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公

李端公

《李端公》是唐代詩人盧綸(一作嚴維)為友人李端而作的送別詩。此詩抒寫亂離中送別友人的惜別之情,抒發對身世飄零、時局動蕩的感傷。前兩聯寫作者在故鄉衰草遍地的嚴冬送別友人,友人沿高山寒雲的小路離去,自己在日暮飛雪時歸來;后兩聯記敘與友人離別之後,作者在孤獨寂寞中感嘆自己少年孤苦飄零,深感與友人相識太晚,擔心在時世紛亂中與友人後會無期。全詩辭情並茂,頓挫有致,哀婉感人。

作品原文


李端公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註釋譯文


註釋

⑴《全唐詩》此詩題下有註:一作嚴維詩,題作“送李端”。李端:作者友人,與作者同屬“大曆十才子”。
⑵故關:故鄉。衰草:冬草枯黃,故曰衰草。南朝梁沈約《歲暮憫衰草》詩:“憫衰草,衰草無容色。憔悴荒徑中,寒荄不可識。”
⑶自:一作“正”。
⑷“路出”句:意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雲天外,寫其道路遙遠漫長。
⑸少孤:少年喪父、喪母或父母雙亡。早:一作“慣”。
⑹多難:多患難。《詩經·周頌·小毖》:“未堪家多難。”鄭玄箋:“我又會於辛苦,遇三監及淮夷之難也。”
⑺“風塵”句:意為在動亂年代,不知後會何期。風塵:指社會動亂。《後漢書·班固傳下》:“設后北虜稍彊,能為風塵,方復求為交通,將何所及?”

譯文

故鄉遍地都是衰敗的枯草,我們的離別本就令人傷悲。
遠去的路延伸到雲天之外,我歸來在傍晚雪花紛飛時。
少年孤苦漂泊他鄉恨過早,多難之時與你結識又太遲。
向著你去的方向空自流淚,世事紛繁哪還有見面之期?

作品鑒賞


賞析

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詩章,以一個“悲”字貫串全篇。首聯寫送別的環境氣氛,從衰草落筆,時令當在嚴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著寒風抖動,四野蒼茫,一片凄涼的景象。在這樣的環境中送別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離愁別緒。“離別自堪悲”這一句寫來平直、刻露,但由於是緊承上句脫口而出的,應接自然,故並不給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為此詩定下了深沉感傷的基調,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頷聯寫送別的情景,仍緊扣“悲”字。“路出寒雲外”,故人沿著這條路漸漸遠離而去,由於陰雲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這路好像伸出寒雲之外一般。這裡寫的是送別之景,但融入了濃重的依依難捨的惜別之情。這一筆是情藏景中。“寒雲”二字,下筆沉重,給人以無限陰冷和重壓的感覺,對主客別離時的悲涼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終於遠行了,留在這曠野里的只剩詩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無已。偏偏這時,天又下起雪來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詩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迴轉身來,挪動著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風雪歸途。這一句緊承上句而來,處處與上句照應,如“人歸”照應“路出”,“暮雪”照應“寒雲”,發展自然,色調和諧,與上句一起構成一幅完整的嚴冬送別圖,於淡雅中見出沉鬱。
頸聯回憶往事,感嘆身世,還是沒離開這個“悲”字。詩人送走了故人,思緒萬千,百感交集,不禁產生撫今追昔的情懷。“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是全詩情緒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屬極大不幸,何況又因天寶末年動亂,自己遠役他鄉,飽經漂泊困厄,而絕少知音呢。這兩句不僅感傷個人的身世飄零,而且從側面反映出時代動亂和人們在動亂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鬱,顯出了這首詩與大曆詩人其他贈別之作的重要區別。詩人把送別之意,落實到“識君遲”上,將惜別和感世、傷懷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詩思想感情發展的高潮。在寫法上,這一聯兩句,反覆詠嘆,詞切情真。“早”“遲”二字,配搭恰當,音節和諧,前急后緩,頓挫有致,有悲涼回蕩之勢。
尾聯收束全詩,仍歸結到“悲”字。詩人在經歷了難堪的送別場面,回憶起不勝傷懷的往事之後,越發覺得對友人依依難捨,不禁又回過頭來,遙望遠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畢竟是望不見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會。但世事紛爭,風塵擾攘,不知何時才能相會。“掩淚空相向”,總匯了以上抒寫的凄涼之情;“風塵何處期”,將筆鋒轉向預卜未來,寫出了感情上的餘波。這樣作結,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評價

清代胡本淵《唐詩近體》:“少孤”句悲李,“多難”句自悲。“掩淚”二句,送。
清代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少孤句,皆字字從肺肝中流露,寫情到此,乃為入骨。雖是律體,實《三百篇》、漢魏之苗裔也。
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說》:詩為亂離送友,滿紙皆激楚之音。前四句言歲寒送別,念征途之遞迢,值暮雪之紛飛,不過以平實之筆寫之。後半篇沉鬱激昂,為作者之特色。
近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沉至(“少孤”二句下)。

作者簡介


盧綸,唐代詩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大曆(唐代宗年號,766—779年)初,屢考進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載的賞識,得補閿鄉(在今河南省)尉。曾在河中任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為“大曆十才子”之一。詩多送別酬答之作,也有反映軍士生活的作品。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盧綸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五卷。
嚴維,唐代詩人。字正文,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初隱居桐廬,與劉長卿友善。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中,曾赴京應試,不第。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以“詞藻宏麗”進士及第。心戀家山,無意仕進,以家貧至老,不能遠離,授諸暨尉。時年已四十餘。后歷秘書郎。唐代宗大曆年間,嚴中丞節度河南,辟佐幕府。遷餘姚令。終右補闕。官終秘書郎。工詩,與當時名輩岑參、劉長卿、皇甫冉韓翃、李端等交遊唱和。詩以送別贈酬居多。《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嚴維詩》一卷,《全唐詩》輯其詩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