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土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範學校

互助一中創建於公元1947年,前身為互助縣簡易師範學校(初師)。1949年,合併到青海省職業學校。1950年,在原簡易師範學校內招收了初一、初二兩個初中班,在校生108名。1952年,互助縣初級中學正式成立。1958年,成立高中部,改名為“互助土族自治縣中學”,學製為三年,在校生966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改名為“紅旗中學”,學制改為二年。1971年,更名為“互助中學”。1983年,高中恢復為三年制,在校生1687名。1985年,改名為“互助土族自治縣第一中學”。2003年,高中擴招,高一擴招為20個班,在校生2695名。2005年,初中部劃歸城南學校,學校改製為高級中學。學校佔地面積4.2萬多平方米,現有班級56個,教職員工251名,其中高級職稱教師58名,研究生結業21名,在校生達3000多名。自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累計向大中專院校輸送人才1萬多名,考入北大3名,清華1名。2004屆畢業生王軍奪得當年青海省文科狀元。

學校先後被授予“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範學校”、“中國/WHO健康促進學校銀獎單位”、“2008奧林匹克示範學校”、“國家地理科普基地”、“青海省名院名校”、“青海省中小學實驗教學I類達標學校”、“青海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省級“標準化學校”、省級“文明單位”、海東市“先進職工之家”、海東市“文明單位”、互助縣“文明單位”等稱號。共受到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表彰嘉獎達400餘次。

學校簡介


互助一中創建於公元1947年。
互助一中歷經滄桑,風雨兼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了60多年的不平凡歲月。學校求實的優良傳統和嚴謹的治學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一中人身上傳承延續,並不斷發揚光大,歷久彌新。正是這種優良的傳統和精神,使互助一中深深植根於文明的沃土中,形成了互助一中深厚的文化底蘊,塑造了一中人誠懇樸實、堅毅自強的品格,使學校在60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青春活力,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在人才培養、教學研究、德育建設、校園文化創建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土鄉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新時期的一中秉承過去實幹苦幹的精神傳統,以弘揚主體意識、創新精神為己任,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在民主和寬容的氛圍中,倡導“摒棄人治,實施法治,追求德治”的辦學理念,致力於校園文化生活的建設,著眼於人的精神、情懷和智慧、潛能的深遠培育與開發,努力使莘莘學子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個體的最優發展。20世紀90年代,學校率先推行教學改革,注重培養深具潛力並能持續發展的學生。21世紀,學校秉承“文化立校、師資立業、道德立人”的辦學精神,堅持“科學與人文並重,規範和個性共存”的教育理念,提升辦學境界。
學校精神:
在快樂中敬業在敬業中奉獻在奉獻中創新
學校座右銘:
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
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
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校訓:明德博學求實致遠
校風:崇德務實和諧創新
教風:嚴謹育人合作求精
學風:樂學善思勤勉博採
學校倡導的校園文化精神:
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文明的儀錶影響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以優雅的的氣質培養學生。
辦學理念:科學與人文並重規範和個性共存
辦學追求:管理一流師資一流設施一流環境一流效益一流質量一流
育人目標: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生活學會發展學會創造
互助一中
互助一中
作為國家西部大開發助學工程,互助一中自2003年開設第一屆“宏志班”以來,使一大批家庭貧困的學子完成了高中學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品學兼優的人才,“宏志班”高考升學率均為100%。互助一中“宏志班”以“宏圖寄黨恩,志遠為國強”為精神,以“特別有禮貌,特別有紀律,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吃苦,特別有志氣,特別有作為”為班訓,以“營造溫馨,享受文明,自強不息,宏志成才,學會感恩,回報社會”為口號,使“宏志班”成為全校好學上進的示範班,如今,宏志精神、宏志班訓、宏志口號已成為互助一中全體學生的勵志銘。
走進互助一中校園,最引人注目和難忘的是校園內的主題雕塑——智慧之光。雕塑的整體形象是三把豎立的金鑰匙,是人類智慧的象徵,是探求宇宙奧秘的體現。遠遠看去,三把金鑰匙凌空而上,寓指互助一中自強不息,銳意進取,各項發展充滿活力,教育教學蒸蒸日上,永不停息。雕塑《智慧之光》已成為互助一中校徽之外的第二標誌。
雕塑主要由鑰匙、大球、星星、基座四部分組成,分別蘊含不同的寓意。金鑰匙代表人類智慧,三把鑰匙依次升高,作為傳播人類文明的學校,其追求的境界要不斷提升。擁有金鑰匙,就能打開知識的殿堂,開啟智慧的大門,進入理想的境地。大球代表教師,象徵太陽;星星代表學生,學生偎依在老師的身旁,接受知識陽光的沐浴。弧形象徵著追求科學真理的道路是曲折的,激勵全體師生要不畏艱難,勤勉共進,實現教學相長。
一中風貌
一中風貌
雕塑體現出辦學思想:學校標誌性雕塑凸現太陽和星星,即老師和學生,充分體現了互助一中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星星環繞大球,象徵著學校尊師重道、以德育人、以德尚學的精神;日月運行,皆遵定律,有違則亂,象徵著學校依法治校的堅定辦學理念。整個構圖體現出剛柔相濟的美感,象徵學校所提倡的人文精神與文明環境有機融合的校園文化,體現了學校和諧的人性化管理,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如今,建設濃郁的校園新文化為學校沉澱出富有特色和個性的校園精神及價值體系,讓新時代的學子在充滿個性的環境中成長、發展已成為一中人的共識。目前,校園文化建設在互助一中顯示著獨特的魅力,校園內別緻的風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教學樓、辦公樓、住宿樓,獨具匠心的校園雕塑意蘊豐富,勾勒出了一個求學育人的優美環境。

辦學條件


互助一中校訓
互助一中校訓
互助縣第一中學創建於1947年,近60年的發展,學校逐步成為青海省辦學規模最大的省級高級重點中學。目前,學校佔地4.2萬多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約3.5萬平方米。現有教學樓3幢,綜合實驗辦公樓1幢,學生宿舍樓2幢,床位達2400個,操場1萬平方米,物理實驗室2個,化學實驗室2個,生物實驗室1個,微機室4個,計算機數量達224台,64座多媒體語音教室2個,多功能教學廳6個,一次性容量達2000座位。現有圖書2萬餘冊。高一、高二、高三年級各分設20個教學班,其中中央文明委西部助學“宏志班”3個,青海省“希望之星班”1個。助學合計學生1008人,資助款總金額為144.748萬元。其中集中辦班12個(宏志班3個,培苗行健班2個,格桑花班1個,希望之星班3個,陽光久成班1個,鼓樓致遠班1個,勵志班1個),台灣珍珠班項目正在爭取之中。現任校長蔣咸佩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學生在各類競賽中先後有273人次獲得國家級獎項,有159人次獲得省級獎項。學校十分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實施教學骨幹——學科帶頭人——學校名師三大工程,教師隊伍初步形成了老中青三結合,教學骨幹、學科帶頭人、學校名師梯度完善的良好的教師隊伍結構。學校有名師23名,學科帶頭人24人,學科骨幹23人。15位教師獲國家級表彰,有三位教師獲國家級講課比賽一等獎,一人獲青海省特級教師稱號,上任校長蔣咸佩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學生在各類競賽中先後有273人次獲得國家級獎項,有159人次獲得省級獎項互助一中校園頗具現代氣息,莊嚴簡潔的校門,整肅的教學主樓,無一不體現出這所省級重點中學的濃厚的文化氛圍。就是這所孕育和造就土鄉建設人才的搖籃,學校在第二十屆全國物理競賽中獲得國家級一等獎2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5名,獲獎率全省第一的優異成績。2004年又給土鄉人民奉獻了一個驚喜——文科班王軍同學摘取了青海省文科狀元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