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淚

1950年王為一執導的電影

《珠江淚》是1950年王為一執導的電影。影片由南國影業有限公司於1949年出品。該片是南國影業有限公司的創作。

演職員表


職員表

監製陳殘雲
導演王為一
副導演(助理)李亨
編劇陳殘雲
攝影羅君雄
剪輯蔡昌
美術設計溫文
燈光羅逸和
錄音吳天幻
劇務文諾
場記奇文
布景師黃沖
製片夏雲瑚、袁耀鴻
攝影助理曹瑞池、蔡笑凡
音樂陳歌辛
化妝方圓
沖印周達權
布景製作林近、楊拔
錄音助理徐兆麟、李柏堅

演員表

演員角色
李清大隻牛
張瑛官仔貴
王辛牛嫂
馬孟平長頸雞
李月清瘋婦
紅冰四婆
何少雄趙專員
石堅張九
梁淑卿表嬸
陶三姑肥婆三
鄧竹筠亞梅
周志誠李鄉長
馮應湘黑仔洪
莫鳳官仔貴妻
甘露張九妻
黎明歪口松
林蘇苦力
李亨王老四
夏寶蓮亞珍
馮敬文矮陳
少文隨員
海虹官仔貴妾
黎海生小學教員
魯桂陳七
楊秀鳳容嫂
關鶴齡鬍鬚佬
協作演出:馮瑞文醒獅團

劇情簡介


《珠江淚》劇照
《珠江淚》劇照
珠江岸邊一個村落,青年農民大隻牛、阿雞終年辛勤勞作,卻一貧如洗。大隻牛的妻子牛嫂年輕美貌,惡霸官仔貴欲佔為己有,強將大隻牛、阿雞編入抽丁名單,他倆被迫逃離家鄉,到廣州后賣苦力為生。不久,大隻牛、阿雞仍被騙強征入伍,送往內戰前線。村裡,鄉長逼迫牛嫂交出丈夫,官仔貴假意籠絡牛嫂,但牛嫂不為所動。某夜,官仔貴闖入牛嫂家,強行不軌。牛嫂奮力掙脫,夤夜逃往廣州。她欲找粗活以自給,但遍尋不著,卻被騙入娼門。這時,鄉間游擊隊聲勢大振,官仔貴無法立足,也溜到廣州,與政府官員及流氓等勾結,秘密走私,斂財自肥。某日巧遇牛嫂,邪欲復萌,遂囑鴇母設計,牛嫂終遭蹂躪。后得苦難姐妹相助,牛嫂逃離虎口。適大隻牛、阿雞所在部隊已經潰散,他倆意欲回鄉,又潛來廣州。大隻牛多方打聽牛嫂下落,牛嫂也日夜思念丈夫。幸賴窮親戚王老四幫助,兩人得以相會。大隻牛見妻服飾已變,疑竇頓生,牛嫂深感委曲,泣不成聲。及至大隻牛得悉牛嫂已失身於人,勃然大怒,牛嫂悲極昏厥倒地。后經四婆細述原委,阿雞、老四又從旁相勸,夫妻始釋前嫌,抱頭痛哭。大隻牛、牛嫂等一行乘船回鄉,剛起程,官仔貴率眾趕來,仍欲搶回牛嫂。大隻牛憤極反抗,大群苦力也一擁而上,官仔貴及其爪牙狼狽逃竄。陽光普照珠江,大隻牛等揚帆返回家園。

幕後花絮


《珠江淚》一鳴驚人
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終於勝利了,王為一在歷盡戰亂和人生磨難的雙重煉獄之後,更加以飽滿的創作激情投入到自己用生命換來的話劇和電影藝術事業,他加入到由中共地下黨直接領導的“左翼”崑崙影業公司。
1947年,著名導演史東山編導的《八千里路雲和月》,正是以王為一等參加的演出隊遠行跋涉的那段艱苦生活為藍本進行創作拍攝的故事片。影片由著名演員白楊、陶金主演,王為一自身曾經經歷過這段往事,他再度被恩師定為該片副導演。
1948年,王為一與患難摯友徐韜聯合執導了由歐陽予倩編劇,吳蔚雲攝影,趙丹王人美、鳳子、蘇繪主演的《關不住的春光》,影片描寫了一個知識女性由錯誤的婚姻造成的人生痛苦,最終堅強地認識自我並與丈夫毅然決裂的故事。這也是王為一、徐韜、趙丹三個患難與共的好友唯一的一部銀幕合作。王為一在“崑崙影業公司”又參加了兩部進步影片《希望在人間》和《麗人行》的拍攝。王為一在這兩部都是描寫中國人民英勇抗擊日寇鬥爭事迹的影片中,扮演了凶神惡煞的日本頭目的反派角色,這對親身經歷抗戰、無比憎恨日本侵略者的王為一來說,又是一次階級感情與出演角色極大反差的挑戰。
1948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戰爭的局勢開始了大轉折,根據當時戰事的轉機,電影戰線將大批撤離上海,南下香港。陽翰笙、蔡楚生、歐陽予倩、於伶、史東山、張駿祥、白楊、柯靈舒綉文、王為一等都先後到達香港,會同原來在香港傾向進步的電影工作者一起,開展了香港的進步電影運動,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在電影藝術事業上做出貢獻。
1949年夏,“南國”影業公司完成了兩部粵語片:《珠江淚》、《羊城恨史》和一部國語片《冬去春來》。王為一首次獨立執導的《珠江淚》,由廣東著名劇作家陳殘雲編劇,這部影片從拍攝到公映與當時的社會現實、時事環境非常適時。影片在創作過程中,曾得到著名電影導演蔡楚生的許多幫助,同年10月中旬,廣州解放,攝製組即趕到廣州,在許多地方進行了實景拍攝。影片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勝利后不久的廣東珠江岸邊的一個農村,一對農民夫妻在苦難歲月里的離合悲歡,這是一部以解放前夕國民黨統治區經濟矛盾和尖銳鬥爭為內容的影片,通過農民在地主迫害之下的種種不幸,反映了廣大人民渴望解放的迫切要求。影片現實主義的風格,再加上環境氣氛的出色渲染,那廣州特有的橫街、窄巷、獅鼓、小食擔、沿途賣唱的盲女、珠江河面上的帆影、海珠橋旁的人流、還有碼頭上停泊的航船,都是那樣的富有南國風情和廣州特色。《珠江淚》的藝術成就,奠定了王為一以“南國特色”見長的導演風格的基礎。
粵語片通過大獲成功的《珠江淚》之後,接著,又有以撰寫小說《蝦球傳》而聞名的廣東著名劇作家黃谷柳編劇的《羊城恨史》、秦劍也編導兼一拍攝了《滿江紅》。這幾部進步的、且有一定藝術成就的粵語片與一大批較為優秀的國語片的出現,使以往良莠不齊、質量低下的香港影片,得以有明顯的起色和改觀,這一積極的推動作用,使香港電影事業更好地朝著正確、健康、高水平、藝術化的軌道上前進和發展起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珠江淚》的現實主義表現風格和濃郁的南國風情,為當年的香港電影增添了一筆濃彩重抹的亮色。

影片評價


該片的編劇、導演、演員和攝影都有很高的藝術水準,是現實主義粵語片一個正確、堅實、全新的起點,給未來的創作開闢了道路,是革命性的代表作。它是粵語電影的高峰。該片十分賣座,是1950年上半年十大賣座電影的第一位。影片帶鄉土氣息的生動活潑的語言,南方特色的小老百姓的生活和痛苦以及被壓迫者的寫照,都被表現得栩栩如生。

獲得榮譽


該片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