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合線
來合線
來合線自湘桂鐵路來賓站起,經古瓦、橋鞏、白鶴隘、河裡、王所至合山,建築長度
64.2公里。是廣西能源基地合山煤礦的一條運煤專用線。
來合線地勢平坦,為桂中台地丘陵地貌,中部屬岩溶地區,漏斗、暗河發育,白鶴隘以
北,進入二疊系合山煤田,沿線最高氣溫39℃左右,最低氣溫—3.3℃,年降雨量1200—
1903毫米。
來合線由合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勘測設計。民國24年(1935年)下半年,擬定線路修建方
銷售。採用技術標準:軌距1米,最大坡度重車方向16.6‰,輕車方向28‰,最小曲線半徑
45米。
線路取銷,改修至來賓,在湘桂鐵路的來賓站換裝。
民國24年(1935年)下半年,合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設築路處組織施工,以招標發包給湖
南、柳州私營營造商旄工為主,並由來賓縣徵集部分民工和合山煤礦兩個築路工程隊參加。
民國27年,廣西省政府與中國銀行總管理處合資接辦,同年1月,白鶴隘—王所段線路建成
通車,12月,王所—思光—合山段通車。
民國28年(1939年)10月,因日本侵略軍進犯廣西,工程停頓。翌年11月,復工興建,民
國30年9月通車至來賓,並建成來賓換裝站。
民國33年(1944年)日軍再度入侵廣西,來合線被迫停運,線路設備遭偷盜破壞。民國35
年9月,修復通車並恢復客貨運輸。當時線路採用英制35磅/碼鋼軌,使用德制24噸小型蒸汽
機車和6噸傾倒煤斗車,線路容許速度20公里/小時。
建國后,來合線以合山煤礦為主,柳卅鐵路局協助,前後經歷了三次改造。
1954年,為保證行車安全,將線路最小曲線半徑由45米改為80米;重車方向的最大坡度
由16.6‰改為14‰。
1961年起,為行駛48噸以上的KD6型蒸汽機車,再次將線路最小曲線半徑由80米改為120
米,合山—來賓方向的限坡改力12‰,並更新來賓站換裝設備,1962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
1969年6月,來合線運量增長,自治區決定將來合線由米軌改為準軌,與湘桂鐵路來賓
站接軌,採用的限制坡度:合山一來賓方向改為7.5‰,相反方向15.8‰,最小曲線半徑增
至300米,使線路基本達到三級幹線標準。柳州鐵路局於1969年10月提出設計文件后,合山
煤礦當即成立來合線改造工作指揮部組織全面施工, 1971年7月全線通車。共投資人民幣
1256.7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