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法

診法

介紹如下:醫生運用視、聽、嗅、觸等感覺功能以及與病人或知情者交談,全面了解系統掌握疾病各種相關信息,以探求致病原因、病變部位、病勢轉歸和病證特點,從而指導臨床治療的中醫方法。診法包括望診、聞診、問診、切診4種方法,稱為四診

簡介


● 英文名稱:Diagnostic Method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

古籍摘選


● 望而目察,聞以耳占,問以言審,切以指參,明斯診道,識病根源。(《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

名詞解釋


● 以中醫學理論為指導,臨床收集病變資料,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勢,辨別證候,判斷疾病,從而指導臨床治療的方法。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中醫診法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研究、診察疾病,辨別證候的技術與方法。它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技術,收集人體的疾病信息,並通過綜合分析,辨別證候,判斷疾病,從而指導臨床治療。診法從技術角度分為望診、聞診、問診、切診;從辨證體系可分為八綱辨證、六經辨證、臟腑辨證、經絡辨證、三焦辨證、衛氣營血辨證、氣血津液辨證等。

四診

● 望而知之謂之神:醫生通過對人體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況及其排出物等,進行有目的地觀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況,稱為望診。
● 聞而知之謂之聖: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方面。聽聲音是指診察患者的聲音、語言、呼吸、咳嗽、嘔吐、呃逆、噯氣、太息、噴嚏、腸鳴等各種聲響;嗅氣味是指嗅患者體內所發出的各種氣味以及分泌物、排泄物和病室的氣味。
● 問而知之謂之工:醫生詢問患者或陪診者,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經過、主述、刻下癥狀和其他與疾病有關的情況,以診察疾病的方法,稱為問診。
● 切而知之謂之巧:分脈診和按診兩部分。脈診是按脈搏;按診是對病體的肌膚、手足、胸腹及其他部位的觸摸按壓。

辨證

● 八綱辨證:根據病位的深淺,病邪的性質及盛衰,人體正氣的強弱等,歸納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稱為八綱辨證。
● 六經辨證:張仲景將外感病演變過程,以陰陽為綱,分成三陽和三陰兩大類,作為論治基礎的辨證方法。
● 臟腑辨證:根據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對疾病證候進行分析歸納,藉以推究病機,判斷病變的部位、性質、正邪盛衰情況的一種辨證方法。
● 經絡辨證:以經絡及其所聯繫臟腑的生理病理為基礎,辨析病證所在部位、病因病機及其性質特徵等的辨證方法。
● 三焦辨證:以上、中、下三焦所屬臟腑病理變化及其證候為基礎,闡釋溫病初、中、末三個不同階段的辨證方法。
● 衛氣營血辨證:即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血分證這四類不同證候,用以表示溫熱病病變發展過程中淺深輕重的辨證方法。
● 氣血津液辨證:運用臟腑學說中有關氣血津液的理論,分析氣、血、津液的病變,辨認其所反映的不同證候的辨證方法。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