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骨缺損

上頜骨缺損

上頜骨缺損是由上頜骨腫瘤或腫瘤術后及創傷,先天因素造成的。是口腔頜面缺損中最常見,發生率最高的缺損。上頜骨位於面中部,是整個顏面部外形的支撐結構,同時也是咀嚼器官,語言器官,呼吸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上頜骨的缺損除直接引起患者顏面部的畸形外,還引起患者嚴重咀嚼,語言,吞咽功能障礙,從生理,心理兩方面給患者造成嚴重影響。

發病原因


上頜骨缺損可分為先天性缺損和後天性缺損兩類。

先天上頜骨缺損

是胎兒在胚胎髮育的第七周到第九周因某種因素導致齶突與鼻中隔或對側齶突不連接形成部分或完全齶裂。雙側上頜突不連接則形成上頜骨裂,同時常伴有唇裂。
先天性上頜骨缺損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原因;
1.營養障礙
2.病毒感染
4.遺傳因素

後天性上頜骨缺損

臨床大部分患者為後天性上頜骨缺損,通常由腫瘤切除,外傷等引起,以腫瘤切除最為常見。缺損的範圍部位依據腫瘤的部位、大小及外傷的損傷程度而有很大差異,可以是局部缺損或全部缺失。
一、腫瘤切除:上頜骨本身或周圍組織腫瘤(牙齦、上頜竇、鼻腔、眼眶等侵犯上頜骨)這些腫瘤手術時都可能累及上頜骨。
3.上頜骨癌;
4.齶癌;
二、創傷:
1.非火器傷;
2.火器傷.

疾病分類


由於上頜骨缺損的部位和範圍不同,因此上頜骨缺損可以有很多種形式,為了便於記錄書寫病歷,研究討論交流大致分類:
一、按缺損的病因和部位分類: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
二、FC分類法:是上頜骨和面部缺損同時缺損的分類方法。
三、HS分類法:是上頜骨缺損部位和情況的分類法。
四、樊森分類法:根據上頜骨缺損的部位、範圍、缺失牙數、修復設計修復難度分類。
五、Aramany六類分類法(1978)根據缺損範圍和部位分類。
六、趙銥民八類分類法(1996)在Aramany的分類基礎與樊森的分類方法上提出。

疾病危害


當頜骨缺損后口腔功能將受到極大影響,它包括;
一、咀嚼功能 function of mastication
二、語言功能 function of speaking
三、吞咽功能 function of swallow
四、吸吮功能 function of sucking
五、呼吸功能 function of respiration
六、面部外形 appearance
七、精神情緒 morale

疾病診斷


本疾病在臨床中一般容易診斷即:
1.先天性頜骨缺損:部位加齶裂、唇裂。
2.後天性頜骨缺損:缺損部位加缺損原因。

疾病治療


先天性唇、齶裂在嬰幼兒時期早期進行口腔頜面外科成型修復,並經過語音訓練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
後天性頜骨缺損需要專業的口腔修復醫師進行修復,通常使用人工材料,經特殊製作后給予頜骨與牙列修復(贗復體)。恢復咀嚼、語音等生理功能。贗復體患者可以自行摘戴。近年來通過種植體與贗復體結合修復效果更為理想。

治療前準備

一般情況患者手術前應製作齶護板
後天性頜骨缺損患者修復前準備:
術后注意醫囑。一般兩周后開始進行開口訓練開口度達到20-40mm ,同時保持口腔衛生,清除口腔分泌物。4-8周可以檢查進行贗復體修復。醫師將根據缺損的具體情況給與修復

修復后注意

修復后的上頜骨缺損患者經一段時間對贗復體的適應、調整修改即可長期使用;注意要用清水清洗贗復體,不宜使用熱水侵泡並不加用其他藥物,睡覺時候不宜戴用。贗復體不合適時患者不要自行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