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辦事處

公明辦事處

光明新區公明辦事處位於深圳市西北部粵、深、港經濟黃金走廊,東鄰光明街道及龍華新區觀瀾街道,南連石岩街道和西鄉街道,西接沙井街道松崗街道,北與東莞市黃江鎮接壤,是深圳市的西北門戶。地理坐標為東經113°59′—113°57′,北緯22°45′—22°48′。下轄19個社區,總面積100.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90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6萬人(2011年底統計數字)。

公明辦事處地勢平坦,青山環抱,形似“聚寶盆”,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優美。公明歷來是農業大鎮,是深圳市重要菜籃子基地、產業集聚、都市農業和生態旅遊觀光基地。年平均氣溫23℃,年日照時2,133小時,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轄區有林地3萬畝,大小水庫13座,總庫容1,439萬立方米。流經境內的茅洲河為深圳市第一大河流,從東向西經松崗街道流入珠江口。轄區劃入生態控制線內面積達46.6平方公里,占轄區面積的46.5%。生態控制線內涉及社區15個。城市化征轉地55,889.702畝,占轄區總面積的37%,可利用的發展空間比較小。

歷史沿革


公明地域在歷史上先後隸屬於寶安縣、番禺縣、博羅縣、東莞縣、新安縣、寶安縣、寶安區、光明新區等,其歷史名稱亦多次變更:建制於明清時期,先後建周家村圩(今將石社區)、白龍崗圩(今茨田埔社區)、永長圩、豐和圩等。後於1929年,在樓村武舉人陳海神、合水口村麥曉孫的倡議下,在合水口與上村交界處建公平圩,1931年正式命名為“公明”圩,取“公道”、“光明”之意。1950年屬寶安縣第四區;1952年10月改屬第七區;1958年10月與光明農場(今光明街道)一起組成光明人民公社;1959年4月併入松崗人民公社,1967年7月分出;1983年7月改為公明區;1986年10月改稱公明鎮;1993年1月1日,寶安撤縣設寶安、龍崗兩區,公明隸屬於寶安區;自2007年7 月始,公明辦事處劃分給光明新區管轄。

社會經濟


近年來,公明辦事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騰籠換鳥”,改造升級舊工業區、舊廠房,優化產業結構,加大三大產業基地的配套建設力度,高質量服務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升。2011年,公明辦事處各項經濟指標節節攀升,與2010年同期相比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60.82億元,同比增長14.64 %;引進資金32.51 億港元,同比增長202.81 %;引進外資企業88家,同比增長18.92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06.87億元,同比增長37.8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億元,同比增長24.32 %;地稅收入9.5億元,同比增長29.43 %,國稅收入21.92億元,同比增長22.71%。三大基地完成年度投資5,000萬元,基地內道路、供電、排洪實施逐步完善,景觀門戶和綠化升級工程已全面鋪開,總投資約850萬元的景觀門戶工程已完成,綠化升級完成概算立項審核;總投資達1,000萬元鐘錶基地綠地公園項目已啟動前期工作;三大基地配套宿舍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園區經濟效益開始凸顯,目前三大基地共有25家企業入駐,全部投產後預計年度總產值可達 百億元。已投產的內衣基地的吉田拉鏈、雪仙麗、埃迪蒙托、星源材質、龍邦材料和模具基地的億和、銘鋒達、海翔銘、聚匯、曄明、兆恆、普力斯科等12家企業,預計年度總產值可達43億元。鐘錶基地內的依波、格雅等9個鐘錶項目與瑞士精密時計、菲尼史詩等知名企業成功簽約。
天虹商場國美電器、百譽3D電影城、寶利來商務酒店等相繼落戶公明中心區,形成了集金融、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消費於一體的商業旺區,帶動了附近人流和物流,另外,知名商城茂業百貨落戶公明的項目也正在積極引進中。近期,住宅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宏發上域樓盤盛大開盤,其便捷的地理條件,旺盛的人氣,成為光明新城生態宜居的標誌性項目。
2011年,松白路、光僑路、南環路已完成土地徵收工作,東長路、塘明路、華髮北路等33個市政道路項目有序推進,投資總額達60億元,新建道路總長90多公里。
建立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2011年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2.9%;“兩搶”警情同比下降30.6%;“兩盜”警情同比下降12.5%。建立矛盾調處機制,有效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勞資關係日趨和諧。實行安全生產網格化和“一崗雙責”管理,安全生產形勢整體平穩可控。認真落實查違工作政策,有效遏制違法搶建行為。以查處“六亂”為重點,強化市容環境綜合治理,市容環境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