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

唐朝詩人杜甫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是唐朝詩人杜甫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讚美之情。

作品原文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
唐 杜甫
好雨①知時節,當春乃②發生③。
隨風潛④入夜,潤物⑤細無聲。
野徑⑥雲俱⑦黑,江船⑧火獨⑨明。
曉⑩看紅濕處⑪,花重⑫錦官城⑬。

註釋

①好雨:指春雨,及時的雨。
②乃:就。
③發生:催發植物生長,萌發生長。
④潛:暗暗地,靜悄悄地。
⑤潤物:雨水滋養植物。
⑥野徑:田野間小路。
⑦俱:全,都。
⑧江船:江面上的漁船。
⑨獨:獨自,只有。
⑩曉:早晨。
⑪紅濕處:指帶有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⑫花重(zhòng):花沾上雨水變得沉重。
⑬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後人又用作成都的別稱。也代成都。

譯文

這一場雨好像選好時候,正當春天萬物生長時就隨即降臨。細雨隨著春風悄悄地在夜裡來到,它默默地滋潤萬物,沒有一點聲音。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燈火獨獨明亮。要是天亮后看看這春雨後的錦官城,那將是繁花盛開的世界。

創作背景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此時杜甫因陝西旱災來到四川定居成都已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作品鑒賞


本詩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為什麼好呢,因為它“知時節”。這裡就是把雨擬人化,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頷聯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其中“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緊接著頸聯從視覺角度描寫雨夜景色。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像雲一樣黑。看起來這雨準會下到天亮。這兩句寫出了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了雲厚雨足,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尾聯是想象中的雨後情景,緊扣題中的“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後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紅濕”“花重”等字詞的運用,充分說明詩人體物細膩。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們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里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裡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於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所寫,是詩人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裡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於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所寫,是詩人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後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生動。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和那些朱門裡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自然也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

作者簡介


杜甫
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稱杜少陵、杜拾遺、杜工部。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複,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小李杜”是李商隱杜牧)現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杜甫於五十歲寫了這首詩.