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山間鈴響馬幫來的結果 展開

山間鈴響馬幫來

1954年王為一執導電影

《山間鈴響馬幫來》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劇情片,由王為一執導,馮奇於洋、孫景璐、吳漾等主演,1954年3月3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解放初期,為保證邊疆地區各族人民的正常物質供應,雲南邊防部隊與國民黨特務進行激烈戰鬥的故事。

劇情簡介


《山間鈴響馬幫來》劇照
《山間鈴響馬幫來》劇照
解放初期,苗寨年輕的聯防隊長黛烏和邊防軍張連長從崗哨走來。美麗的姑娘藍蒡看到了他們,含羞地低下了頭。因為她正愛著堅強而熱情的黛烏。人們迫切地希望政府的馬幫到來。他們需要賣出自己的糧食和棉花,也希望買到需要的鹽、用品和農具。“政府的馬幫一定會來的。”張連長肯定的答覆著人們。
這時,隱藏在苗寨開小店的蔣匪幫殘餘分子李三,不斷地抬高食鹽的售價,破壞人們安定的生活。他還利用這個機會拉攏聯防主任拉若埃。忠厚的拉若埃雖然沒有上當,可是也認為這個壞蛋變好了。
“馬幫出發了。”邊防軍張連長接到了區委書記的電報。這是各族人民的希望。張連長為了保護馬幫安全到達,決定連夜抄小路趕到緊挨國境線上最險要的嘎幫渡口迎接馬幫。黛烏興奮地要求給邊防軍帶路。匪隊長畢根化裝成瑤人的模樣,偷過了界河混進苗寨。李三把馬幫出發的消息告訴了他。畢根急忙趕回報告匪司令。他們妄圖搶劫馬幫,截斷政府和邊疆各族人民的聯繫。
哈尼寨的青年們,來到苗寨幫助收割。青年男女愉快地對唱,歌頌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兒童團也忙著給馬幫準備街棚。可是,李三卻暗地散布謠言,欺騙落後群眾說,從哈尼寨傳來馬幫在嘎幫渡口出事的消息,從中破壞苗寨和哈尼寨的團結。馬幫的鈴聲從山坡的樹林里傳來了。區委書記率領著長長的馬幫走向嘎幫渡口。馬幫不但帶來各種各樣的日用品,還帶來了大批的新式農具。大批的醫務工作者也隨著馬幫來了。偷越界河隱藏在山間草叢中的蔣匪殘餘,看到馬幫向嘎幫渡口走去。他們企圖佔據嘎幫渡口的山頂。邊防軍恰好趕到那個山頂。蔣匪殘餘立刻被打得狼狽逃竄。
在嘎幫渡口,馬幫和邊防軍會合了。苗寨的街道上擠滿了人群。人們滿臉喜色。馬幫運來的貨物在街上出售,食鹽一萬元四斤。奸商李三出賣五萬元一斤食鹽的時代從此一去不復返了。
敵人是不甘心失敗的。殘匪又籌劃著新的陰謀。一天,哈尼寨突然得到一張殘匪的通知單,說要哈尼寨準備500擔糧食迎接路過的匪軍。哈尼寨聯防隊長連忙趕去報告邊防軍。張連長和區委書記仔細分析了敵情。他們判斷,殘匪是在聲東擊西,意在搶劫馬幫運來的貨物。但為了讓哈尼寨群眾安心,以防萬一,還是派了一支部隊去了哈尼寨。夜間,藍蒡和密烏在哨崗放哨。他們發現山坡下有草動的聲音。殘匪分子李三強作鎮靜地從草叢中站了起來。他偽稱是奉命來接崗的。藍蒡和密烏正在猶豫的時候,李三打倒密烏奪去了火槍。藍蒡機警地叫密烏回寨報信,自己急忙吹起了牛角號向邊防軍告警。匪軍們擁上了北哨崗。藍蒡被李三綁走了。邊防軍和聯防隊早已有了準備。聽到北哨崗的警報,張連長立刻派戰士前去阻擊敵人。黛烏聽到藍蒡被俘去的消息,非常憤怒,衝出戰壕要去救藍蒡。區委書記勸阻了他,要他到哈尼寨去調回支援哈尼寨的部隊,截住殘匪退路。一場激烈的戰鬥開始了。蔣匪幫殘餘被消滅在界河邊上。黛烏打死李三,救出了藍蒡。
市場上擠滿了各族人民。人們滿意地選購自己需要的物品,拉若埃給女兒藍蒡辦嫁妝。黛烏的媽媽也給兒子準備結婚的物品。街棚里到處洋溢著各族人民團結、幸福的歡樂。經過了一番波折的黛烏和藍蒡,愛情更加深厚了。他們懷著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保衛住美好幸福的日子。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馮奇區委書記
吳漾張連長
於洋黛烏簡介 苗族
孫景璐藍蒡簡介 苗族
劉瓊拉若埃簡介 苗族
范雪朋黛烏家姆簡介 苗族
陳珉簡介 苗族
牛犇密烏簡介 苗族
鄭健民阿龍簡介 苗族
仲星火戛瓦簡介 哈尼族
吳南山黃主任簡介 哈尼族
張乾雲保簡介 哈尼族
方伯敵王司令
程之敵隊長畢根
梁山李三

職員表

製作人韋布
導演王為一
副導演(助理)彭華、楊華
編劇白樺
攝影羅從周
配樂陸雲
美術設計韓尚義、汪滔
錄音林秉生
劇務陸立之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演奏上海樂團交響樂隊
演唱上海樂團合唱隊
指揮陳歌辛
協助演出雲南省文工團,中國人民解放軍雲南軍區文工團、炮兵部隊文工隊、公安部隊

角色介紹


  • 黛烏

    黛烏

    演員 於洋

    苗族青年,英俊、熱情、健壯。他是寨子里的聯防隊長、生產能手,也是個好獵手,在對敵鬥爭中,表現出勇敢、頑強的精神,以自己的雙手保衛著祖國的邊疆,為建設美好的祖國勞動著。在愛情上他純樸而坦白。

  • 藍蒡

    藍蒡

    演員孫景璐

    純潔的苗家少女,積極的兒童隊長,既粗野又細緻,拿起鋤頭會能搭街棚,拿起銹花針會挑花,是父親的好助手。她深深地愛著聯防隊長黛烏。

  • 拉若埃

    拉若埃

    演員劉瓊

    藍蒡的父親,年輕時個好獵手,現在是苗寨的領袖、聯防主任,深受寨民們的尊敬。他忠厚樸實,卻容易輕信別人,雖然沒有接受李三的拉攏,可也認為這個壞蛋變好了。

幕後製作


幕後花絮

山間鈴響馬幫來劇照
山間鈴響馬幫來劇照
為塑造角色,於洋、孫景璐花了半個月時間在苗寨深入生活,和苗寨青年一起勞動,觀察當地風土人情。
● 該片外景地在昆明郊區,山路崎嶇,除了年紀大一點的可以騎毛驢,其他劇組成員全靠步行,每次到目的地休息時,大家都用繩子把腳吊起來,再用枕頭墊上,因為腳實在是辛苦。
● 在拍攝該片時,昆明周圍仍有土匪出沒,當地派了一個班的解放軍保護劇組,但是,有一天劇組晚上在山上拍戲,聽說土匪要來,而解放軍戰士正好不在,劇組人員便拿出道具組的假槍嚇唬走了土匪。
該片編導善於將樸素的題材處理得波瀾起伏,使作品帶有很強的生活實感,同時又富有濃郁的地方和民族色彩。

創作背景

1953年,白樺創作的描寫雲南邊疆軍民與蔣匪鬥爭的小說《山間鈴響馬幫來》發表,受到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的重視,電影局決定由白樺親自將小說改編為電影劇本,1945年初下達給上影廠拍攝。因為是該廠承拍的第一部反映少數民族生活題材的影片,所以,電影局在人力、物力上予以充分保證,安排王為一執導。王為一看完劇本后感到場面驚險,戀愛描寫也很新鮮,當即接受了任務,並白樺一起赴雲南體驗生活。

選擇演員

在演員安排上,上影廠指名要讓孫景璐擔任女主角,王為一覺得孫的演技雖好,但藍蒡是個年輕姑娘,而孫已30歲,不合適。上影廠給王為一做工作,稱孫景璐傾向進步,毅然從香港回到上海,而上影廠當時只有這一部影片開拍,所以必須用孫當主角。另外,上影廠出於同樣的理由,為從香港回上海的劉瓊也在片中找了一個角色。男主角方面,上影廠當時沒有健壯的青年男演員,王為一偶爾在長影的一部電影中發現了於洋,覺得其體格氣質比較合適,就把他借到上影來。

服裝布景

美術師韓尚義體驗生活后,了解到苗族有青苗、花苗、白苗之分,所以設計服裝時注意不把不同族群的衣服搭錯。他根據黛烏的人物特點,著力從服飾的色調、大小尺度上表現人物的穩重有力,設計了上衣緊窄、褲腳寬大的造型,用一件黑色有細紅橫條的短背心加強人物胸脯的寬闊,也使其在群眾場面更容易突出、顯明。在黛烏家的布置上,除了把明火槍、弩弓掛在牆上顯眼位置,表明人物的身份,還設計了犁、鋤、磨子、苞谷等,體現其家庭的生產情況。在建築材料上,用棕櫚樹做柱子、梯子,用大竹子做間壁,大門外則加上芭蕉樹、牛欄等,表現山野氣息。
因為藍蒡會繡花韓尚義特意讓她的衣飾比別人花哨些,而色調則淺一些以表現其純潔的心靈,還用各種首飾顯示她正處於戀愛階段。又因為藍蒡是勞動積極分子,便為她安排了青麻、針線、花布等不離身的道具。她的父親的苗寨的領袖,故而韓尚義認為她家應代表著所有苗家室內的模樣,所以室內陳設包含了苗家應有的東西,如農具、馬鞍子、背斗等等,還用牆角邊掛的獸皮說明其父當年是打獵能手。

愛情表現

王為一覺得黛烏與藍蒡談婚論嫁的戲缺少表達心意的動作,便提出讓二人互親臉頰,孫景璐表示可以,反而於洋有點不好意思,要求導演不當眾宣布拍這個動作,不試拍,只能拍一次,不準重拍。於是,在正式拍攝時,導演只提前通知了攝影師,當於洋與孫景璐互親臉頰時,現場有的工作人員驚叫了起來,以為這是演員自己臨場發揮。後來片子送審時,王為一擔心會被剪掉,但最終那個鏡頭平安無事地保留了下來。

作品評價


該片類型雜糅,融愛情片、反特片、戰爭片、歌舞片、驚險片、動作片等類型元素於一身,同時也是新中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代表作,片中真實而激烈的內搏場面以及對男女愛情的大膽表面在當時頗具開拓勇氣。(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鎮評)
該片不僅能夠幫助觀眾了解到解放初期邊疆面貌發生的變化化,而且能進一步激發觀眾的愛國主義感情。以熱情的筆觸描繪了絢麗多彩的邊疆風光,插曲十分優美、樸素、動人,有著強烈的民族色彩和生活氣息。該片的缺點是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黛烏、藍蒡兩人的命運是為觀眾所特別關注的,但影片對他們的描寫絕大部分只是一般的交待情節,卻不曾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其次是整體劇情發展稍嫌簡單,幾個戰鬥場面處理得比較潦草。(安徽文學院院長、《詩刊》編委公劉評)
山間鈴響馬幫來劇照
山間鈴響馬幫來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