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黃桐的結果 展開

黃桐

大戟科黃桐屬植物

黃桐(學名:Endospermum chinense Benth.)是大戟科黃徠桐屬植物,喬木,高6-20米,樹皮灰褐色;嫩枝、花序和果均密被灰黃色星狀微柔毛。葉薄革質,橢圓形至卵圓形,長8-20厘米,寬4-14厘米。花序生於枝條近頂部葉腋,雄花序長10-20厘米,雌花序長6-10厘米,苞片卵形,長1-2毫米。果近球形,直徑約10毫米,果皮稍肉質;種子橢圓形,長約7毫米。花期5-8月,果期8-11月。

分佈於中國福建南部、廣東、海南、廣西和雲南南部;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越南也有分佈。生長於海拔600米以下山地常綠林中。

形態特徵


黃桐
黃桐
喬木,高6-20米,樹皮灰褐色;嫩枝、花序和果均密被灰黃色星狀微柔毛;小枝的毛漸脫落,葉痕明顯,灰白色。葉薄革質,橢圓形至卵圓形,長8-20厘米,寬4-14厘米,頂端短尖至鈍圓形,基部闊楔形、鈍圓、截平至淺心形,全緣,兩面近無毛或下面被疏生微星狀毛,基部有2枚球形腺體;側脈5-7對;葉柄長4-9厘米;托葉三角狀卵形,長3-4毫米,具毛。
花序生於枝條近頂部葉腋,雄花序長10-20厘米,雌花序長6-10厘米,苞片卵形,長1-2毫米;雄花:花萼杯狀,有4-5枚淺圓齒;雄蕊5-12枚,2-3輪,生於長約4毫米的突起花托上,花絲長約1毫米;雌花:花萼杯狀,長約2毫米,具3-5枚波狀淺裂,被毛,宿存;花盤環狀,2-4齒裂;子房近球形。被微絨毛,2-3室,花柱短,柱頭盤狀。果近球形,直徑約10毫米,果皮稍肉質;種子橢圓形,長約7毫米。花期5-8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00米以下山地常綠林中。適生地區年平均氣溫20-22℃,最冷月平均氣溫10-13℃,絕對最低溫-2℃,年積溫6500-8000℃,年降雨量1200-2600毫米。多散生在山地常綠季雨林中,與火果牛奶果、楠木、柿葉木羌子和荷木等混生。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多在花崗岩、沙頁岩發育的酸性紅壤上生長。為陽性樹種,不耐庇蔭,幼苗也喜光,在肥沃多濕的林中常為上層立木,生勢旺盛,樹榦挺直。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福建南部、廣東、海南、廣西(欽州、防城、浦北、北流、陸川、龍州、巴馬、大瑤山等)和雲南南部;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越南也有分佈。

繁殖方法


採種

當果實由青色變黃色時採集,採回後放室內攤開陰乾,宜隨采隨播。如需運輸宜用濕苔蘚混藏,時間以不超過10-20天為宜,否則會降低發芽率。種子千粒重320克,發芽率80%。

育苗

採用條點播,行粒距20厘米×5厘米,播后覆土厚2-3厘米,蓋草保濕,播后10-15天發芽出土。每畝播種量10-12千克。苗期正值冬春,易受霜害或低溫影響,要注意防霜保溫工作。為了趕上造林季節,可在春暖時適當施肥,促其生長,苗齡六個月左右,高40-50厘米時,可出圃造林。每畝產苗1.5-2萬株。

栽培技術


選地

林地應選擇在山坡的中下部、溝谷和河流兩岸或皆伐跡地,相對大氣濕度在80%以上的立地環境。乾燥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生長不良。造林地如選在採伐跡地,應先進行跡地清理、清除雜灌及採伐剩餘物。

栽植

海南的造林季節以8-9月雨季為宜。植穴規格一般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行距2.5米×2.5米或3米×3米,起苗時儘可能保持根系完整,及時漿根,但泥漿不宜過濃,否則使根系粘結,影響恢復生長

撫育

幼林不耐蔭,在山坡下部及山谷雜草繁茂的地方應適當增加撫育次數,免遭雜草壓蓋而影響成活和生長。撫育安排在生長高峰期,即雨季來臨之前和結束時進行。第1年撫育管理次數不少於2-3次,以後每年撫育次數應根據幼林生長發育情況決定。

病蟲防治


大樹的抗病蟲害能力較強,極少發現有較嚴重的病蟲害。在苗期有卷葉蟲地老虎危,可用50%辛硫碑1000-1500倍液噴酒,對地老虎還可採用施撒毒餌的方法加以消滅;用40%樂果10倍液拌炒熟的米糠、豆餅或玉米碎粒等,在無風悶熱的傍晚撒在苗床四周,效果良好。

主要價值


木材為散孔材,淡黃色,紋理通直,結構細緻,材質輕軟,容重0.429克/立方厘米,加工容易,旋刨性能好,乾燥后稍開裂,但不變形,不耐腐,且易被變色菌侵染,材色淡而一致,縱切面平滑略有光澤。可供膠合板、文具、火柴桿、模型、門窗、傢具、農具和日用器具等用材。樹葉、樹皮入葯,有舒筋活絡、祛瘀生新和消腫鎮痛效用,治關節痛、腰腿痛和四肢麻木;樹皮治瘧疾。黃桐生長迅速,干形通直高大,是桂南速生用材樹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