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廣場

戴高樂廣場

戴高樂廣場(原名星形廣場,1970年改名),是巴黎著名建築物。為紀念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於1806年始建,1836年落成。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外牆上有巨型雕像,以刻在右側石柱上的《出征》浮雕最著名,是雕刻大師弗朗索瓦·呂德的不朽傑作。門內側刻有曾跟隨拿破崙出征的386名將軍的名字。門下有無名戰士墓,並設有“長明火炬”,以資紀念。12條林蔭大道從廣場輻射延伸,使凱旋門更形雄偉壯觀。

廣場簡介


地理位置

戴高樂廣場(Place Charles de Gaulle),法國巴黎市中心主要廣場之一。戴高樂廣場位於塞納河以北,是十二條主要道路的交匯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向東南延伸通向協和廣場的香榭麗舍大街。左面有巴黎的象徵--埃菲爾鐵塔、法國軍事學院和榮譽軍人院等。

建設時間

廣場始建於1892年,1899年落成。該廣場原名星星廣場,1918年,為紀念一戰勝利,改名為勝利廣場,1941年,在德國統治之下,改名為貝當廣場,1944年9月1日,在巴黎解放之後,為紀念夏爾·戴高樂為法國做出的巨大貢獻改為現名。2005年,冒著極大的爭議,巴黎市政當局對戴高樂廣場進行了整修。

主要景點

凱旋門,又稱星形廣場凱旋門,為巴黎四大代表建築之一,它坐落在巴黎市中心夏爾·戴高樂廣場(又稱星形廣場)中央,是拿破崙一世為紀念他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大敗奧俄聯軍的功績,於1806年2月下令興建的。它是歐洲100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
星形廣場凱旋門全部由石材建成,高約50米,寬約45米,厚約22米。四面各有一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刻。內壁刻的是曾經跟隨拿破崙東征西討的數百名將軍的名字和宣揚拿破崙赫赫戰功的上百個勝利戰役的浮雕。外牆上刻有取材於1792~1815年間法國戰史的巨幅雕像。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門楣上花飾浮雕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儼然是一件精美動人的藝術品。正面有四幅浮雕——《馬賽曲》、《勝利》、《抵抗》、《和平》。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側(面向田園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願軍出發遠征”,即著名的《馬賽曲》的浮雕,是世界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藝術傑作。凱旋門建成后,到19世紀中期,又在其周圍修建了圓形廣場以及12條放射狀道路。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格局。1920年11月,在凱旋門的下方建造了一座無名烈士墓。墓是平的,裡面埋葬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一位無名戰士,他代表著在大戰中死難的150萬法國官兵。座凱旋門高48.8米,寬44.5米,厚22米,中心拱門寬14.6米。凱旋門的四周都有門,門內刻有跟隨拿破崙遠征的286名將軍的名字,門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間的法國戰事史。其中最負盛名的是面向香舍麗榭田園大街、由著名雕刻家呂德設計雕塑的《馬塞曲》,凱旋門內設有電梯,可直達50米高的拱門。人們亦可沿著273級螺旋形石梯拾級而上。上去后可以看到一座小型的歷史博物館。館內陳列著許多有關凱旋門建築史的圖片和歷史文件,以及介紹法國歷史上偉大人物拿破崙生平事迹的圖片和558位隨拿破崙征戰的將軍的名字。另外設有兩間配有英法兩種語言解說的電影放映室,專門放映一些反映巴黎歷史變遷的資料片。在博物館的頂部是一個平台,遊人們從這裡可以遠眺巴黎,鳥瞰巴黎聖母院、協和廣場的盧克索方尖碑、雄偉的埃菲爾鐵塔和聖心教堂等巴黎名勝。俯視凱旋門下由環形大街向四面八方伸展出的十二條放射狀的林蔭大道。這些大道就象一顆明星放射出的燦爛光芒,因而,凱旋門又稱“星門”。十二條大道中,最著名的為香榭里舍大道、格蘭德大道、阿爾美大道、福熙大道等。
巴黎的凱旋門並非僅只一座,但最為壯觀、最為著名的,是位於“夏爾·戴高樂廣場”中央的那座凱旋門。1805年12月2日,拿破崙·波拿巴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大敗奧俄聯軍,翌年2月12日拿破崙下令建此凱旋門以炫耀自己的軍功。同年八月,按照著名建築師夏爾格蘭的設計開始破土動工。但中間時停時建,斷斷續續經過了整整30年,才於1836年7月29日舉行了落成典禮。

主要活動

1920年在凱旋門的正下方建造了一座無名烈士墓。在這座平墓里,埋葬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無名戰士,代表了在大戰中死難的150萬法國官兵。墓前點著長明燈,地面上的墓誌銘上刻著“這裡安息的是為國犧牲的法國軍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寇侵佔法國期間,法國人民把無名烈士墓視為希望的象徵。現在,巴黎人每天晚上都舉行一次撥旺火焰的儀式。經常有人在這裡獻上象徵法國的紅、白、藍三色鮮花,表達人們對無名烈士的敬仰之情。
每逢節日,在星形廣場上就會有一面10多米長的法國國旗從拱門上垂落下來,在無名烈士墓上空迎風飄揚。在重大節日里,就會有一名身穿拿破崙時代戎裝的戰士,守衛在《馬塞曲》雕像前。每逢7月14日法國國慶日,法國總統都要從凱旋門通過,慶賀國慶之日。法國群眾也聚集到星形廣場上來歡度國慶。每位法國總統在卸職的最後一天,也都要來到這裡,向無名烈士獻上一束鮮花。星形廣場上的凱旋門和這裡的無名烈士墓成了法國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之一。

歷史沿革


俯瞰圖
俯瞰圖
法國19世紀的大型紀念碑式建築。位於巴黎市中軸線香榭麗舍大街的西北端。它是拿破崙一世為紀念1805年12月戰敗奧地利而下令建造的,初名雄師凱旋門,以榮耀他的軍隊。由建築師J.F.T.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動工,到1836年才建成。這座凱旋門是用石材造的,高50米,寬45米,厚22米,是世界凱旋門中最大的。它的形式模仿羅馬的凱旋門而簡化,只有正中一個券洞。它是拿破崙時期法國帝國式建築的代表作。它在一個高地上,所以,沿香榭麗舍大街遠望過去很雄偉,是巴黎市標誌性建築物之一。中央券洞兩側、前後共有4組大型浮雕,其中最傑出的是F.呂德所創作的《馬賽曲》,其餘3組是《勝利》、《抵抗》與《和平》。女兒牆上浮雕著一周圈盾牌,鐫刻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和拿破崙帝政時期重要的勝利戰役的名稱。次要戰役的名稱刻在門洞內的牆上。它有電梯和樓梯,可以登到檐口上,站在女兒牆前面眺望。門洞中的地上有一塊簡潔的石板,是無名英雄碑。
19世紀中葉,環大凱旋門一周修建了圓形廣場及12條放射狀道路。廣場得名為星形廣場,現改名為戴高樂廣場。所以這座凱旋門先後被稱為星形廣場凱旋門及戴高樂廣場凱旋門。

戴高樂簡介


徠戴高樂
徠戴高樂
夏爾·戴高樂(CharlesdeGaulle)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 創建者、法國軍人、作家和政治家。1890年11月22日生於里爾市。1912年畢業於聖西爾陸軍學校。1913年以少尉軍銜服務於貝當將軍麾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凡爾登作戰,曾3次負傷被俘,囚禁了2年8個月,3次在戰報中受到表揚。1925年被貝當提拔為最高作戰會議參謀,1927年至1929年在佔領萊茵區的部隊里任少校。1936年至1938年在萊茵區服役。他還曾在中東服役2年,後晉升中校,在國防委員會擔任4年書記處成員。期間,撰寫了《敵人內部的傾軋》(1924年)、《劍刃》(1932年)、《未來的軍隊》(1934年)、《法國和她的軍隊》(1938年)等著作。1955年1958年隱退鄉間埋頭寫回憶錄,寫成《榮譽的召喚》、《團結》和《救星》3書。1944年8月26日,戴高樂在巴黎凱旋門前與抵抗組織領導人喬治·比多交談
偉大的戴高樂將軍
偉大的戴高樂將軍
1958年6月出任總理,提出加強總統權力和行政權力的新憲法,9月28日舉行公民投票,新憲法以78.5%的票數被通過,10月4日生效。自此,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取代第四代共和國,法國由議會制過渡到事實上的總統制。1958年12月經普選當選為第五共和國總統,1965年再次當選為總統,、1966年宣布法國完全退出北約組織,但仍保留為大西洋聯盟的成員。

相鄰景點


香榭里舍大街

香榭里舍大街
香榭里舍大街
(Champs Elysees),從凱旋門到協和廣場,全長2公里,是巴黎最著名的大街。法國重要的節慶時,要在此舉行盛大的遊行和慶祝活動。大街分成兩部分,靠近凱旋門的部分,是喧鬧、不夜的繁華商業區。兩邊布滿了巴黎高檔商店、酒店、各色餐館、咖啡館、劇院、電影院、大銀行、大航空公司等。靠近協和廣場部分要安靜多了,兩邊是茂盛的林陰大道和花園。

協和廣場

(Place de la Concorde)巴黎的中心廣場。路易十六及夫人在此上了斷頭台。廣場中間的是來自埃及盧克索的方尖碑。廣場的北面是海軍部,兩樓中間可看到希臘風格的瑪德萊那教堂。廣場東面是蒂伊勒里花園,後面就是盧浮宮。廣場的南面塞納河對岸是波旁宮
景點信息:
地址:巴黎市中心西部
交通:乘地鐵1.2.6號線或REA A線至charles-de Gaulle-etoile站,下車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