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猄蟻
黃猄蟻
黃猄蟻,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 1775),蟻科織葉蟻屬的一種螞蟻,又名黃柑蟻、紅樹蟻,廣泛分佈與我國南方。黃猄蟻是樹棲蟻種,會利用幼蟲吐絲捲起鮮活樹葉築成“蟻包”棲息,大群落的黃猄蟻普遍有多個副巢。黃猄蟻生性兇猛,擅長捕食各種昆蟲,因此常在農業生產上被用於生物防治。
黃猄蟻體態輕盈,捕食團結,飼養看點頗多,因此它們已經成為了中國寵物螞蟻界的後起之秀,不少國內的寵蟻玩家已經開始飼養黃猄蟻作為觀賞寵物。
黃猄蟻,俗稱酸螞蟻、黃柑蟻、紅樹蟻、織巢蟻,樹棲於氣候溫暖的熱帶、亞熱帶,盛產於瀾滄江中下游的雲南臨滄、思茅、西雙版納地區,以及寮國、泰國、緬甸、柬埔寨、越南東南亞5國。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四川也有分佈。喜在闊葉喬木樹上築巢,一群黃猄蟻可有好幾個巢,多達數萬隻,巢主要以幼蟲吐出的分泌物將植物葉子等粘結而成,呈倒圓錐形掛在離地6-10米的樹枝上。綠色蟻巢為新蟻后剛建,體積小似鴨蛋(5~6厘米),螞蟻數量也少,黃色蟻巢建立已有定時間,體積大如南瓜(30~54厘米),螞蟻數量十分可觀。黃狼蟻分為翅蟻(雌、雄)和工蟻兩種,工蟻大小不等,體長6~1毫米,銹紅色或橙紅色,因其腹下有個透明的儲酸的小黃球得名“酸螞蟻”。它們不停地覓食、戰鬥、保衛家園、照顧蟻后產下的新成員,一生都在忙碌中度過。雌蟻較大,體長15~18毫米,青黃色;雄蟻較小,體長僅6~7毫米,棕黑色。雌、雄蟻均有翅膀,專司繁育後代。黃猄蟻食性雜,以捕食多種害蟲為主,是柑橘園中害蟲最大的天敵。早在17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它來防治柑橘害蟲,是世界上生物防治害蟲最古老的先例。
黃猄蟻喜溫、好濕、不耐寒,工蟻每天隨太陽升起離巢外出工作至日落才回巢休息,群居者壽命可長達數年,而離群者則只能生存數日。
黃猄蟻用絲築巢於樹上,巢的直徑為20—50厘米。遇敵害工蟻則會群集巢外叮咬。大型甲蟲常被其驅趕,不敢在其附近活動。它除能捕食大綠蝽外,還捕食柑橘潛葉甲、天牛、吉丁蟲、金龜子、象鼻蟲和風蝶幼蟲等多種害蟲。
黃猄蟻
黃猄蟻
黃猄蟻的蟻包
黃猄蟻蟻后特寫
該蟻屬熱帶螞蟻。樹棲。其種群數量依植被類型而不同。在其適宜建巢處且樹葉多的地方,種群數量較多。每個種群只有1個蟻后,種群之間常有敵意,但很少發生爭鬥。
黃猄蟻合力織巢
我國南方許多地方有喜食黃猄蟻的習俗,在雲南傣族同胞用黃猄蟻製成的醋拌冷盤別有風味,基諾族用黃猄蟻製成“燴酸螞蟻蛋”招待佳賓,至於生食和泡酒飲用者更不計其數。用黃猄蟻去頭,可直接塗擦患部治癬。黃猄蟻體內蛋白質、氨基酸的含量均較高,錳、硒、鋅的含量也較高,因而具有增強免疫和抗衰老的重要作用,可以作為食用、保健和藥用。
黃猄蟻捕食蝗蟲
黃猄蟻的正常生長、發育及穩定地繁衍後代,除需要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外,需要一定的營養物質。在三大營養要素中,蛋白質居最重要地位,是生命的基礎,而氨基酸則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廣泛參與機體正常生化代謝和許多生理機理。因此,在食料中應適當加入一些氨基酸添加劑。人工飼養條件下,可投喂米糠、麥鼓皮、豆餅、豆渣、雞的配合料、蜂蜜、糖類、各種瓜果類,以及動物性飼料,如魚粉、蠶蛹粉、骨頭粉、雞蛋、蟲死體等。
野外繁殖利用可將整巢螞蟻套入布袋或用采枝取巢法,將蟻巢連樹枝一同砍下,待黃猄蟻安定后即可攜帶至新的地點。施放時,應選擇蟲害樹木或蚜蟲較多的地方,將蟻窩刺爛,加速黃猄蟻在新址營巢並定居。為了確保黃猄蟻在設計林區中安居,可以用自製木箱或其他無特殊氣味的容器,懸掛或置放於林間,輔以補充飼料,待一些黃猄蟻在內定居后,即可大量繁殖。
中國廣東、福建、廣西、海南、雲南;國外分佈於東南亞地區,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等地。
我國早在公元前304年就用黃猄蟻 Oecophylla smaragdina 防治柑橘害蟲。
黃猄蟻捕食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