜年時,都要預備一個漆籃,裡面盛著瓜子、紅橘、利市等物,送給受拜者。而受拜者則回她大致相同的東西。不過,如果是新嫁或嫁了沒幾年的女子,人家一定要回送兩枝長蔗、兩株生菜、一些韭菜、兩個慈姑,表達對新媳婦的期待。
在潮州,初一吃過早飯後就到親戚家去賀年,去時要拿柑包,以將吉利帶給親戚家,受拜者仍還以柑,互致好意。
在東莞,大家路上相遇,都要說聲“恭喜”,客人來了,則要用攢盒請他,叫做“食大橘”。孩子們來,則要拿包有銀幣或銅幣的紅紙包給他們。
在廣西平樂,平日客至,一般只以煙茶相待,而新年待客則要加上檳榔。如果有孩子到來,則要給予柑果、米餅、荸薺之類。盛行制錢的時候,還用紅線串銅錢以贈。銅錢多者百文,少則九文,取長久意,叫做“掛錢”。制錢廢后,又改用紅紙裹銅圓十枚或八枚,或銀毫二角、四角。也有用鈔票的,叫做“利市”。
在海南定安,新媳婦這天要手持檳榔站在門外,任往來婦女觀看,並贈以檳榔。
西北地區
陝西富平縣各宗族元日聚集子孫禮拜,祭后更醵金飲宴,稱為“節坐”。初二各戚友間則以麵食、豬肉相贈,稱為“拜節”。
高陵縣元旦,一等到天亮即懸掛黃紙於竹竿上以祀天,稱為“接天神”。又以木炭懸於門首,據說可以去瘟疫。
西南地區
在貴陽,大年初一雖是親友間彼此賀年的日子,但是每一個家庭都因為不敢當親友的賀年而特地緊閉大門。當有人敲門的時候,門內的人總要從門縫向外仔細張望,除非是自己的家人或最熟識的朋友,否則決不開門,而只是隔門不斷地說:“拜年?不敢當,不敢當!改天再請過來喝茶吧!”這天,小孩去親戚家拜年,除了得到“壓歲錢”外,還要從親戚家帶回一根“柴”,表示帶財而歸。而新女婿這天要趕早到丈人家拜年,他將受到熱情的盛宴款待。
在四川合川,城市人家也多閉門,有客人親自到門上拜年,叫做“請開財門”。門前糊一個紅紙袋,上寫“承步”二字,泛泛之交就將寫有自己姓名的紅卡片放在袋中,叫做“散拜年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