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黑鳶的結果 展開
- 隼形目鷹科動物
- 鉤嘴鳶
黑鳶
隼形目鷹科動物
黑鳶(學名:Milvus migrans)是一種中型猛禽,共有7個亞種。體長54-69厘米。上體暗褐色,下體棕褐色,均具黑褐色羽干紋,尾較長,呈叉狀,具寬度相等的黑色和褐色相間排列的橫斑;飛翔時翼下左右各有一塊大的白斑。雌鳥顯著大於雄鳥。
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帶。白天活動,常單獨在高空飛翔,秋季有時亦呈2-3隻的小群。主要以小鳥、鼠類、蛇、蛙、魚、野兔、蜥蜴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一般通過在空中盤旋來觀察和覓找食物。分佈於歐亞大陸、非洲、印度,一直到澳大利亞。
黑鳶
大小量度:體重♂1015~1150g,♀900~1160g;體長♂540~660mm,♀585~690mm;嘴峰♂25~40mm,♀27~38mm;翅♂435~550mm,♀440~530mm;尾♂270~362mm,♀285~358mm;跗蹠♂52~75mm,♀50~72mm。(註:雄性——♂;雌性——♀)
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帶,也常在城郊、村屯、田野、港灣、湖泊上空活動,偶爾也出現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和林緣地帶。
白天活動,常單獨在高空飛翔,秋季有時亦呈2~3隻的小群。飛行快而有力,能很熟練地利用上升的熱氣流升入高空長時間地盤旋翱翔,兩翅平伸不動,尾亦散開,像舵一樣不斷擺動和變換形狀以調節前進方向,兩翅亦不時抖動。通常呈圈狀盤旋翱翔,邊飛邊鳴,鳴聲尖銳,似吹哨一樣,很遠即能聽到。視力亦很敏銳,在高空盤旋時即能見到地面動物的活動。性機警,人很難接近。
主要以小鳥、鼠類、蛇、蛙、魚、野兔、蜥蜴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偶爾也吃家禽和腐屍。覓食主要通過敏銳的視覺,通常通過在空中盤旋來觀察和覓找食物,當發現地面獵物時,即迅速俯衝直下,撲向獵物,用利爪抓劫而去,飛至樹上或岩石上啄食。
黑鳶分布圖
旅鳥:冰島、愛爾蘭、挪威、塞席爾、英國、美國本土外小島嶼。
繁殖期4~7月。營巢於高大樹上,距地高10米以上,也營巢於懸岩峭壁上。巢呈淺盤狀,主要由干樹枝構成,結構較為鬆散,內墊以枯草、紙屑、破布、羽毛等柔軟物。雌雄親鳥共同營巢,通常雄鳥運送巢材,雌鳥留在巢上築巢。巢的大小為40~100厘米,有時直徑達1米以上。每窩產卵2~3枚,偶爾有少至1枚和多至5枚的,卵的大小為53~68mm×41~48mm,重約52克,鈍橢圓形,污白色、微綴血紅色點斑。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38天。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撫育,大約經過42天的巢期生活后,雛鳥即可飛翔。
黑鳶(育雛) | 黑鳶(卵) |
黑鳶(7亞種) | ||
---|---|---|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
1. | 黑鳶埃及亞種 | Milvus migrans aegyptius |
2. | 黑鳶南亞亞種 | Milvus migrans affinis |
3. | 黑鳶台灣亞種 | Milvus migrans formosanus |
4. | 黑鳶雲南亞種 | Milvus migrans govinda |
5. | 黑鳶普通亞種 | Milvus migrans lineatus |
6. | 黑鳶指名亞種 | Milvus migrans migrans |
7. | 黑鳶非洲亞種 | Milvus migrans parasitus |
該物種分佈範圍很廣,儘管該物種的總體趨勢似乎在下降,但下降的水平低於標準(降幅比10年或3代> 30%),總體數量規模還是非常大的,因此並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二類保護動物名錄。
註:黑鳶圖冊網址
2021年2月,入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