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翅果菊

台灣翅果菊

台灣翅果菊(學名:Pterocypsela formosana (Maxim.) Shih)是菊科翅果菊屬的植物,翼柄5厘米,側裂片2-5對,總苞片4-5層,最外層寬卵形,長2毫米,寬1毫米,生長於海拔140米-2000米的山坡草地、田間和路旁,分佈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西、陝西等地。

形態特徵


台灣翅果菊
台灣翅果菊
一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分枝常成蘿蔔狀。莖直立,單生,基部直徑達7毫米,上部傘房花序狀分枝,分枝長或短,上部莖枝有稠密或稀疏的長剛毛或脫毛而至無毛。下部及中部莖葉全形橢圓形、長橢圓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羽狀深裂或幾全裂,有長達5厘米的翼柄,柄基稍擴大抱莖,頂裂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或三角形,側裂片2-5對,對生、偏斜或互生,橢圓形或寬鐮刀狀,上方側裂片較大,下方側裂片較小,全部裂片邊緣有鋸齒;上部莖葉與中部莖葉同形並等樣分裂或不裂而為披針形,邊緣全緣,基部圓耳狀擴大半抱莖;全部葉兩面粗糙,下面沿脈有小刺毛。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花序。總苞果期卵球形,長1.5厘米,寬8毫米;總苞片4-5層,最外層寬卵形,長2毫米,寬1毫米,頂端長漸尖,外層橢圓形,長7毫米,寬1.8毫米,頂端漸尖,中內層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達1.5厘米,寬1-2毫米或過之,頂端漸尖。舌狀小花約21枚,黃色。瘦果橢圓形,長4毫米,寬2毫米,壓扁,棕黑色,邊緣有寬翅,頂端急尖成長2.8毫米的細絲狀喙,每面有1條高起的細脈紋。冠毛白色,幾為單毛狀,長約8毫米。花果期4-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及田間、路旁,海拔140-2000米。

分佈範圍


台灣翅果菊
台灣翅果菊
分佈陝西(佛坪、華陽、眉縣、西疇)、江蘇(南京)、安徽(桐廬、休寧)、浙江(杭州)、江西(武寧)、福建(長汀、雲崗)、台灣(台北、淡水、花蓮)、河南(登封、嵩縣、信陽)、湖北(房縣、武漢、宜昌)、湖南(長沙、雪峰山)、廣東(蕉嶺)、廣西(臨桂)、雲南(昆明)。模式標本采自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