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宮
法國國民議會所在地
波旁宮為法國國民議會(Assemblee Nationale)所在地,坐落在塞納河南岸,佔地相當大,除了議會廳外,還有一系列的附屬建築,足足有百間間,它的正面面對著「大學之道」(Rue Universite),後面面對著協和大橋與協和廣場,是具有260多年歷史的古典建築,這座半圓形大廈規模雄偉,北門12根大圓石柱組成的寬闊柱廊,承托著一個三角形橫楣,上面飾以通體浮雕,柱廊下的30級台階兩側有6尊雕像。它是1722年為路易十四的女兒波旁公爵夫人建的,由此得名。
![波旁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5/m256a9a0edd539b6b7cd421011d5e536a.jpg)
波旁宮
波旁王朝 (法語:Maison de Bourbon)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地統治納瓦拉(1555-1848)、法國(1589-1848)、西班牙(1700至今)、那不勒斯與西西里(1734-1816)、盧森堡(1964年至今)等國和義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由於其父系祖先為卡佩王室成員,因此亦被某些人稱為卡佩王朝波旁分支。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員都以保守著稱,因此在美式英語中,波旁一字成為對極端保守主義者的稱呼。
![波旁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6/m866c5d8ebfd5f5ca64e4ec82db33ab34.jpg)
波旁宮
![波旁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3/m83eaf99fe13296ca88b4435c3d018ad6.jpg)
波旁宮
查理十世保守的政策在1830年終於惹來了革命。在那一年法王查理十世試圖推行鎮壓法令,觸發一場叛亂,史稱“七月革命”。革命過後,法國國會讓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後代支系第八代孫的身分繼承王位,正式稱號為“法蘭西人的國王”路易-菲利浦。由於他以波旁-奧爾良為姓氏,因此他的七月王朝,亦被成為波旁-奧爾良王朝。路易·菲利浦採取中間路線,但依然無法解決法國經濟持續衰退的問題。1846年的工農業蕭條,令他被迫於1848年退位。自此以後,沒有任何一位波旁王室及其分支成員能再次統治法國,而法國波旁王朝而正式落下帷幕。
波旁王室,顧名思義便是起緣於法國中部的波旁地區。而這個采邑最早出現於13世紀初,是法王一位家臣,即是今天波旁王室成員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而其成員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來自卡佩王室的法王路易九世。路易九世之子克萊蒙伯爵羅貝爾與其子孫通過他和波旁領地的女繼承人勃艮第的比阿特麗斯的婚姻,獲得了對波旁公國的統治權。他們二人的長子路易在1327年獲封為波旁公爵。自此以後,他的子孫以封國波旁為姓,因此這次受封被視為波旁王室的起源。雖然波旁的主系家族在1523年,因其公爵夏爾三世涉嫌叛國,而被褫奪爵位,失去領地。但其波旁家族分支經過二百多年的繁衍,亦已獲得不少其他爵位。而當中的拉馬爾什-旺多姆分支(La Marche-Vendôme),成為了日後波旁王室的主軸。
自1523年起,由於出現繼承人問題的爭議,波旁公國的爵位一直空缺,其資產暫時歸屬法國王室。1527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波旁公國爵位授予旺多姆公爵夏爾。自此,拉馬爾什-旺多姆分支獲得了波旁公國,而這個公國也是波旁家族日後奪得法國王位的重要資本。夏爾的兒子,第9代波旁公爵安托艾涅·德·波旁於1548年10月12日與納瓦拉女王儲讓娜·達布雷特結婚。他們的長子亨利·德·波旁在1572年母親去世後繼承了納瓦拉王國,是為納瓦拉王恩里克三世,自此波旁家族入主了這個王國。雖然此時的納瓦拉的疆域只是全盛時期的一小半,但足以成為日後波旁家族爭奪法國王位的重要基地。
亨利·德·波旁在納瓦拉時,跟隨母親信奉胡格諾派。由於亨利的法國貴族的身分,在他 繼位為納瓦拉王的時候,就成為了法國胡格諾派的領袖。再加上波旁家族的其他分支,和主導法國政壇,以天主教狂熱份子為主的吉斯家族出現了紛爭。導致亨利無可避免地被捲入了殘酷的法國宗教戰爭。為求自保,亨利數次改信天主教,但私底下依舊保持自己對胡格諾派的忠誠。宗教戰爭不但奪取大量法國平民傷亡,也間接導致了瓦盧瓦-昂古萊姆家族的人丁凋零。昂古萊姆王朝的第二代王亨利二世的三個兒子都成為了法國國王,而當中弗朗索瓦二世和查理九世皆在青年早逝。他們的弟弟亨利三世繼承了王位,而他們最小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成為王儲。1584年,弗朗索瓦王儲死去,法國王位只可傳予波旁家族,亨利·德·波旁成為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並被軟禁在法國宮廷里,接受王家的庇護。亨利·德·波旁具有的胡格諾派背景,導致很多法國天主教的不滿,令他的入主法國之路充滿危機。而另一方面在血緣上,波旁家族的另一個分支,布賽特分支(Bourbon-Busset)與亨利所屬的拉馬爾什-旺多姆分支相比,更親近於當權的瓦盧瓦-昂古萊姆家族。只是布賽特分支的祖先,因婚姻未獲法王路易十一的欽准,而被取消王位繼承資 格。但最終亨利·德·波旁在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后,順利即位為法國國王。而納瓦拉王國亦同時併入法國,納瓦拉國王也成為以後歷任 法王眾多頭銜的其中一個。亨利四世即位后,主動結束了困擾法國多年的宗教戰爭,令法國的經濟得以復甦。1598年,亨利四世頒布了南特敕令,施行宗教寬容政策,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業者留在法國,促進了法國經濟的繁榮。但亨利四世的宗教寬容政策,隨著他的駕崩而被終止施行。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最後的男丁,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結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對西班牙歷5代的統治。卡洛斯二世的遺詔,是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外甥,來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次孫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奧地利表親。路易十四捍衛孫子繼承權的強硬立場,導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於1702年爆發。戰事持續到1711年,此時波旁王室已在西班牙站穩了腳,且表示願意為英荷兩國商人提供貿易優惠和保障,導致哈布斯堡聯軍的瓦解。1714年,西奧兩國簽署和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承認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但腓力五世及其後代必須放棄對法國王位的繼承權。自此,西法兩國波旁王室正式分家,也揭開了波旁王室對斷斷續續統治西班牙三個多世紀的首頁。
![波旁宮](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1/m814a8b2ca2846d4b88f49cdf1c852ac7.jpg)
波旁宮
周邊旅遊景點:塞納河協和廣場瑪德蓮教堂
旅遊地圖:見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