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九龍池
位於雲南省的寺廟
玉溪九龍池
玉溪九龍池
據《重修九龍池碑記》載,寺廟初創於清朝之前,幾經擴建,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又“新作石橋,長虹卧波,幾於騰空直上。繼修大寺閣,煥然一新,儼若普陀”。可見, 200多年前,九龍池廟宇已頗具規模。
九龍池風光,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那潭十分清澈明凈的池水。乾隆《新興州志》描寫其水,從“岩石間潺潺流出,聚為一泓,清可鑒發”。不論春夏秋冬,無數游魚,搖尾相戲。晴日,池旁斑駁的樹影清晰如畫地印在池中;微風吹來,則漣漪輕盪,樹影碎散,魚群晃動,別有佳趣。
有池子四周,設有欄桿。池上,一橋飛跨正中,橋洞門頭上,刻有“九龍池”三字。龍潭的出水量,比本地其他泉池,都要大得多,歷來是灌溉玉溪壩子“四十二屯”萬畝良田的重要水源之一。故前人有詩吟道:“山滿青光水滿池,滔滔利澤本無私。未知百里臨民侯,可似九龍作雨時。”九龍池的山岩峭壁聳峙,層巒疊嶂。沿著池畔台階拾級而上,在險峻的林壑之巔,建有樓台亭閣,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大觀樓、聽泉樓、三聖閣、大士閣、文星閣等,均有詩詞對聯可以觀賞。“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文星閣位置最高,巍峨矗立,直插雲霄。只要登樓遠眺,眾山皆小,翡翠般的玉溪壩子,可盡收眼底。遠處山川,連綿不絕,此起彼伏;星羅棋布的村舍,縷縷炊煙,裊裊升起;縱橫交錯的林蔭大道,車水馬龍,往返不息。視近處,龍池周圍,古木參天,鬱鬱蔥蔥,鳥語花香,林濤陣陣。池子東邊的平場上,有古戲台一座,至今尚存。歷史上,每年春節在此大鬧花燈是個傳統。四面八方來遊玩的人,真是人山人海。
除池、亭、山、水之外,九龍池還有上中下松園,三園相近。園內的雲南巨松,拔地而起,蒼勁挺拔,高達十數丈,相傳為明代寺內老僧所值。坐落在龍池下面的飛井海(水庫),水面寬闊,碧波如玉。西岸的農村,坡坡桃林,處處綠蔭。山道彎彎,阡陌相連。當盛產飛井桃,其味甜美,遠近聞名。近年來,當地人民政府撥款進行修復,建立了專門管理林園機構,使古老的九龍池恢復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