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龜子
鞘翅目金龜子科動物
金龜子是鞘翅目金龜總科(Scarabaeoidea)的通稱。其幼蟲(蠐螬)是主要地下害蟲之一,危害嚴重,常將植物的幼苗咬斷,導致枯黃死亡。多種成蟲又是農作物、林木、果樹的大害蟲,因此,正確鑒定種類學名,研究和掌握其分類特徵及生物學特性,對控制金龜子的危害,確保農、林業增產是至關重要的。
金龜子的種類繁多,形態多樣,是鞘翅目中大類群之一,全世界已記有20000餘種,我國目前已記錄約1800種。
長橢圓形,長約2.5mm,寬約1.6mm,初產乳白色。
金龜子
長約22mm,寬約10mm,淡黃色或杏黃色。
長橢圓形,背翅堅硬,體長約20mm,寬約10mm。羽化初期為紅棕色,后逐漸變深成紅褐或黑色,全身披淡藍灰色閃光薄層粉,前胸背板側緣中間呈銳角狀外突,前緣密生黃褐色體毛。腹部圓筒形,腹面微有光澤。
大黑鰓金龜(HolotrichiadiomphaliaBates),屬鞘翅目,金龜科。主要危害山楂、蘋果、李等果樹。
1、形態特徵
金龜子
2、生活習性
以成蟲和幼蟲形式在地下越冬,5月越冬成蟲出現,交尾產卵,6月幼蟲孵化,一直到10月越冬,翌年越冬的幼蟲,於5月末活動,到距地表10~20cm處取食植物根部,到6月末化蛹,7月中旬成蟲出現。一個世代需710d左右。成蟲於每日黃昏開始活動,20:00~21:00活動最盛,拂曉前全部鑽入土中。成蟲有趨光性,但雌性很少撲燈。該蟲於荒坡、雜草地發生較多,尤以施未腐熟廄肥的田塊,蟲量較多。
東方金龜(SericaorientalisMotsch),屬鞘翅目,金龜科。主要危害蘋果、山楂、梨、李、杏、櫻桃等果樹。
1、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7~8mm,卵圓形。黑色或紅褐色,有光澤,被黑灰色絨毛,觸角褐色,由9節組成。卵:橢圓形,長1mm左右乳白色,有光澤。幼蟲:老熟幼蟲長14~16mm,頭部黃褐色,胴部乳白色,多皺褶。蛹:長6~10mm,黃色,頭部黑褐色。
2、生活習性
以成蟲在土中越冬,4月下旬出土,5月初~6月上旬為發生盛期,6月為產卵盛期,卵成塊產在被害植物根際表土中,6月中下旬孵出幼蟲,8月中下旬老熟幼蟲鑽入地下20~30cm處,做土室化蛹。成蟲出現后即準備過冬。成蟲有趨光性和假死性。
小青花金龜(OxycetonlajucundaFald),屬鞘翅目,金龜科。主要危害山楂、蘋果、梨、杏等果樹。
1、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2mm左右,暗綠色。頭部黑色,觸角和複眼黑褐色,前翅鞘上有黃白色斑紋,腹部兩側各有黃白色斑紋6個,尾部有4個。卵:球狀,白色。幼蟲:老熟幼蟲頭部較小,褐色,胴部乳白色,各體節多皺褶,密生絨毛。蛹:裸蛹,白色,尾端為橙黃色。
2、生活習性
以成蟲在土中越冬。翌年果樹開花時,成蟲大量出現。成蟲白天活動,群集食害花絮。成蟲喜食蔥花,嚴重時在1個花絮上可達20多頭,下午活動最盛。成蟲喜將卵產在荒草土地中。
1、危害狀
幼蟲咬斷幼苗或幼樹根部,導致苗木枯黃而死亡。
2、防治技術
人工治理:利用其趨光性用燈光誘殺。該蟲有假死性,可震落殺死。幼蟲期灌水,使幼蟲窒息而死。
藥物防治:用3%高效氯氫菊酯微囊或2%噻蟲啉微囊500~600倍液,在果樹吐蕾、開花前噴灑防治。用竹籤插孔,再用75%辛硫磷乳油,90%敵百蟲,兌水1000倍灌注,直達到幼蟲潛伏深度,效果良好。
1、危害狀
成蟲採食果樹嫩芽、新葉及花朵,常群集暴食幼嫩葉片,造成嚴重危害。
2、防治技術
用燈火誘殺成蟲,成蟲發生期,於傍晚震落捕殺。幼蟲期,於地表扎孔,用50%敵敵畏500倍液或90%敵百蟲500倍液灌注,效果良好。成蟲期噴施3%高效氯氫菊酯微囊懸浮液或2%噻蟲啉微囊懸浮液500~600倍,效果良好。
1、危害狀
成蟲食害花蕾和花,咬食花的花瓣、花蕊和柱頭,將雌蕊和雄蕊吃光,導致只開花而不結果。
2、防治技術
果樹開花和大蔥開花時,進行人工捕殺,在果樹含苞未放,即開花前2~3d,用3%高效氯氫菊酯微膠囊懸浮液或2%噻蟲啉微膠囊懸浮液500~600倍液噴灑,在蟲源地,用敵敵畏500~800倍液灌地,進行土壤處理,消滅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