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清通鑒的結果 展開

清通鑒

共20冊

高宗乾隆十五年止》、《清通鑒(7)穆宗同治十二年止》、《清通鑒(17)德宗光緒十年止》、《清通鑒(6)

內容介紹


《清通鑒(共20冊)》主要內容包括:《清通鑒(1)明萬曆十一年起 太宗天聰四年止》、《清通鑒(2)太宗天聰五年起 世祖順治五年止》、《清通鑒(3)世祖順治六年起 世祖順治十八年止》、《清通鑒(4)聖祖康熙元年起 聖祖康熙二十二年止》、《清通鑒(12)仁宗嘉慶九年起 宣宗道光元年止》、《清通鑒(10)高宗乾隆三十四年起 高宗乾隆五十二年止》、《清通鑒(9)高宗乾隆十六年起 高宗乾隆三十三年止》、《清通鑒(8)世宗雍正十三年起 高宗乾隆十五年止
》、《清通鑒(7)世宗雍正二年起 世宗雍正十二年止》、《清通鑒(11)高宗乾隆五十三年起 仁宗嘉慶八年止》、《清通鑒(13)宣宗道光二年起 宣宗道光二十一年止》、《清通鑒(14)宣宗道光二十二年起 文宗咸豐四年止》、《清通鑒(15)文宗咸豐五年起 穆宗同治二年止》、《清通鑒(18)德宗光緒十一年起 德宗光緒二十年止》、《清通鑒(20)德宗光緒二十八年起 宣統三年止》、《清通鑒(11)高宗乾隆五十三年起 仁宗嘉慶八年止》、《清通鑒(16)穆宗同治三年起 穆宗同治十二年止》、《清通鑒(17)穆宗同治十三年起 德宗光緒十年止》、《清通鑒(6)聖祖康熙四十六年起 世宗雍正元年止》、《清通鑒(19)德宗光緒二十一年起 德宗光緒二十七年止》是按照《資治通鑒》的體例寫作的第一部編年體清史,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清史,使我國古代的“通鑒體”編年史終成完璧。按照我國的史學傳統,往往是後繼的政權為前朝修史,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民國政府在短暫的38年間,沒有也不可能完成清史的編纂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毛澤東、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就提出了新中國要完成“隔代修史”的任務。
《清通鑒》用淺易文言書寫,文風力求簡明扼要。所謂簡明,即文字簡練,乾淨,不艱澀,不枝蔓,眉目清楚,儘可能生動;所謂扼要,即分清主次,抓住要害,不東拉西扯,讓人讀後不知所云。全書文字風格雖大體定位在“淺易文言”,由於時代不同、史料不同以及作者主觀條件不同,可能會有,也允許存在文風上稍許差異,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各朝。
《清通鑒》的出版,將對完成“隔代修史”的任務奠定良好的基礎。《清通鑒(共20冊)》與《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明通鑒》等編年史一脈相承,是廣大讀者了解清代300年歷史的最佳讀物,是各地圖書館、資料室和文史愛好者的必備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