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五律,屬於近體詩範疇。
此體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期,其雛型是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平起兩種基本形式,中間兩聯須作對仗。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律詩的一種。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詩歌,就是五言律詩,屬於近體詩範疇。
五言律詩從五言古詩中繼承了每句五個音節、全篇兩句一組、總句數為偶數的基本特徵,同時增加了對偶和平仄的規則;而這些規則是從駢體文中借鑒過來的;駢體文則是由楚辭到漢賦而產生的;因此,說到底五律是五古和駢體文嫁接的產物。
齊梁體的格律詩構成了對式律(指全詩各聯之間均不粘的格律形式)、粘式律(指全詩各聯之間均粘的格律形式)和粘對混合律(指全詩各聯之間既有粘又有不粘的格律形式)三種類型,但以對式律為主,距離完善的近體詩尚有很大距離。其中從梁代中後期到陳代,陰鏗、張正見、庾信、徐陵等人的一些作品,已經十分接近唐人律詩。隋代,楊素、盧思道、薛道衡等人,結合南朝靡麗詞彩和北地清新剛健之氣,創作出一些清健秀拔的詩歌,為過渡期詩歌的發展指出向上一路。
唐初以來,在詩歌律化進程中出現的半古半律的詩體現象至初唐四傑而有所改觀,其五言律詩的對式律作品銳減,同時尚有部分近體詩未能諧協音律,留有較多的過渡階段痕迹。而之後的文章四友(杜審言、李嶠、崔融、蘇味道)以及沈佺期、宋之問等,對於四傑在詩體方面將唐初以來的混沌狀態加以分離與規範的初建之功與實踐成果,顯示出進一步鞏固與推進的態勢。可以說到初唐末期五律對式律作品已經絕跡,從而徹底告別了永明體的對式結構;粘對混合律作品亦呈銳減之勢,而粘式律作品卻大幅度地增加,並居於主導地位,這說明初唐詩人已經找到了聲律追求上的目標,並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確定了五律的粘對規則。特別是沈佺期、宋之問等詩人,總結了南朝以來新體詩的成就,把相對成熟的形式固定下來,最後完成了“回忌聲病,維句准篇”的任務,在創作中使五律正式定型。《全唐詩》收宋之問詩三卷近二百首,沈佺期詩三卷一百五十餘首,絕大部分是律詩。明代胡應麟在《詩藪》中說:“五言律體,兆自梁陳。唐初四子,靡縟相矜,時或拙澀,未堪正始。神龍以還,卓然成調。”
五言律詩定型於初唐,而最終成熟於盛唐。盛唐最能代表五律成就的是杜甫的作品。胡應麟《詩藪》說:“唯工部諸作,氣象巍峨,規模巨遠,當其神來境詣,錯綜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還,一人而已。”評價之高達到極點。《全唐詩》收杜甫詩十九卷一千三百餘首,其中近體詩佔多數,近體詩中律詩又佔多數。其中五律名篇有《春望》《月夜》《春夜喜雨》《登岳陽樓》《旅夜書懷》《江漢》《江上》等百餘首。
李白五律成就也非常高。李白之精熟於五律,是韻味天成的。胡應麟《詩藪》說:“太白風華逸宕,特過諸人。而後之學者,才匪天仙,多流率易。”這充分肯定了李白五律的成就。李白的五律像他以道家為主的思想基礎一樣,是非常飄逸自然的,如《送友人》《夜泊牛渚懷古》《渡荊門送別》《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等,沒有修飾雕琢的痕迹,平仄和對仗,都是渾然天成的。沒有融會貫通的學識和才華,是很難寫得好的。
李杜之外,王維的五律最好。《全唐詩》收王維詩四卷三百八十餘首,其中最主要的是五律。王維的思想基礎主要是佛家,他的詩歌也充滿了佛家“禪”的意境。其五律名篇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歸輞川作》《秋夜獨坐》《江漢臨眺》等幾十首。
五言律詩最高成就在盛唐,中唐以後逐漸衰落,五代幾乎鮮可提及者。宋代近體詩多是七言,五律成就不高,佳作也少,名篇更是罕見,只有梅堯臣的《岸貧》、呂本中的《兵亂后雜詩》、汪藻的《己酉亂后寄常州使君侄》、戴復古的《庚子薦饑》、林景熙的《枯樹》等。
元代崇尚唐詩,五言律詩的藝術成就反高於宋代。比較著名的詩人和作品有吳澄的《送富州尹劉秉彝如京》、胡炳文的《拜岳鄂王墓》、陳深的《江上》、黃庚的《漁隱為周仲明賦》、宋無的《銅陵五松山中》、成原常的《賦林泉民》、傅若金的《金陵晚眺》、泰不華的《送友還家》和陳高的《新歲憶曾子白》等。
對於唐代人來說,五言律詩是從五言古詩中脫胎出來的新詩體,它繼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押韻的原則,並且借鑒了駢體文的聲律和對偶原則,又有多方面的發展。其格律特徵主要表現在:(一)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二)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須對仗;(三)平仄必須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聯內講對,兩聯間講粘;(四)只能押平聲韻,並且押韻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數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不可換韻;(五)節奏形式是嚴格的兩個雙音步加一個單音步,並且單音步只能出現在句子的中間或者末尾,不能出現在開頭,兩個相鄰的雙音步的平仄必須相反。
根據以上規則,五言律詩分為平起和仄起兩體,每體又分為正格和偏格二種。五言律詩以首句不入為正格,而且以仄起式為常見。
五言律詩與七言律詩一樣,四聯八句,每一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與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聯用對仗的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多,七律首句不入韻的較少。但這個原因不是絕對的,在首句入韻的情況下,依然有首聯用對仗的例子。
五言律詩有四個基本句型:(一)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二)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三)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四)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這四種句型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由此構成五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
(二)仄起首句入韻式
仄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
格律對照例詩: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三)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
格律對照例詩: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四)平起首句入韻式
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 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
格律對照例詩:李商隱《晚晴》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乾后,歸飛體更輕。
(說明:加方框表示可平可仄;粗體字為韻腳所在)
作者 | 詩作 |
蘇味道 | 《正月十五夜》 |
駱賓王 | 《在獄詠蟬》 |
王勃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宋之問 | 《題大庾嶺北驛》 |
沈佺期 | 《夜宿七盤嶺》 |
孟浩然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過故人庄》《歲暮歸南山》《與諸子登硯山》《留別王維》 |
王灣 | 《次北固山下》 |
王維 | 《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終南山》《酬張少府》《觀獵》 |
李白 | 《夜泊牛渚懷古》《渡荊門送別》《送友人》《贈孟浩然》《聽蜀僧浚彈琴》《沙丘城下寄杜甫》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宿五松山下荀媼家》《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贈錢徵君少陽》《謝公亭》 |
杜甫 | 《春望》《旅夜書懷》《登岳陽樓》《春宿左省》《春日憶李白》 《月夜》《春夜喜雨》《月夜憶舍弟》《天末懷李白》《江亭》 |
常建 | 《題破山寺后禪院》 |
岑參 | 《寄左省杜拾遺》 |
錢起 |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
劉長卿 | 《新年作》《餞別王十一南遊》 |
戴叔倫 | 《除夜宿石頭驛》 |
韋應物 | 《賦得暮雨送李胄》 |
盧綸 | 《送李端》 |
司空曙 | 《賊平後送人北歸》 |
張籍 | 《沒蕃故人》 |
白居易 | 《賦得古原草送別》 |
劉禹錫 | 《蜀先主廟》 |
柳宗元 | 《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
許渾 | 《早秋》 |
馬戴 | 《灞上秋居》 |
溫庭筠 | 《商山早行》《送人東遊》《題盧處士山居》 |
李商隱 | 《晚晴》《贈柳》《北青蘿》《風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