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
第49任英國首相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Margaret Hilda Thatcher),女,1925年10月13日出生,英國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國首相。
1970年進入愛德華·希思內閣擔任教育及科學大臣。1975年出任保守黨黨魁。1979年率領保守黨重奪政權,展開保守黨長達18年執政。其領導保守黨在1979年、1983年和1987年三次大選中接連勝出。1990年宣布辭職。2013年4月8日因中風病逝,終年87歲。
曾四次訪問中國,1984年在北京代表聯合王國和時任國務院總理的趙紫陽簽署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為香港回歸中國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她的政治哲學與政策主張被通稱為“撒切爾主義”,在任首相期間,對英國的經濟、社會與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廣的改變。在擔任首相前後高姿態地反對共產主義,而被前蘇聯媒體戲稱為“鐵娘子”,這個綽號甚至已成為了她的主要標誌。
撒切爾夫人早年照片
1949年獲得牛津大學理學士。
1950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1943年進牛津大學,學習化學專業。
1946年擔任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是該職位歷史上的第三位女性。
1947年至1951年任兩家化學公司的化學研究員,利用業餘時間攻讀法律。
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塑料製造公司工作,但並沒有放棄追求,她經常在周末乘車到倫敦或別的地方去參加保守黨的會議、辯論、群眾大會等活動,並把工作掙來的錢作為參加政治活動的經費,對此毫不吝嗇。
參政早期
1948年保守黨年會上,代表牛津畢業保守黨協會發言,影響巨大,她被米勒提名為達特福德選區的議員代表。
1950年和1951年的選舉中,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出選一向為工黨所佔有的達特福德(Dartford)選區,在當時成為最年輕的保守黨女性候選人。
1951年攻讀法律,因競選議員時通曉法律很重要。
1953年取得了律師資格。在作為在野黨影子內閣人士時,為反駁對手,不斷地積累大量數據與信息,以無法反駁的語言擊敗對手。
1959年成為保守黨議會成員。
1961年任年金和國民保險部政務次官。
1964年任下院保守黨前座發言人。在第一個議會後,她在麥克米倫的政府擔任養老金的初級部長。
1970年保守黨大選勝出后,如願入閣。
1974年2月英國保守黨大選落敗,撒切爾夫人出任影子內閣環境事務大臣。
1975年2月在第二輪投票中壓倒了希思所寄望的接班人——威廉·懷特勞(William Whitelaw),正式成為了保守黨黨魁,她隨後任命威廉·懷特勞為副黨魁。
出任首相
1979年5月3日保守黨大選獲勝,撒切爾夫人出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1982年的馬島戰爭的勝利和一個四分五裂的反對派幫助下,在1983年換屆選舉中贏得壓倒性勝利。
1984年僥倖逃過了愛爾蘭共和軍設置在布萊頓的保守黨大會的炸彈。
1987年大選在辦公室贏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三個任期。
“鐵娘子”撒切爾夫人
1990年辭任首相后不久,即被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頒贈地位崇高的功績勳章。
1991年的保守黨大會,撒切爾夫人史無前例地獲得全場站立鼓掌致意,但她仍禮貌地婉拒上台發言。
1992年英國大選退出了下議院選舉,離開了從事33年的下議院。
1992年被冊封為終身貴族。
1992年7月獲大型煙草商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公司(Philip Morris Companies,即高特利集團 Altria Group的前身)聘用,出任地緣政治學的顧問一職。
撒切爾夫人與美國總統里根
1995年獲頒贈嘉德勳章,此榮譽一向贈予前任首相,也是英國騎士勳章中最高的一種殊榮。
1997年保守黨下台後,公開支持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出任黨魁。
1998年在極富爭議的情況下,探訪她的好朋友,智利前獨裁者皮諾切特。當時他正在薩里被軟禁,又面臨被起訴刑訊逼供罪、策劃刑訊逼供和策劃謀殺。但撒切爾夫人仍表示兩人是朋友。同年又向劍橋大學捐贈200萬英鎊,為一個以她為主席的企業家研究學科成立基金。此外,她又把自己保留的檔案贈予該大學的丘吉爾學院。
晚年逝世
2001年12月撒切爾與丈夫丹尼斯爵士赴馬得拉群島度假,但在慶祝50年金婚紀念日時曾出現輕度中風。
2002年3月在醫生的建議下,撒切爾夫人因為健康原因退出了社交圈。中風后,撒切爾夫人的記憶力大大受損。
2002年幾乎從不讀書看報,這對於她已經“毫無意義”,因為她幾乎是看了下句忘了上句,有時候甚至是一句話沒有讀完就忘了開頭。
1988年,撒切爾和戈爾巴喬夫在一起。
2004年6月出席了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的國葬儀式,但為免過度勞累,她事先錄製了悼文,在喪禮上播放。
2004年該派在她當選首相的25周年紀念日,為她在索威酒店(Savoy Hotel)舉行了晚宴。此外,她是布魯日團體(Bruges Group)的榮譽主席。撒切爾夫人亦是歐洲基金會的贊助者,該會由保守黨議員比爾·凱許(Bill Cash)創立,是一個主張歐洲懷疑論的組織。
2003年6月26日丈夫丹尼斯男爵去世,撒切爾夫人十分悲傷。
1979年,撒切爾夫人和丹尼斯在首相官邸
2005年12月7日因感到暈眩而被送到倫敦的切爾西及西敏醫院(Chelsea and Westminster Hospital),一晚后出院。但不久之後,她在一所理髮店內再次感到暈眩而被保鏢送到醫院。
2006年9月到華盛頓出席“9·11”恐怖襲擊五周年的悼念活動。她以美國副總統迪克·切尼賓客的身份出席儀式,期間並與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會面。
2007年2月21日一尊撒切爾夫人的銅像在下議院大堂舉行了揭幕儀式,銅像高2.24米,由雕塑家安東尼·杜福特所雕成。這是第一次有前首相在生前得到這種榮譽。同時,這位“鐵娘子”在儀式中作了簡短的發言,這是她在2002年中風以來,首次在公眾場合發言。
葬禮
靈柩
軍事榮譽“禮儀葬禮”
撒切爾生前曾表示自己“不要國葬”,表示國葬時飛機低空編隊飛行太浪費。而在她去世后,英國首相府稱,撒切爾夫人將享有帶有軍事榮譽的“禮儀葬禮”。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靈柩
因為撒切爾夫人生前非常注重自己在馬島戰爭中的成就,所以她的葬禮中處處充滿了軍事元素。一些參加過1982年馬島戰爭的老兵擔任禮兵,把撒切爾夫人的靈柩從炮車上抬至聖保羅大教堂;一些退伍軍人扣響馬島戰爭時使用過的槍,朝天鳴槍致敬。
當撒切爾夫人的靈柩由十名英國軍人護送進入聖保羅大教堂時,教堂的鐘聲不斷敲響,全體參加葬禮的人起立等待靈柩安放在前台。在靈柩上擺放著白色玫瑰做成的花圈,上面有一張撒切爾夫人的孩子寫的簡短卡片:親愛的媽媽,你將永遠在我們心中。
撒切爾夫人的孫女阿曼達·撒切爾朗讀了第一段《聖經》經文: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英國時任首相卡梅倫朗誦了第二段《聖經》經文。撒切爾夫人的遺願之一就是,首相無論黨派在她的葬禮上朗誦經文。
很多民眾在靈柩經過的街道兩旁用掌聲為這位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送行。也有些人在路邊大聲抗議。
葬禮儀式結束后,撒切爾夫人的遺體在倫敦西南部的莫特萊克火化,火化儀式只有家屬參加。她的骨灰將被安葬在英格蘭切爾西皇家醫院墳場,與亡夫丹尼斯相伴。
英國女王破例參加
2000名賓客受邀參加葬禮,包括英國女王夫婦以及時任首相戴維·卡梅倫、所有健在的英國前首相——梅傑、布萊爾、布朗。英國女王一般不參加前首相葬禮,只有一次例外,那是丘吉爾逝世后,女王參加了他的葬禮。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也代表中國政府出席葬禮。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下車照片
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母親和黛安娜王妃一樣,撒切爾夫人的葬禮享受軍事榮譽規格。海陸空三軍超過700名的英軍官兵沿路排列在道路兩側,同時其他參與運送棺木的人大多都與當年撒切爾在任時候的福克蘭群島戰役有關。皇家海軍陸戰隊軍樂團負責禮樂,倫敦台鳴炮致敬,大本鐘當天停止鳴響以示敬意。
葬禮當天的著裝要求是:全日典禮不能佩劍;男士要求著黑色或深色西裝、黑色領帶;女士可以穿禮服和戴帽;參加葬禮者可以戴獎牌和裝飾品。
安保投入500萬英鎊
撒切爾去世之後,英國各地反對她的人舉行了不少的遊行慶祝活動。撒切爾夫人的葬禮預計斥資一千萬英鎊,英國當局需要承擔部分資金,很多工黨議員對此表示不滿,當地學生舉行示威進行公開的抗議。一名叫做多米尼克·弗蘭西斯的學生日前發起“瑪吉的告別派對”的行動,目前已經得到了3000多人的響應。撒切爾夫人名叫瑪格麗特,瑪吉是她的昵稱。學生們計劃在17日撒切爾葬禮當天在聖保羅大教堂外的街道站成一排進行示威。組織者多米尼克·弗蘭西斯稱他已經做好了被捕的準備。另一些抗議者也宣布要在沿途進行抗議。
波士頓爆炸案發生后,英國加強了一些安保措施。為了保證17日葬禮的順利進行,安保投入已經達到了5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730萬元)。撒切爾棺木運送沿途的一些商鋪也被告知要移除門前被當做武器的東西,比如垃圾筒、梯子等等。大型活動場所也被告知需要減少路口數量以方便安保人員的部署。
同時,在當局致商家的一些信當中,警方還要求他們要檢查應急設施,保證無線電通訊和監控系統的正常運作。一旦發現有可疑的人,尤其是問奇怪問題或者穿著超厚衣服的人,警方希望商家立刻和他們取得聯繫。在棺木行進的沿途有數千名警察站崗。由於金融機構很容易成為示威遊行的目標,當局封鎖一部分的路段。
美國無現任政府官員出席
英國政府證實,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夫人米歇爾、副總統拜登都拒絕了出席葬禮的邀請,只派出了一個沒有任何現政府官員在內的代表團前往倫敦。這個非常低調的代表團由喬治·舒爾茨和詹姆斯·貝克率領,這兩人曾在撒切爾夫人任首相期間擔任過美國國務卿。全部4名在世的美國前總統——卡特、布希父子和比爾·柯林頓,也都沒有出席葬禮。此外,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和前副總統迪克·切尼親赴葬禮現場。
當被問到是否因為奧巴馬的缺席而感覺受到冷落時,英國政府發言人稱“完全沒有”。這位發言人說:“美國代表團中包括了兩名前國務卿,他們都曾與撒切爾夫人有著密切交往。美國派出的高級別代表充分體現了撒切爾夫人在全球的地位。”不過,撒切爾夫人的眾多朋友和支持者都對此表示“失望和驚訝”。
英國政府就撒切爾夫人葬禮發出超過2000份邀請函,邀請了大約20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代表以及一些國際機構的人士。英國政府表示,有多國首腦出席撒切爾夫人葬禮,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加拿大總理哈珀、義大利總理蒙蒂和波蘭總理圖斯克等。但是缺席葬禮的人物顯然更加受人關注。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西班牙總理拉霍依都拒絕了英國的邀請,分別派出了本國外交部部長出席。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則因為“健康原因”缺席葬禮,他表示撒切爾夫人“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前西德總理也拒絕了出席葬禮的邀請,因為“這樣的旅途對他來說太吃力了”。現年83歲的科爾需要靠輪椅行動。
費用誰埋單?
撒切爾夫人的葬禮預計斥資一千萬英鎊,英國當局需要承擔部分資金,很多工黨議員對此表示不滿,當地學生舉行示威進行公開的抗議。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撒切爾夫人的家人將支付車馬費、鮮花費和火葬費,而其他諸如安保等費用則將由英國納稅人負擔。英國政府暫未公布分攤比例,表示會在葬禮后公布。
不少反對黨人士批評指出,撒切爾夫人作為一名生前爭議很大的領導人,使用所有納稅人的錢來為其舉行葬禮可能不妥。英國前任工黨政府副首相普雷斯考特勛爵在《星期日鏡報》發表專欄文章,譴責英國政府決定動用公款為撒切爾夫人舉行葬禮的做法,聲稱“國家已經為那個女人付出太多”。
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對上述說法進行反駁,並指出英國國庫負擔部分葬禮費用完全合理。他指出,撒切爾夫人在就任英國首相期間,單是1984年從歐洲為英國贏得特別退稅一項就為國家累計賺取750億英鎊,因此大家有必要在喪葬費用問題上予以全面考量。
規格是否過高?
隨著葬禮規模的不斷擴大,英國各政黨開始不安。據英國傳統,“大本鐘”暫停報時是向已故首相最恰當的致敬。在1965年溫斯頓·丘吉爾的葬禮上,大鐘也暫停報時,來傳達對首相的默哀。
議會發言人稱,該如何舉辦葬禮,下議院和議會曾收到過很多建議,總結起來他認為,“大本鐘”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鐘在葬禮期間停止報時會是一個表達敬意的好方法。“我相信通過‘大本鐘’的沉默,我們可以表達出深切的悼念和無比的尊敬之情,我確信眾議院會同意的。這對於撒切爾夫人的家人來說,也會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舉動。”
工黨議員約翰·曼恩對此持強烈反對意見:“我想撒切爾夫人不會高興的。德國空軍都無法使‘大本鐘’沉默,所以我無法想象她會贊成這個主意。但就個人而言,我並不擔心,因為它不用花錢。我擔心的是葬禮的花費。政治家不應該享受國葬,甚至國葬一半的標準也不行,現在不行,將來也不行。”
英國首相卡梅倫則表示,為撒切爾舉行隆重的葬禮是非常恰當的。卡梅倫針對有批評認為本次葬禮過於隆重時回應說,撒切爾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很多人即便不同意她的政見,但對她個人應充滿崇敬和尊重。
葬禮現場
在1975年當選為保守黨領袖后,她批評西方對蘇聯的緩和政策,是持批評意見的為數不多的政治家之一。
1979年保守黨大選獲勝后,撒切爾夫人出任首相。她上台便拋棄了“共識政治”。
撒切爾夫人親自鑄造馬島戰爭紀念幣
撒切爾信奉貨幣主義理論,上台後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她主要採取四項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貨幣,三是削減福利開支,四是打擊工會力量。她為了減少通貨膨脹實行緊縮政策,使得商業損失和破產均有增加。
撒切爾夫人執政后,國企私有化成為新政重點。1979年,英國政府出售英國石油公司(壟斷國企)19%的股份,拉開撒切爾時代私有化的序幕。超過100萬的公共住宅以折扣價直接賣給私人。在撒切爾第一屆政府時期,私有化多是以解除管制,鼓勵私人參與競爭的形式出台。例如政府規定高速公路建設和地方汽車運輸行業必須對私營企業開放,實行自由競爭。
當1984年保守黨連續執政,工黨發生內部分裂時,撒切爾的私有化則是以放開手腳,大規模出賣國企為內容。英國電訊公司、宇航公司、天然氣公司、鋼鐵公司、自來水公司等壟斷巨頭的股票被賣給民眾,甚至皇家軍械公司也被賣給了私有化之後的宇航公司。同時,撒切爾政府積極地將“社會公共服務”推向市場,鼓勵私人企業參與社會服務。那些原本由政府財政負擔的公園維護、垃圾清掃、校園伙食、精神病院、福利醫院都可以由私人提供,甚至少管所和監獄都可以在政府協助下由企業建造。
1988年英國保守黨年會上,撒切爾夫人宣布“私有化無禁區”。
1990年在地方推行的新稅制(人頭稅)已使她不得民心,而她錯誤地處理經濟問題(例如把利率調高至15%),更使她失去了來自中產、企業和商界的核心支持。至於在保守黨黨內,又因歐洲統合問題而出現日益嚴重的分歧,使她和她的黨派在政治上顯得愈益脆弱。
在外交事務上,撒切爾夫人與美國總統里根的密切的政治和個人關係,基於對共產主義的共同的不信任,與自由市場經濟思想相結合。撒切爾夫人被戲稱為英國的“鐵娘子”。她熱烈歡迎改革派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崛起。
與中國的交往
撒切爾夫人和中國
1982年4月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訪華,與鄧小平達成了談判的意願。
1982年7月18日馬島之戰一結束,撒切爾夫人立即在首相府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香港前途問題。會前,她早已獲悉中國領導人與希思等人的談話內容。但是,她要挾馬島勝利的餘威,拒絕接受中國的建議。
1982年9月下旬訪問中國。這是她第二次訪問中國。
1977年曾作為反對黨領袖訪問中國。
1982年9月22日一架英國皇家空軍專機在首都機場徐徐降落。撒切爾夫人儀態萬方地走下了飛機舷梯,與前來機場迎接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夫婦、西歐司司長王本祚、港督尤德爵士、船王包玉剛等人握手問候。
1982年9月24日上午撒切爾夫人先來到人民大會堂新疆廳與鄧穎超傾談片刻,遂即告辭前往福建廳與鄧小平會談。
為了削減教育開支,當保守黨在1970年的大選勝出,撒切爾夫人出任教育及科學大臣的第一個月,她決定取消向全國學校提供免費牛奶的政策。結果,所有的幼稚園和小學學生都不再獲得免費牛奶。事件引發了一連串的公眾示威,其中《太陽報》更因而戲稱撒切爾夫人為“瑪姬·撒切爾,牛奶掠奪者”(Maggie Thatcher, milk snatcher)。她任內的另一舉動,便是接納建議,關閉更多的文法學校,代之以綜合中學。到她任期結束,轉向上綜合中學的學生數從32%上升到了62%。
個人頭銜
撒切爾夫人紋章
丹尼斯·瑪格麗特·撒切爾(1951年12月13日─1959年10月8日)
丹尼斯·瑪格麗特·撒切爾,MP(1959年10月8日─1970年6月22日)
瑪格麗特·撒切爾閣下,MP(1970年6月22日─1983年6月30日)
瑪格麗特·撒切爾閣下,FRS,MP(1983年6月30日─1990年12月7日)
瑪格麗特·撒切爾閣下,OM,FRS,MP(1990年12月7日─1991年2月4日)
瑪格麗特·撒切爾爵士夫人閣下,OM,FRS,MP(1991年2月4日─1992年4月9日)
瑪格麗特·撒切爾爵士夫人閣下,OM,FRS(1992年4月9日─1992年6月26日)
撒切爾女爵閣下,OM,PC,FRS(1992年6月26日─1995年4月22日)
撒切爾女爵閣下,LG,OM,PC,FRS(1995年4月22日─)
國內榮譽
晚年風采
功績勛位(Member of the Order of Merit,OM)
樞密院顧問官(Member of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PC)
皇家學會會員(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FRS)
卡爾頓會(Carlton Club)榮譽會員(該會唯一女會員)
外國榮譽
總統自由勳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共和黨參議員自由勳章(Republican Senatorial Medal of Freedom)
英國媒體:“布萊爾的新工黨和撒切爾的遺產——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塑造了今日的英國。”“儘管撒切爾執政只有11年,但她的影響會一直持續數十年的時間。”把“撒切爾的遺產”歸為英國發展中的負面因素源於她保守主義的經濟思想,這也是撒切爾最受爭議的政策。撒切爾上台前,英國在工黨卡拉漢政府領導下,很多地區不斷出現罷工而癱瘓。
25年前(本段時間2004年),當“鐵娘子”面對這樣的一個英國時,她開出的藥方是:限制工會力量、推行私有化。之後英國經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復,但是用英國《獨立報》撰稿人約翰·雷圖的話說:“在那些年裡,英國的貧富差距急劇加大。有些人生活的確得到很大改善,但英國社會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犯罪率上升,社區破裂和分化。”撒切爾帶來的不僅是英國人社會的分裂,還有英國人思想的分裂。她離開唐寧街10號時的眼淚在英國民眾中掀起一場軒然大波:支持者認為她帶領英國走出了經濟困境、提高了英國的國際地位;反對者認為她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獨裁者、自大狂、幾乎毀掉了英國的福利制度。演員、社會活動家Ricky Tomlinson至今仍然記得那一刻“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之一。”
英國電視台:2003年,英國電視台Channel4舉辦了一場“你最痛恨的100個最壞的英國人”的民意調查。參選條件是“目前還活著而且沒有關在監獄中或者正被起訴的人”。撒切爾夫人榮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前任首相布萊爾和以胸大出名的艷星喬丹。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記得這個“判決”。
英國干派:認為撒切爾夫人屬於保守黨的新活力右翼。在她任職期間,該派被稱為“干派”,以與稱為“濕派”的老式和自由主義的托利黨人相對。她主張個人應有更多的獨立,少依賴政府,政府對經濟不作過分的干預,減少公共開支(能減少個人負稅)和貨幣印製(反映貨幣主義政策)。在70年代後期,失業人數增加不快,但在她前兩屆任期內幾乎增加3倍,即已由110萬人增加為300萬人,同時人數眾多的下等階級在擴大。而且,她為了減少通貨膨脹所實行的緊縮政策,使得商業損失和破產均有增加。雖然保守黨在議會中佔大多數,但在1987年選舉中只以稍稍超過40%得勝,這一數字是1922年以來保守黨在選舉中的最低份額。
海外方面:在辛巴威(前羅得西亞)由少數白人領導非法脫離英國殖民統治15年之後,撒切爾夫人於1980年督導其有秩序地建立為獨立的國家。1982年福克蘭群島在被阿根廷佔領10周之後,英國成功地將它奪回。選民對撒切爾夫人在福克蘭群島衝突時表現的果斷領導的技藝,使她在1983年6月的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
1986年,撒切爾視察駐守西德的英國官兵
但是,她的評價在英國社會中十分之兩極化,其對於英國的貢獻也存在了高度的爭議,很多人認為她是個十分自負的獨裁者。
軍事鷹派:對於愛爾蘭的民族主義者來說,瑪格麗特·撒切爾是一個不願妥協的人。他們認為因為英國政府迴避與愛爾蘭共和軍展開對話,導致北愛爾蘭大騷動的時期遭到拖長,儘管英國與愛爾蘭政府簽訂了《英愛協議》,但也無濟於事。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其逝世當天表示,英國失去了一名“偉大的領導者”。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其逝世當天表示,美國失去了一名“真正的朋友”,一名自由和獨立的捍衛者。
奧巴馬在聲明中說,作為一國首相,撒切爾幫助英國重拾自信心和自豪感。“作為美國的大西洋同盟,她知道只要有力量和決心,我們可以贏得冷戰。”
讓人愛恨交加的人
韓國總統朴槿惠:對已故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她表示,自己雖然沒有真正見到撒切爾夫人本人,但她是自己最尊敬的政治家。
德國總理默克爾:隨後發表聲明讚揚撒切爾為“非凡的領導人”,為眾多女性樹立了一個榜樣。默克爾說,撒切爾是“非凡的領導人”,在冷戰時期,她為克服歐洲分裂起了關鍵性作用。默克爾還稱,她將永遠不會忘記撒切爾所作的貢獻。默克爾稱,人們將銘記撒切爾,不僅因為她是傑出的女政治家,更在於她是女性通往權力殿堂的先鋒,為眾多人樹立了一個榜樣。稱讚撒切爾是女性通往權力殿堂先鋒
法國總統奧朗德:就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去世一事表示,撒切爾是一名偉大的人物,她在英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跡。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讚撒切爾夫人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他將與英國民眾分享悲哀。
《唐寧街歲月》(撒切爾夫人第一部自傳)
《撒切爾夫人:通往權力之路》(撒切爾夫人第二部自傳)
1985年,撒切爾和丈夫共享品茶時光
兒子:馬克·撒切爾爵士一直被不同的爭議糾纏住。在1982年他曾在撒哈拉沙漠一度失蹤;至於在2005年1月,他則因為資助購買飛機,以策劃在赤道幾內亞發動政變而被捕,在南非被判緩刑4年,及罰款3百萬蘭特。
女兒:卡蘿兒·撒切爾閣下是一位記者和時事評論員。女兒卡蘿爾·撒切爾2005年在澳大利亞參加了一個野外生存挑戰節目后,獲得“叢林女王”稱號,成了另一個“鐵娘子”。她在英國真人秀,第五輯《我是名人,快帶我離開!》(I'm a Celebrity,Get Me Out of Here!)中勝出。
父親:阿爾弗瑞德·羅伯茨(Alfred Roberts)在當地鎮上經營雜貨店,而且熱心於地方政治。
母親:派翠絲·羅伯茨(Beatrice Roberts),娘姓為史蒂芬遜(Stephenson)。
妹妹:名莫里埃爾(Muriel)。
永遠爭坐第一排
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上,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對她的教育很嚴格,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做在別人前面,而不落後於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也要永遠坐在第一排。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太難了”之類的話。父親的“殘酷”教育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盡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坐在第一排”。
瑪格麗特上大學時,學校要求學生們上5年的拉丁文課程,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內全部學完了。瑪格麗特不光在學業上出類拔萃,她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學校的其他活動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學生中的佼佼者之一。40年後,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1979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長達11年之久、被世界政壇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無論做什麼事情,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永遠爭坐第一排”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激發你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爭創一流的精神。在這個世界上,想坐“第一排”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夠坐在“第一排”的人卻不多,許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第一排”,就是因為他們只是把“爭坐第一排”當成一種人生理想,而沒有採取具體行動。
“若時光倒流將不再從政”
英國資深保守黨成員斯派塞爵士的新書《斯派塞日記》從3月26日開始在《每日電訊報》上連載,這本書中透露了撒切爾夫人在許多重大問題上的私人觀點,包括馬島戰爭、伯明翰炸彈事件以及1990年在黨內競選中失利等。
書中寫道,1990年11月份辭職后,撒切爾夫人對保守黨大失所望,並於1991年2月份告訴斯派塞爵士,她討厭去下議院。1995年4月份,撒切爾夫人又在與斯派塞會面時說,如果時間能夠倒流,她將不再從政,因為她的家庭已經為她的從政之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據悉,在撒切爾夫人的政治生涯中,丈夫丹尼斯始終支持她。然而丹尼斯2003年去世后,她與子女的關係似乎並不融洽。儘管撒切爾夫人年老體衰,她的兒子馬克四到六個星期才會探望一次母親,女兒卡羅爾有時候連續數月都不去看她。
對蘇聯人演講:我們如何瓦解蘇聯
1991年11月撒切爾夫人訪問美國,並於11月18日在休斯敦演講,中心內容可以稱為“我們是怎樣瓦解蘇聯的”。會議組織者可能沒有事先提醒她,在場的還有蘇聯人。所以,撒切爾夫人的演講可謂是開誠布公、毫不掩飾。從中看出,她在蘇聯瓦解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她自己對此並不隱瞞,且樂於公之於眾。
影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