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皺山系
大陸地殼上的地質構造現象
褶皺山系是大陸地殼上最為壯觀的地質構造現象,它是大陸板塊造山作用的結果與標誌。
褶皺山系形成
褶皺岩層質構造運層彎曲,連續未破壞構造形,稱褶曲。一個彎曲的中心叫軸部,軸部的兩側為翼部。根據褶曲的方向,可分為向斜和背斜兩類。一系列褶曲的組合即成為復向斜和復背斜。褶皺對地貌形態有重要影響,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山脈都是褶皺山脈,如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
陸區殼均厚千米,褶皺系殼厚達千米。
世界最長褶皺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長的褶皺山系。
褶皺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的地貌結構自成一體,它是由一系列縱向山脈、山間高原、盆地和谷地組成,但其南北兩段略有差異,北段(北美)大致可分為東、中、西三個縱列帶;南段(南美)以安第斯山脈為主體,其西為沿海山脈,其東為科迪勒拉前山。
北美洲部分山體較寬(800~1600公里)、較低(海拔1500~3000米),主要由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落基山脈及山間高原與盆地組成。南美洲部分山體較窄(300~800公里)、較高(大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以安第斯山脈為主幹,中段夾有荒漠高原和山間小盆地。
科迪勒拉山系自然環境複雜多樣,容多種氣候類型和自然帶於一山體,並有若干種垂直帶景觀。高大山系的崛起和屏障作用,對南美洲大陸氣候、水文網分佈、地理環境地域分異、人文景觀和交通線布局等帶來巨大影響。
年輕的阿爾卑斯褶皺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