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王為一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內地導演
- 湖北文理學院副校長
王為一
中國內地導演
王為一(1912年—2013年10月8日),出生於江蘇省吳縣,中國內地導演、編劇,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1947年,擔任劇情電影《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副導演。1948年,與徐韜合作執導個人首部電影《關不住的春光》 。1950年,執導劇情電影《火鳳凰》 。1954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山間鈴響馬幫來》上映。1958年,執導劇情電影《鐵窗烈火》。1963年,執導粵語喜劇片《七十二家房客》 。1966年,因《七十二家房客》被列為“毒草影片”,王為一被關進牛棚。后被送往白雲山軟禁,與家庭音信斷絕。1968年,開始在廣東英德縣沙子壩的勞改茶場參加勞動。1971年,從“五七幹校”解放,但仍受群眾“監督” 。1975年,王為一與張波、王毅聯合執導《藍天防線》。1980年,與王毅聯合執導戰爭電影《一個美國飛行員》 。1984年,執導喜劇電影《阿混新傳》,該片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1987年,執導劇情電影《男人的世界》。1991年,擔任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1999年,與黃統榮聯合執導喜劇片《五福臨門》 。2001年,在《人民音樂》第1期發表文章《聶耳與〈金蛇狂舞〉》 。
2012年,王為一獲得第21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13年10月8日下午5時,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分院逝世,享年102歲。
王為一
1931年,就讀於上海藝術專科學校。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變”爆發,上海藝術專科學校全部校舍毀於戰火,王為一失學,全家在蘇州木瀆避難三個月;8月,進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開辦的研究所;同年,加入左翼戲劇家聯盟領導下的“美專劇團”,結識了劇團負責人即就讀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趙丹和徐韜,從此成為摯友。經趙銘彝介紹,與趙丹、徐韜一同加入了左翼戲劇家聯盟,從此過上組織生活,分在謝韻心(章泯)小組;此外,因擅長拉二胡,被挑選為影片《漁光曲》配樂。
1933年,在父親支持下,在上海霞飛路(今淮海中路)開辦雕塑美術廣告社;同年,加入陳鯉庭的“駱駝劇社”赴嘉定演出,並主演了舞台劇《放下你的鞭子》 ;此外,還與趙丹、徐韜等成立新地劇社。
1934年,進入藝華影業公司當場記,參加的第一部影片是由陽翰笙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生之哀歌》 ;同年,考入聶耳主持的百代唱片公司民樂隊;4月,在聶耳的主持下,為民樂隊灌制《金蛇狂舞》和《翠堤春曉》唱片一張,並為胡蝶演唱的電影插曲伴奏,王為一奏二胡和洋琴;此外,還為電影《桃李劫》灌制《畢業歌》,充當歌唱員;10月,因被國民黨通緝,經司徒慧敏介紹,乘船去香港,進入蘇怡主持的香港全球影片公司工作。
1935年,從香港回到上海,參加上海業餘劇人協會第三次公演。1936年,作為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小分隊,與徐韜、田蔚、張客、於茵等人組成青鳥劇社;同年,在新華影業公司當演員,在由史東山執導的劇情電影《狂歡之夜》中飾演假欽差的幫手;此外,還在由馬徐維邦執導的劇情電影《夜半歌聲》中飾演看門老者。
1937年,策劃執導諷刺國民黨的話劇《過關》 ;8月,參加上海救亡演劇隊第三隊赴鎮江演出,主演的《放下你的鞭子》為該隊保留劇目;12月,國共合作抗日,上海救亡演劇隊第三隊改組為政訓處抗敵劇團,赴南京、蕪湖、銅陵、安慶、九江演出。
1938年,在抗敵劇團自編自導活報劇《為自由和平而戰》,先後在漢口參加國際反侵略中國分會成立大會時,為各國使節和僑民演出;同年,在武漢編導獨幕劇《宣傳》 ;9月,進入中國電影製片廠,赴重慶復排《為自由和平而戰》 ;隨後,在話劇《上海屋檐下》中扮演小學教員;此外,還在話劇《全民總動員》中扮演農民。
1939年9月,在新疆迪化參演抗日話劇《戰鬥》 ;10月初,王為一與趙丹、徐韜等人在新疆參與成立新疆第一個職業話劇團體——新疆實驗劇團,擔任演出部主任。
1940年1月,新疆實驗劇團演出了話劇《故鄉》 ;4月,與趙丹、徐韜、於村等集體創作了四幕報告劇《新新疆萬歲》, 由實驗劇團演出 , 該劇反映了1927年“四·一二”政變前後新疆社會的新舊對比和變化;11月 , 實驗劇團演出了陽翰笙的三幕劇《前夜》 。
1941年1月,實驗劇團公演了多幕劇《古城的怒吼》 ;2月,王為一在新疆入獄。1945年,在新疆獲得釋放;5月,回到重慶,重返中國電影製片廠,擔任編導;同年,成立中國藝術劇社;此外,演出茅盾編寫的揭露國民黨腐敗的話劇《清明前後》 。
1946年8月,回到上海,加入聯華影藝社,后改為崑崙影業公司,王為一擔任副導演;同年,擔任劇情電影《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副導演,影片以抗戰開始到抗戰勝利初期為背景。
1948年,與徐韜合作執導了反映知識婦女反抗束縛,渴望自由——寓意人民要求解放的劇情電影《關不住的春光》 ;同年,在劇情電影《麗人行》中飾演日寇;此外,還在劇情電影《希望在人間》中飾演日軍特務頭子橋木。
1949年2月,奉調前往香港,擔任南國影業公司導演;7月26日,當選中華全國電影藝術工作者協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委員;同年,獨立執導南國影業公司的第一部粵語片《珠江淚》 ,該片以抗日戰爭勝利后廣東珠江岸邊的農村為背景,影片在 1949—1955年中國優秀影片評獎大會上,獲得了榮譽獎。
1950年,南國影業公司停辦后,王為一參加香港五十年代影業公司,執導了劇情電影《火鳳凰》,該片講述了愛情及理想的故事。1951年,吳性栽和費穆邀請王為一加入香港龍馬影業公司;8月,奉調廣州籌建珠江電影製片廠,擔任廠長;同年,擔任華南文藝學院戲劇部主任。
1952年8月,珠江電影製片廠暫停辦;王為一調至北京電影製片廠,擔任導演;同年,受司徒慧敏的邀請,參與拍攝中國第一部彩色紀錄片《八一運動大會》,王為一帶領攝影師拍攝了穿少數民族服裝和頭飾的隊員的中景和特寫鏡頭,以及兩個歌唱節目。1953年8月,為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攝紀錄片《齊白石》,中途借調至上海電影製片廠,將兒童舞台劇《祖國的園地》改拍為舞台紀錄片。
1954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山間鈴響馬幫來》上映。1955年,執導由蘇曼意、柳傑搭檔主演的劇情電影《青春的園地》;同年,正式調至上海“天馬廠”,舉家遷往上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執導劇情電影《椰林曲》;同年,王為一將新疆獄中認識的哈薩克族民歌手哈爾曼·阿克提的民歌整理成《游牧之歌》 。
1958年,執導劇情電影《鐵窗烈火》,該片取材於解放前上海工人革命鬥爭的真實史料,根據王孝和烈士的事迹,塑造了工人領袖——共產黨員張少華的英雄形象,影片真實地再現了1947年的時代氣氛,獲得中國優秀影片獎;8月,珠江電影製片廠重建,舉家遷往廣州,擔任珠影廠導演;此外,還擔任了廣東省第一屆人民代表;12月25日,編導藝術性紀錄片《一江兩岸大競賽》 。
1959年,擔任珠江電影製片廠導演演員室主任。10月3日,擔任廣東省第二屆政協委員。1960年,當選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3月,參與集體編導的紀錄性藝術片《英雄詩篇》。
1960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英雄詩篇》上映。1962年,與蔡楚生聯合執導的劇情電影《南海潮》,該片分為《漁鄉兒女鬥爭史》和《天涯海角恩仇記》兩集。
1963年,執導粵語喜劇片《七十二家房客》,影片以一座破舊大樓中的七十二家房客的遭遇反映了舊社會的種種不公,諷刺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腐敗,歌頌了下層人民之間的互相同情和互相幫助;12 月,擔任廣東省第三屆人民代表。
1965年7月,由其執導的喜劇電影《打銅鑼、補鍋:補鍋》上映;8月,由其執導的喜劇電影《打銅鑼、補鍋:打銅鑼》上映;同年,在《電影藝術》第5期發表文章《新的一步》 。1966年,在《電影藝術》第2期發表文章《〈打銅鑼〉〈補鍋〉導演隨記》 ;6月中旬,因《七十二家房客》被列為“毒草影片”,王為一被關進牛棚。后被送往白雲山軟禁,與家庭音信斷絕。
1968年12月15日,開始在廣東英德縣沙子壩的勞改茶場參加勞動。1971年,從“五七幹校”解放,但仍受群眾“監督” 。1972年6 月,從“五七幹校”調回珠影廠。1973年,執導舞台紀錄片《歌舞》,該紀錄片取材廣東省文藝匯演中的歌舞劇。1975年,王為一與張波、王毅聯合執導《藍天防線》 。
1977年12月,擔任廣東省第五屆人民代表。1979年4月10日,珠影廠成立藝術委員會,王為一擔任副主任。1980年,與王毅聯合執導戰爭電影《一個美國飛行員》;3月,擔任廣東省電影家協會第一屆主席團副主席;同年,在《上海戲劇》第3期發表文章《記“美專劇團”》 。
1981年,執導根據歐陽山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三家巷》 ;同年,擔任雙月刊《銀幕劇作》的雜誌編委;10月24 日,擔任珠影廠藝術委員會主任委員。1984年,執導根據同名滑稽戲改編的喜劇電影《阿混新傳》,該片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1985年4月24日,參加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榮譽理事。
1986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異想天開》上映;同年,擔任廣東省電影家協會理事。1987年,執導由侯耀文、王馥荔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男人的世界》。1988年1月,擔任廣東省第六屆政協委員;同年,執導2集電視紀錄片《關山月的畫與話》 ;此外,還在《電影藝術》第7期發表了文章《蔡老的影片為何能吸引觀眾》 。
1989年,與林書錦聯合執導2集電視劇《牡丹亭》 。1991年6月,擔任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1992年,與林書錦聯合執導劇情電影《不亦樂乎》,該片獲得中國人口文化影片一等獎——金爵獎。1999年,執導劇情電影《五福臨門》 。
1993年,在《當代電影》第2期發表論文《史東山與〈天官賜福〉》 。1994年,擔任喜劇片《三女休夫》的編劇。1995年,在《當代電影》第2期發表論文《一代宗師蔡楚生》 。
1999年,與黃統榮聯合執導喜劇片《五福臨門》 。2000年,在《當代電影》第6期發表論文《一代宗師蔡楚生》 。2001年,在《人民音樂》第1期發表文章《聶耳與〈金蛇狂舞〉》 。
2012年9月29日,王為一獲得第21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13年10月8日下午5時,王為一於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分院逝世,享年102歲。根據王老先生的個人遺願及家人要求,將不舉行公開的遺體告別會。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99年 | 《五福臨門》 | 電影 |
1992年 | 《不亦樂乎》 | 電影 |
1987年 | 《男人的世界》 | 電影 |
1986年 | 《異想天開》 | 電影 |
1984年 | 《阿混新傳》 | 電影 |
1982年 | 《三家巷》 | 電影 |
1980年 | 《一個美國飛行員》 | 電影 |
1977年 | 《藍天防線》 | 電影 |
1973年 | 《歌舞》 | 電影 |
1965年 | 《打銅鑼、補鍋:補鍋》 | 電影 |
1965年 | 《打銅鑼、補鍋:打銅鑼》 | 電影 |
1963年 | 《七十二家房客》 | 電影 |
1962年 | 《南海潮 上集》 | 電影 |
1960年 | 《英雄詩篇》 | 電影 |
1958年 | 《鐵窗烈火》 | 電影 |
1957年 | 《椰林曲》 | 電影 |
1955年 | 《青春的園地》 | 電影 |
1954年 | 《山間鈴響馬幫來》 | 電影 |
1953年 | 《齊白石》 | 紀錄片 |
1950年 | 《珠江淚》 | 電影 |
1948年 | 《關不住的春光》 | 電影 |
1938年 | 《為自由和平而戰》 | 話劇 |
1937年 | 《過關》 | 話劇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94年 | 《三女休夫》 | 電影 |
1987年 | 《男人的世界》 | 電影 |
1982年 | 《三家巷》 | 電影 |
1963年 | 《七十二家房客》 | 電影 |
1962年 | 《南海潮 上集》 | 電影 |
1940年 | 《新新疆萬歲》 | 話劇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46年 | 《八千里路雲和月》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01年 | 《聶耳與〈金蛇狂舞〉》 | 《人民音樂》第1期 |
2000年 | 《一代宗師蔡楚生》 | 《當代電影》第6期 |
1995年 | 《一代宗師蔡楚生》 | 《當代電影》第2期 |
1993年 | 〈天官賜福〉》 | 《當代電影》第2期 |
1988年 | 《蔡老的影片為何能吸引觀眾》 | 《電影藝術》第7期 |
1980年 | 《記“美專劇團”》 | 《上海戲劇》第3期 |
1965年 | 《新的一步》 | 《電影藝術》第 5 期 |
個人獎項 |
▪ 2012-9-29 第21屆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終身成就獎(獲獎) |
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王為一形成了自己影片的風格——自然、樸素、流暢。1949年在香港南國公司導演《珠江淚》時,他就主張不矜才,力求做到“導演看不見導演,演員看不見演員,攝影看不見攝影,美工看不見美工”,即創作人員都應集中力量去表現影片中所反映的生活,不應離開情節的需要、離開生活的真實去炫耀技巧,他一直堅持這一藝術主張。他注重從真實的生活中表現真實的人物,刻畫真實的人物性格,即使是在拍攝《七十二家房客》這樣的喜劇影片時,他也著力於從生活的矛盾和人物性格的衝突中引出喜劇效果,而不是依靠過份的誇張或演員的滑稽表演來製造笑料。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王為一執導電影的另一特點(羊城晚報、廣州日報、東方早報綜合評)。
希望在人間
麗人行
希望在人間
飾演日軍特務頭子橋木
夜半歌聲
飾演看門老者
狂歡之夜
飾演假欽差的幫手
《清明前後》
《古城的怒吼》
《故鄉》
《戰鬥》
《全民總動員》
《放下你的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