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非人哉的結果 展開
非人哉
語言
非人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ēi rén zāi,意思是指簡直不是人啊。例句為陳太丘的朋友說的話,后被陳太丘的兒子說的無言以對。
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是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筆記小說。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便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先離去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別人的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進了門也不回頭看。
劉義慶(403年--444年)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陳元方,名紀,字元方,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人。在《世說新語》里,直接介紹陳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條,分佈在《德行》《言語》《政事》《方正》《規箴》《夙慧》六門。這八條記錄,除了《德行》之10的內容(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閑室之內,嚴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二門之里,兩不失雍熙之軌焉)為空泛評價的話以外,其餘的七條,都是七個精彩的瞬間,記載了陳元方和他的家人們的生活。
要說陳元方,得先說他的父親陳太丘。“太丘”本是河南一個地名,陳元方的父親陳寔(音為“實”)曾經是那裡的行政長官,所以後人稱他為“陳太丘”。這人為官清廉,家裡簡陋到連拉車的僕役都沒有。應宰府招見的時候,叫大兒子陳元方親自拉車,車上坐著老爺子抱著小孫子長文,二兒子季方則隨後挑著行李。到了宰府,主人設宴招待他們,當時的八大名士號稱“八龍”,一個給他們開門打簾,一個行酒,其他的六龍輪番布菜。可見陳家父子所得到的禮遇是非常非常高的(見《德行》之6、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后從,長文尚小,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這一道獨特的風景成為當地的奇聞,人們甚至給這父子三個畫像后廣為傳誦,說他們出行是“真人東行”,尊稱他們父子三人為“三君”。
陳老爺子一生最得意的事情,應該是生了陳元方和陳季方這麼兩個才學見識都非常高明的兒子,並且這兩個兒子又給他生了很出色的孫子,陳家可謂滿門俊才。某天,元方的兒子長文和季方的兒子孝先爭吵,各自誇耀自己的父親的功業德品高,吵了好久爭不出勝負,這兩個娃娃跑到爺爺陳太丘那裡,要老爺子下結論。沒想到老爺子不緊不慢地說:“論學識品行,元方和季方各有所長,互為兄長,難以分出高下優劣啊!”(見《德行》之8、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不知道小兄弟兩個聽到爺爺的決斷會不會滿意,但是爺爺的發自內心的得意和讚賞,以及後來長文孝文的才學出眾,卻不由得後世為父母的人生出些嫉妒來———生子孫若此,夫復何求!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泛,並成了個成語叫“難兄難弟”。“難”字讀陰平(即口語所說的普通話“一聲”),本來是“各有長處,難以分出高下”的意思,到了今天,卻將“難”解釋成了“苦難”的“難”,“難”的讀音也成了去聲(即口語所說的普通話“四聲”),成了“一起患難的人,共處同一個困難境地的人”的意思。如今偶爾在一些生僻的文章里,也還是將“難”字讀陰平,意思是“譏諷同樣的壞”,取其原意的反意。不過後來無論哪種解釋,都已經不是原來的面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