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劉有成的結果 展開

劉有成

原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有成(1920年11月6日—2016年1月31日),安徽省舒城縣人,有機化學家、化學教育家、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

1942年劉有成從國立中央大學畢業;1944年考取英國文化委員會獎學金研究生獎學金;1945年進入英國利茲大學化學院有機化學系留學;1948年獲得利茲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前往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擔任研究助理;1951年前往芝加哥大學,擔任博士后研究員;1954年12月突破重重障礙回國;1955年赴蘭州大學化學系工作,歷任教授、系主任、系名譽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並創建了中國國內第一個自由基化學研究小組;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7年擔任蘭州大學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任;1994年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工作;2008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13年獲得中國化學學會物理有機化學終身成就獎;2016年1月31日在安徽合肥逝世,享年96歲。

劉有成長期致力於自由基化學、單電子轉移反應、輔酶NADH模型形式上負氫轉移反應機理等研究。

人物生平


劉有成
劉有成
1920年11月6日,劉有成出生於中國安徽省舒城縣城沖鄉一個清貧的書香世家。
1931年8月,劉有成從安徽省舒城縣城沖小學畢業後進入安徽省舒城縣初級中學學習。
1935年9月,劉有成進入安徽合肥廬州師範高中部學習。
1938年8月,劉有成從安徽省舒城第二中學畢業。9月進入位於四川沙坪壩的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專業學習,在校期間劉有成靠政府發放的貸金勉強度日,還遇到了引導其入門化學的兩位老師——倪則塤和高濟宇。
1940年,劉有成獲得了穆藕初獎學金,解決了生活問題,能安心學業。
1942年9月,劉有成畢業后在四川北碚中央工業試驗所任助理工程師。
1943年3月,劉有成在國立中央大學擔任助教。並與1944年取英國文化委員會獎學金研究生獎學金。
1945年8月,劉有成公費赴英國留學,從重慶珊瑚壩機場乘機飛赴印度加爾各答,再轉往孟買搭乘英國運兵船前往英格蘭。9月進入英國利茲大學,師從生物甲基化專家F. Challenger學習生物化學,主要進行微生物化學方面的研究。
劉有成
劉有成
1948年11月,劉有成獲得利茲大學化學院有機化學系哲學博士學位,12月前往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擔任研究助理,師從有機化學專家Byron Riegel,在導師指導下,劉有成開展了兩項研究工作,一是研究雌激素(Estrogen)和孕激素(Progestogen)之間的結構轉化關係。
1951年10月,劉有成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師從國際自由基化學的奠基人之一卡拉施(M.S. Kharasch)教授做博士后研究員。
1954年12月,劉有成突破重重障礙回國。
1955年4月,根據國家需要,劉有成赴蘭州大學工作,歷任蘭州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系名譽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並創建了中國國內第一個自由基化學研究小組。
1980年,劉有成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84年5月,劉有成兼任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
1985年,劉有成與加拿大皇后大學化學系尹國聲(Jeffrey K. S. Wan)教授合作,在蘭州大學舉辦了“國際自由基化學研討會” 。
1987年,應國家教委聘,劉有成擔任蘭州大學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任(至1993年) 。
1994年,74歲的劉有成告別工作39年的蘭州大,回到中學讀書之地安徽合肥,率領郭慶祥教授等加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2008年,劉有成當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2013年,劉有成獲得中國化學學會物理有機化學終身成就獎。
2016年1月31日9時,劉有成在安徽合肥逝世,享年96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51年,劉有成在美國西北大學期間發表論文,介紹了用微量放射性乙炔合成17-α-乙炔基睾丸素-20,21-14C的方法,被收入中國國外出版的同位素標記化合物製備專著。另一項工作是在膽固醇B環中引入14C,經過一年多的反覆試驗沒有做出理想的結果。在Kharasch教授指導下,劉有成開展了格氏試劑與二氯化鈷(CoCl2)的反應、過氧化物分解的反應,以及氣相溴化的反應和光反應等自由基化學的基礎研究工作。他發表的有關自由基重排反應的論文是國際上關於該問題的首次報道。
從1955年到1994年,劉有成在蘭州大學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自由基化學研究小組,對硫醇和炔屬化合物的加成反應進行了研究,闡明了反應機理及立體化學,並且在格氏試劑自由基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致力於共軛高分子的系統研究,報道了炔烴聚合生成的具有半導電性的聚苯乙炔共軛高分子,在當時這是中國國內最早開展的有機半導體研究工作。
• 學術著作
截至2016年4月,劉有成在中國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代表論文如下:
You-Cheng Liu, Zhong- Li Liu, Ping Chen and Lung-Min Wu,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1986, Ed. by M. Kobayashi, A Collection of the Invited Lectures Presented at the 8th IUPAC Conference on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Tokyo, Japan, 24-29, Aug. 1986. c 1987, Elsevier Science Publ., Amsterdam.
Mechanistic studies on the reduction of 2-bromo-1-phenylethylidenemalononitrile by NADH models BNAH and AcrH2,You-Cheng Liu, Bin Li, Qing-Xiang Guo,Tetrahedron Lett., 1994, 35 (45), 8429-8432; Tetrahedron, 1995, 51 (35), 9671-9680.
14N/15N and 12C/13C Equilibrium Isotope Effects on the Electron-Transfer Reaction between N-Methylphenothiazine and Its Radical Cation, Jian-Ming Lu, Ya-Dong Chen, Xiao-Ling Wen, Long-Min Wu, Xue-Qing Jia,You-Cheng Liu, Zhong-Li Liu,J. Phys. Chem. A, 1999, 103, 6998-7007.
Mechanism of Reduction of 1,1-Diphenyl-2,2-dinitroethylene by 1-Benzyl-1,4-dihydronicotinamide, Transition State with Partial Diradical and Partial Covalent Bonding Character,You-Cheng Liu, Hong-Yi Wang, Qing-Chuan Yang and Thomas C.W. Mak,J. Chem. Soc. Perkin Trans. 2,2000, 649-653.
Asymmetric reduction of 2-bromo-1-phenylethylidenemalononitrile with chiral NADH models, substituent effects on enantioselectivity, Jing Li,You-Cheng Liu, Jing-Gen Deng, Xing-Zhu Li, Xing Cui, Zhi Li Tetrahedron,Asymmetry, 2000, 11, 2677-2682.
Novel Photoinduced Coupling Reaction of 9-Fluorenylidenemalononitrile with 10-Methyl-9,10-dihydroacridine, Hong Jiang,You-Cheng Liu, Jing Li, Guan-Wu Wang, Yun-Dong Wu, Quan-Ming Wang, and Thomas C.W. Mak,J. Chem. Soc. Chem. Commun. 2002, 882-883.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 on the reaction of 1.1-di-p-substitutedphenyl-2.2-dinitroethylene with 1-benzyl-1,4-dihydronicotinamide in oxygen saturated acetonitrile. Clear evidence for intermediate mechanism, Hua-Jian Xu, Dan-Mei Dai,You-Cheng Liu, Jing Li, Shi-Wei Luo, Yun-Dong Wu,Tetrahedron Lett.,2005, 46, 5739-5742.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α, β-Epoxy Ketones From β-Hydroxy Ketones Mediated by an NADH Coenzyme Model, Hua-Jian Xu,You-Cheng Liu, Yao Fu, Yun-Dong Wu,Org. Lett. 2006, 8, 3499-3451.
9-Phenyl-10-methylacridinium: A Highly Efficient and Reusable Organocatalyst for mild Aromatization of 1,4-Dihydropyridines by Molecular Oxygen, Xin-Qiang Fang,You-Cheng Liu, Chao-Zhong Li,J. Org. Chem. 2007, 72, 8608-8610.
A study on the reactions of NADH models with electron-deficient alkenes. A probe for the extreme of concerted electron-hydrogen atom transfer mechanism, Xin-Qiang Fang, Hua-Jian Xu, Hong Jiang, You-Cheng Liu, Yao Fu, Yun-Dong Wu, Tetrahedron Lett., 2009, 50, 312-315.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s of piperidine aminoxyl radicals, Fa Zhang,You-Cheng Liu,Chinese Sci. Bull. 2010, 55, 2760-2783.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95年單電子轉移反應研究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7年單電子轉移反應研究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2年自由基化學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人才培養

截至2016年4月,劉有成先後培養了60多名碩、博士研究生,其中不少人後來成長為學術帶頭人,以及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如伍宣池、朱申傑、劉中立、郭慶祥等。劉有成早年就帶著青年教師從只有一篇簡單資料的條件下開始工作,邊查資料、邊試驗、邊總結,在組內組織大家積極討論,研討相關問題,既培養了年輕人的獨立工作能力,又推動了工作的進展。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2013年中國化學會“物理有機化學終身成就獎”
2008年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1990年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
1989年全國優秀歸僑、僑眷知識分子獎
1986年“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1986年國家教育委員會“人民教師獎章”
1980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83年—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7年—1989年國際性刊物《化學中間體研究》(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編委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理科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二、三屆)
中國化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第二十、二十一屆)
《中國科學》、《科學通報》、《中國化學》、《化學學報》、《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等編委 

人物評價


“一代宗師,少年壯志,歐美求學,歷盡艱辛,報效祖國創大業。百年滄桑,葉落歸根,情系華夏,嘔心瀝血,勵精圖治育英才。”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陸浩寫的輓聯)
劉有成不但在自由基化學的眾多領域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而且在化學教育事業上也貢獻卓越。 (蘭州大學評)

人物影響


• 劉有成獎學金
2008年劉有成將自己個人積蓄30萬元捐贈給學校,設立了“劉有成獎學金”,獎勵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貧困學生。
• 劉有成院士90華誕
2010年10月底,多名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30多家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百餘名學者雲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學術研討會的形式,慶祝中科院院士劉有成90華誕。
• 捐贈圖書
2013年3月,劉有成院士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檔案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史館捐贈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大量珍貴文物、檔案史料(各類證書、獎章、實物、書籍等共30餘件),以此激勵廣大學子。
2013年5月3日,劉有成最後一次回訪母校舒城中學,看望母校師生,並把自己珍藏多年的6200餘冊圖書捐贈給學校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