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豐京
西周豐京
豐京亦稱豐邑,周文王伐崇侯虎后自岐遷此,“豐”亦作“酆”,與鎬京同為西周國都。在今陝西長安西南灃河以西。《詩·大雅。文王有聲》:“既伐於崇,作邑於豐。”武王雖遷於鎬,而豐宮不改,仍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有靈台,唐初遺址尚存。
豐京是陝西省境內最古老的周王朝故都,亦稱豐邑,周文王伐崇侯虎后自岐遷此。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有記載:
“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慚,相謂曰:“吾所爭,周人所恥,何往為,只取辱耳。”遂還,俱讓而去。諸侯聞之,曰“西伯蓋受命之君”。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殷之祖伊聞之,懼,以告帝紂。紂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
西周勾連雷紋大鼎
豐京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西郊的灃河中游西岸,東界灃河,西界靈沼河,北至郿鄠嶺崗地北緣,即今客省庄村北至海家坡一線,南到石榴村至魯坡頭,面積約8~10平方公里,是一處南北狹長,四面環水,相對密閉的地區。在這個區域內,西周遺址和墓葬比較密集。位於豐京東北部的客省庄、馬王村是一片瀕臨灃河的高地,目前,已發現西周大型夯土基址14處。夯土基址建築群的西部還發現幾處西周貴族的居址。雖然現在尚無文字資料可以確認這裡是西周王室的宮殿、宗廟區,但可以肯定,是豐京內重要的建築地點。豐京南部的新旺村、馮村也是一片較為平坦的高地,先後4次出土西周窖藏青銅器,可能也是豐京內西周重要貴族的居址。位於豐京西北部的張家坡崗地,東西約600米,南北約400米,西周初期作居址使用,西周早期以後,成為豐京區域內最大的一處公共墓地,現已發現西周墓葬3000餘座。
豐京遺址範圍及西周遺存分布圖
豐鎬遺址
【豐鎬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馬王鎮、斗門鎮一帶的灃河兩岸。是我國奴隸社會鼎盛時期西周王朝的都城舊址。城址範圍待考。豐鎬是西周文王所建豐京和武王所建鎬京的合稱,豐在河西,鎬在河東。周王朝在此建都約300年,周平王東遷后廢棄。豐京遺址在客省庄、馬王村和新旺村一帶,發現有大建築群遺址,且發現有一套完整的地下排水管道。中心區為最大的夯土基址,坐北向南,東西長61.5米,南北最大進深35.5米,總面積1826.8平方米。鎬京遺址在斗門鎮花園村、普渡村至落水村、眉烏嶺一帶的高岡地帶。發現有大型宮室遺址,平面呈"工"字形,中央主體建築南北長59米,東西寬23米,南北還有規模相當的對稱分佈的兩組附屬建築群。還發現數以百計的西周墓葬。在張家坡發現的殉葬車馬坑中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內部有駕四馬作戰用的戎車和駕二馬乘坐用的軺車各一輛,戎車駕馬全部以青銅作飾,軺車駕馬大部用海貝填飾,工藝考究,造型精美。遺址中還發現有許多窖藏,出土器具100餘件,其銘文記載了周王朝的一些史實。這裡的發現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且對探討西周的社會經濟結構以及當時的生產生活情況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西周豐鎬二京的城牆、布局以及附近的西周王陵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從1933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對豐鎬遺址開展了一系列的考古調查,尤其是解放后,調查工作取得明顯突破,陸續在灃河中游兩岸發現大片西周遺跡,發現和發掘大型夯土基址、古墓葬、車馬坑、青銅器窯藏等多處,基本確定了遺址的範圍。1956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豐鎬遺址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國務院公布豐鎬遺址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豐鎬遺址保護範圍為25平方公里;1981年西安市政府建立了豐鎬遺址保管所,作為保護豐鎬遺址的專職機構。期間,遺址地區逐級成立了群眾性文保小組,配合省市文管部門展開工作。
西周玉龍
在學術科研方面,先後編輯出版了《灃西發掘報告》、《周都豐鎬位置商榷》、《鎬京五號宮室》、《長安張家坡西周井叔墓發掘簡報》、《長安張家坡銅器群銘文匯釋》、《記長安花園村兩墓青銅器》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