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職業籃球聯盟
中華職業籃球聯盟
中華職業籃球聯盟(Chinese Basketball Alliance,簡稱CBA)是一個創建於1993年,並自1994年至1999年之間,在台灣營運的職業籃球聯盟。
李鍾桂 → 陳韻如 → 陳政忠
1993年八月,裕隆、宏國、泰瑞(數度易主,但隊名一直維持為“戰神隊”)、幸福等四支球團宣布合組中華職業籃球聯盟。1994年,泰瑞電子創辦人洪敏泰,台灣籃球界人士洪浚哲、陳飛鵬,宏國企業集團第二代林鴻道,裕隆汽車第二代嚴凱泰及其妻陳莉蓮,幸福水泥董事長陳兩傳及其女兒陳韻如,五大勢力各自出資新台幣2500萬元,成立“中華職業籃球股份有限公司”,專門負責營運。
中華職籃球季於1994年十一月正式開打,第一個球季(職籃元年)由創始四隊參賽;職籃二年(1995-1996球季)加入宏福及中興(后更名達欣)等兩支新球隊;爾後中華職籃規模維持六隊,直至職籃五年(1998年未完球季)中華職籃解散為止。
對照同時期美國NBA的歷史,中華職籃的歷史有兩個有趣的雷同之處:一是球衣顏色及款式雷同的宏國象隊與芝加哥公牛隊,分別在兩個聯盟從1995-1996年到1997-1998年為止的三個球季贏得“三連霸”;二是兩個聯盟均因為商業糾紛,無法如常舉行1998-1999年球季——NBA經歷勞資糾紛引起的“封館”風波之後,於1999年上半年舉行縮短的球季,由深色球衣為黑色的聖安東尼馬刺隊贏得總冠軍;中華職籃卻在賽完1998年下半年部分賽程之後,永遠走入歷史;而在職籃五年未完成球季當中,戰績領先的戰神隊,巧合地也是一支“黑衫軍”。
中華職籃競賽規則基本仿照NBA;相較於國際籃球規則,最大的差異包括比賽四節、每節12分鐘,防守球員對未持球的進攻球員不得包夾達三秒鐘(否則即為“非法防守”)等。
職籃元年(1994-1995年球季)仿效中華職棒聯盟採取上下半球季“季冠軍”爭霸模式;由於裕隆恐龍隊上下半季戰績均為第一,故直接成為總冠軍。職籃二年(1995-1996年球季)以後,因應聯盟的擴充,開始實施“季後賽”制度,由例行賽季戰績排名前四的隊伍分兩輪比賽爭奪總冠軍頭銜;職籃二年及三年打進總決賽的隊伍為宏國、裕隆兩隊,職籃四年由宏國、戰神兩隊爭霸,而宏國隊在三次總決賽系列均獲勝封王。
為增加球賽精彩程度,聯盟開放各隊引進四名外籍球員(在台灣俗稱“洋將”),可同時上場兩名;后又增加“華裔選手”條款,各隊除前述不具所謂“華人血統”的“洋將”外,另可聘用一名具有“華人血統”的“華裔選手”,各隊除緣此條款引進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地出身的好手,如張學雷、陳政皓、翁金驊等人以外,還有若干位所謂“混血”的“華裔選手”曾出現在中華職籃的賽場上。張學雷、陳政皓都是前中國大陸國手,從國家隊退役后,都先轉往新加坡發展,爾後被CBA球團邀請至台灣打球,張學雷加入幸福豹,陳政皓進入宏福公羊;翁金驊則是香港人,在戰神隊打球。另外,職籃的洋將政策上,一開始沒有做任何身高限制,以致於各球團每年競爭請長人洋將,宏國與裕隆都曾聘請七呎長人洋將,職籃四年才訂立規則,洋將限高208cm。
總結中華職籃四個完整球季的總冠軍隊伍分別為:裕隆、宏國、宏國、宏國(三連霸);各球季“最有價值球員”依序為:東方介德、鄭志龍、泰勒,以及周俊三(因得票數未過半未獲正式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