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4條詞條名為陳宏的結果 展開

陳宏

革命烈士

陳宏,湖北沙市人,生年不詳。中國共產黨黨員。1928年曾在國民黨軍楊森部特務營當班長,1932年在江西境內與紅軍交戰時負傷離隊。隨後,參加紅軍,在紅軍補充團當班長,旋擢升為連長。數月後,提升為獨立團副團長。1934年三四月調任粵贛軍區第一分區司令員。1934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由江西出發,隨後方總衛生部至貴州遵義。此時,陳宏調任軍委縱隊二梯隊參謀主任。到達赤水河,準備奪取兵工廠。

目錄

正文


1935年2月20日,中央紅軍三渡赤水河時,為了牽制川軍迷惑敵人,陳宏奉命與張鳳光一起組建黔北游擊隊,任游擊隊隊長職務。
紅軍黔北游擊隊成立后的第二天,川軍郭勛祺旅一部從土城向溫水尾追中央紅軍,陳宏率隊埋伏在習水東皇殿附近的山林中襲擊敵軍,阻止擾亂敵人追擊紅軍的行動,減輕中央紅軍的壓力。之後,陳宏發現官店駐有黔軍一個營,即率游擊隊分三路出擊敵人,使敵軍辨別不清此舉行動是紅軍主力,還是游擊隊。
1935年3月上旬,陳宏率隊來到習水縣放牛坪,建立起桐(梓)仁(懷)習(水)邊界游擊根據地,在此地區打土豪、懲惡霸、解除民眾的苛捐雜稅,與人民群眾建立了魚水情誼。與此同時,還收編了兩支綠林武裝部隊,擴大了隊伍,開闢了以放牛坪為中心的游擊區。4月,紅軍赤水河游擊隊在副隊長鬍方、特派員余得勝的率領下來到放牛坪。兩支游擊隊會合,統稱為“中國工農紅軍黔北游擊隊”,陳宏任隊長,發展到200多人的武裝。此時,游擊隊控制了周圍幾個區鄉政權機構,在川黔公路以西的廣大地區積極活動,打擊地方反動勢力,發動青年農民參加紅軍游擊隊。同時,收留各地被打散的紅軍傷病人員,很快發展到400多人,沒收了20多個土豪劣紳的浮財,摧毀幾處區鄉政權和稅卡,擴大了游擊根據地。
當中央紅軍南渡烏江,佯攻貴陽,直趨昆明,巧渡金沙江后,蔣介石急調黔軍掉轉頭來“圍剿”游擊隊。陳宏首先率隊在東皇殿反擊敵人,擊退敵之進攻,衝出包圍,迅速轉移。
黔北游擊隊的積極活動,震懾了國民黨當局,惟恐游擊隊在此紮根,加派兵力,重兵防守,迫使游擊隊難於在此生存和發展。陳宏與張鳳光、李青雲商議,決定派人前去川南尋找紅軍游擊縱隊。
1935年6月底,陳宏與張鳳光率隊離開放牛坪,經雙龍場、吼灘等地,甩開敵人的追擊,向川南方向前進。部隊來到赤水河的二郎灘,發現渡口已被鹽防軍封鎖。陳宏率隊搶渡,並打垮鹽防軍,渡過赤水河。7月上旬,率游擊隊來到敘永分水嶺,在朱家山與川南遊擊縱隊勝利會師。
紅軍“黔北”與“川南”兩支游擊隊會合后,為適應形勢的發展,共同研究決定,兩支游擊隊統歸特委領導,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根據地,消滅當前圍追堵截的敵人;決定部隊統一番號為“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中共川南特委也改稱為“中共川滇黔邊區特委”。陳宏代理縱隊參謀長,參與領導川滇黔邊區的武裝鬥爭。為慶祝會師的勝利,部隊召開聯歡晚會,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並將繳獲的一批財物分發給一些貧苦農民。
由於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揮師北上,留在川滇黔邊區的紅軍游擊縱隊,被敵視為心腹大患,蔣介石飭令抽調一部分軍隊,部署對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發動了第一次“三省會剿”。此時,雲貴川軍閥糾集各地方團隊相機出動,從四面八方湧向川滇邊境。原紅軍川南遊擊縱隊司令員王逸濤也叛變投敵,呈遞《對於消滅川南共產黨及赤軍游擊隊布置的意見》書,大肆進行“清剿”活動。企圖圍殲縱隊於三省交界的狹窄地帶。
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在司令員兼政委徐策的領導下,由朱家山出發,第二天在分水嶺田壩頭與圍追上來的川軍顧曉凡團遭遇。陳宏上陣指揮,一舉佔領高地,打退敵人幾次衝鋒,斃傷敵軍多人,使縱隊順利轉移。
1935年7月12日,縱隊經威信天蓬寨,游家坡梁子來到信人重鎮長官司,準備開往石碑口前去攻打興文建武等地。是夜,特委和縱隊領導召開幹部會議,傳達當前建立蘇區根據地的任務。會議擬定在川滇邊境南六縣一帶選擇一個適當地方,發動和組織民眾,而以小部隊機動游擊,讓大部隊紮下根來。為確立這一軍事據點,首先要帶黔北的隊員了解、熟悉民情地情,因此目標向著川南出擊。為防止地方民團的偷襲,陳宏布置縱隊加崗設哨,提高警惕。喪心病狂的五區團首趙禮隆,乘游擊縱隊駐守長宮司,一面派隊騷擾,一面去大壩報信。敵忠(縣)豐(都)石(柱)清鄉司令周化成聯團得此情報,連夜率隊趕到長官司,在山樑上構築工事防堵。13日清晨,縱隊向石碑口方向前進,行至山腰觀音塘的松林地帶時,遭到周化成部1000多人的突然襲擊。由於敵情不明,地形不利。縱隊兩個支隊六個大隊擠在一起難以展開。敵人居高臨下,向縱隊猛烈射擊,張鳳光率第二支隊反擊受挫,死傷戰士數名。經過偵察,始知是川軍周化成的部隊。敵軍沿著山背後小路,在右側方佔領了三個山頭,利用松樹叢林作掩護,形成一道封鎖線,兩側還配備有地方民團堵住路口。敵軍憑著有利地形,瘋狂地襲擊,戰鬥十分激烈,縱隊傷亡俱增。徐策與參謀長陳宏分析戰情后,決定要把敵人打下去。於是,陳宏上陣去指揮,令一支隊攻左側山頭,二支隊攻右側山頭,同時發起進攻,大隊一級幹部輪番上陣,帶領部隊一次又一次地衝鋒。經過短兵相接的激烈戰鬥,奪取了敵人佔據的兩個山頭陣地。把敵人壓到最後的一個山頭上躲在戰壕里,投擲手榴彈。縱隊所處地勢低下,很難施展兵力。加之彈藥缺乏,只好沿著松樹叢林衝上去,把敵人甩下來的手榴彈撿起來擲回去,用刺刀與敵拼殺,奪取制高點。敵人一次又一次地瘋狂反撲,縱隊幾次衝鋒不能取勝,整整打了一天,雙方均有死傷,縱隊傷亡甚重。率隊沖在前面的陳宏不幸負了重傷,來不及搶救,被周化成部捕去。張鳳光、徐策先後中彈犧牲,縱隊遭受嚴重損失。敵人將陳宏押解宜賓監禁。陳宏於1935年11月1日在宜賓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