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周大師
智周大師
智周大師(668~723),唐代高僧,俗家姓徐,是泗州(江蘇)人。十九歲即受具足戒,二十三歲投入慧沼大師門下,精研法相奧義,得慈恩宗嫡傳。其後住濮陽報城寺,傳法相宗教義,從事著述,對因明學亦有許多補充,世稱濮陽大師。
智周大師
十九歲受具足戒。
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智周逝世,終年五十六歲。
但據唐曇曠「入道次第開決」說,他未嘗至長安,而聲聞遐被。在玄奘門下的慈恩、西明兩系的論爭中,慧沼著「成唯識論了義燈」等書,駁破圓測等異說,而闡發了窺基所傳的微言奧義。智周即繼承慧沼的事業,繼續著述。
專宏基師一系之說。他於開元十一年(七二三年)去世,年五十六歲。其後,慈恩宗勢驟衰,著述亦漸次零落,惟新羅與日本學僧智鳳、智鸞、智雄、玄 先後入唐,從智周受學,玄 留學時間最久(西元七一六~七三五年),他們返日後,即建立了法相宗,為慈恩一系的海外傳承。奘門諸師重要著述亦賴以流傳不絕。
智周為玄奘的三傳弟子,慈恩宗的忠實信徒。玄奘逝世以後,唯識宗分成慈恩寺與西明寺兩派。為何分派?可能是因為師承不同,在某些問題上,見地各異。例如西明寺派首領圓測,在玄奘回國之前,就研究過真諦三藏傳譯的唯識學。玄奘傳譯唯識時,又有偏愛,只對窺基一人講授,因此窺基成為玄奘的唯一繼承人。
玄奘傳授給窺基的是以護法為主的唯識思想,西明寺派不能完全接受,因而發生分裂。智周是慧沼的弟子,他繼承其師的思想努力從事於唯識和因明的著述,繼續闡揚窺基的學說。
智周著述的持點,絕大部分是重述窺基、慧沼著述中的疑難,並作進一步的解釋。例如他的《法華玄贊攝釋》是對窺基《法華玄贊》的細繹疏意和問答解難。又如他的《成唯識論了義燈記》是對慧沼《成唯識論了義燈》的釋難等。他的《成唯識論演秘(鈔)》是唐代有名的唯識三疏之一。
在智周時代,唯識宗的法運,日益衰微,已成強弩之末。幸好當時有新羅和日本的學人智鳳、玄坊等人從他受學。他們回到各自的國家之後,創立法相宗(即唯識宗)。這不僅加強了中國和這些國家的佛教文化交流,而且使古代唯識法相的典籍得以保存和流傳下來。但是在唯識宗發祥地的中國,自宋代以後,這一宗的章疏和典籍,絕大多數已失傳。
直到清朝末年,有楊仁山得到日本學者南條文雄等人的幫助,才將原出於中國的唯識法相章疏典籍從日本取回,並創辦金陵刻經處刻版流通,恢復了唯識法相之學在中國的研究。假使沒有智周將唯識法相學傳授給新羅和日本等海外學人,這些寶貴的文獻資料就很可能永遠湮沒和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
智周的著作,據「東域傳燈目錄」所載有十三種,現存十種∶
《法華玄贊攝釋》四卷,對窺基法師之《法華玄贊》,“細繹疏意,問答釋難”。
《大乘法苑義林章決擇記》四卷,是對窺基法師《大乘法苑義林章》之決擇釋難。
《大乘入道次第》一卷,一作《入道章》,扼要說明自宗修行次第之境行果。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五卷,現存二、四兩卷。
《因明入正理論疏記》三卷,亦名《前記》《因明紀衡》,是對窺基法師所著《因明入正理論疏》文義之釋難。
《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三卷,補《前記》之缺。《因明入正理論疏鈔》一卷,亦名《略記》(或雲偽作),是對窺基法師《疏》之簡略補充解釋。
《成唯識論樞要記》二卷,現存上卷,亦名《成唯識論方誌》或《樞要方誌》。
《成唯識論了義燈記》二卷,現存下卷(起《了義燈》卷三末至卷六末),是對慧沼法師所著《成唯識論了義燈》之釋難。
《成唯識論演秘(鈔)》七卷,是對窺基法師所著《成唯識論述記》之隨文釋難。本書與窺基法師《成唯識論樞要》和慧沼法師《成唯識論了義燈》,並稱唯識三疏。
智周的著述雖多從慧沼稟受而來,但也包含一部分由玄奘傳來而未經前人記述的印土學說。例如∶「樞要記」中釋相見影質種子的異解,又如「演秘」卷四釋「述記」所引和「瑜伽」五十二說「出世間法由真如所緣緣種子生」一義有關的天竺三釋。又如「樞要記」述「能斷金剛般若」用杜行 梵本的經過,都可見智周著述是另有親聞依據的。但慈恩宗的勢力,到智周已成弩末。他對於自宗的學說,只限於祖述師傳,並沒有顯著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